“双减”提质增效 拓展学前普惠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
重庆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前不久,《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前列的目标。

“双减”提质增效 拓展学前普惠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
重庆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12-23
10月28日,北碚区三圣学校,同学们正在学习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圣手工面”的制作技艺。(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记者 李星婷

前不久,《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前列的目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重庆通过实施各种举措,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包括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双减”提质增效;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输出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等,让不同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推进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多种方式促进“双减”提质增效

课内学足学好课外丰富多彩

12月17日,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进行了一月一度的“家长进校园”快乐时光课程,即由一位家长为班级孩子们上一堂互动课,从剪纸、书法,到古琴、厨艺,再到绘画、篆刻,家长们各显神通,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快乐时光。

该校校长邓瑜介绍,秉承“人人都是特色课程”理念,学校充分挖掘教师、家长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如依托教师资源,打造了28门校级精品课程和52门班级课程,包括英语剧、创意手工、合唱、口风琴、科创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孩子们的课后服务课程,与孩子们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目前,该校总共开设92门快乐时光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双减”后的课后生活。

这是我市“双减”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则采取“个性化分层作业”因材施教,包括“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两个维度,其中基础性作业即课堂上的作业,人人都完成;弹性作业即课后延时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家长安排锻炼、劳动和阅读的时间,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满足个性化需求。

“双减”的目的是提质增效,只有课内学足学好,负担才能减下去,这是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因此,不少学校采取创新方式提升课堂质量,比如,南岸区广福未来学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智慧﹢”课堂的智教空间,教师们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备课、授课、检测、批改作业等全闭环过程,并形成后台数据汇总到“校园大脑”。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诊断,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轻松备、针对教、智能改、全面辅”等,并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推荐。

此外,该校还探索出“1+5+N”课后服务综合课程模式(1节作业辅导+5门研学兴趣课+N门多彩社团课),并建成创客、音乐、美术、心理、阅读“五大中心”,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实验室”,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挖掘学生兴趣特长。

事实上,自“双减”实施以来,不少学校纷纷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提质增效。来自市教委的信息显示,全市教育、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联合执法1657次,排查培训机构1.4万余家,处理违规违法机构1321家次,取缔非法机构228家,全市154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1465家。

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整洁明亮的教室、温馨的午休室、设施齐全的游玩区……今年9月,位于江北融景城小区、有270个学位的莺花巷幼儿园开园了。这是江北区政府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后开办的一所公办幼儿园。

“五里店、观音桥一带人口密集,普惠幼儿园资源紧缺。”江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所以政府采取回购、补贴等多种方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资源供给。

据了解,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坚持扩大总量、调整结构、提升质量,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并达到普惠的目的。目前,江北区共有幼儿园162所,公办幼儿园88所,普惠性幼儿园147所,与2016年相比,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了43.5%,普惠覆盖率提高了43.1%,边远地区普惠覆盖率为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12个街镇均有公办、民办、普惠、非普惠等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幼儿园分布。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首批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区,共新增公办幼儿园36所、学位1.5万个,公办园占比达到52.02%;此外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5所、学位8400个,普惠率达到80.4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

大渡口区在2020年新增公办园园点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50.15%,全区普惠率达93%,较2019年增加约24%;江津区对15所农村幼儿园进行改造,2020年投入资助资金276.26万元,惠及贫困幼儿2558人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集团化办学促优质教育资源输出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方式之一。巴蜀小学副校长李永强介绍,巴蜀小学每周会下派中层干部到每所集团成员校“蹲”三天;备课、赛课等活动都向集团成员校开放,打造“集团大教研”……

如巴蜀小学自主研发的“萌娃零起点课程”,引导一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适用各个成员校。在集团成员校东水门小学,通过“玩数字、抓坏人”的活动让数学学习从卷面考试走向游戏活动,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集团成员校临江路小学将传统文化与礼仪结合,打造出国家级德育精品案例………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输出,让家长们的满意度和支持率也明显提高。

不仅如此,巴蜀小学还主动在全市30多个区(县)分别选择一所学校进行结对,共结对36所学校。目前,巴蜀小学结对帮扶的经验已由教育部向上海、江苏、广东等全国6省(市)200多所学校推广。

记者了解到,重庆通过头雁带动、城乡互动、片区联动、联盟推动等多种模式,以及实行学区(片区)或集团(联盟)支教、走教制度,不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如江津区近五年交流教师达2325人,该区还采取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19所小规模学校由镇中心学校托管,实行“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从而带动小规模学校发展。

南岸、巴南等多个区县也探索建立干部、教师“集团管学校用”机制,共享教师资源,解决校际之间教师配备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通过每学年确定一定比例的校级干部和教师合理流动,对中层干部采取集团聘任、各校区轮流使用的系列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将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数读·重庆教育发展>>>

1465家

截至目前,全市154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1465家

100%

江北区、沙坪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100%、99%

36所

巴蜀小学在全市30多个区(县)进行结对帮扶,目前共结对36所学校

数据来源:市教委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双减”提质增效 拓展学前普惠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
重庆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12-23 06:13:05 来源: 0 条评论
10月28日,北碚区三圣学校,同学们正在学习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圣手工面”的制作技艺。(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记者 李星婷

前不久,《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前列的目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重庆通过实施各种举措,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包括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双减”提质增效;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输出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等,让不同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推进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多种方式促进“双减”提质增效

课内学足学好课外丰富多彩

12月17日,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进行了一月一度的“家长进校园”快乐时光课程,即由一位家长为班级孩子们上一堂互动课,从剪纸、书法,到古琴、厨艺,再到绘画、篆刻,家长们各显神通,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快乐时光。

该校校长邓瑜介绍,秉承“人人都是特色课程”理念,学校充分挖掘教师、家长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如依托教师资源,打造了28门校级精品课程和52门班级课程,包括英语剧、创意手工、合唱、口风琴、科创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孩子们的课后服务课程,与孩子们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目前,该校总共开设92门快乐时光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双减”后的课后生活。

这是我市“双减”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则采取“个性化分层作业”因材施教,包括“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两个维度,其中基础性作业即课堂上的作业,人人都完成;弹性作业即课后延时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家长安排锻炼、劳动和阅读的时间,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满足个性化需求。

“双减”的目的是提质增效,只有课内学足学好,负担才能减下去,这是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因此,不少学校采取创新方式提升课堂质量,比如,南岸区广福未来学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智慧﹢”课堂的智教空间,教师们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备课、授课、检测、批改作业等全闭环过程,并形成后台数据汇总到“校园大脑”。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诊断,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轻松备、针对教、智能改、全面辅”等,并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推荐。

此外,该校还探索出“1+5+N”课后服务综合课程模式(1节作业辅导+5门研学兴趣课+N门多彩社团课),并建成创客、音乐、美术、心理、阅读“五大中心”,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实验室”,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挖掘学生兴趣特长。

事实上,自“双减”实施以来,不少学校纷纷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提质增效。来自市教委的信息显示,全市教育、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联合执法1657次,排查培训机构1.4万余家,处理违规违法机构1321家次,取缔非法机构228家,全市154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1465家。

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整洁明亮的教室、温馨的午休室、设施齐全的游玩区……今年9月,位于江北融景城小区、有270个学位的莺花巷幼儿园开园了。这是江北区政府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后开办的一所公办幼儿园。

“五里店、观音桥一带人口密集,普惠幼儿园资源紧缺。”江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所以政府采取回购、补贴等多种方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资源供给。

据了解,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坚持扩大总量、调整结构、提升质量,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并达到普惠的目的。目前,江北区共有幼儿园162所,公办幼儿园88所,普惠性幼儿园147所,与2016年相比,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了43.5%,普惠覆盖率提高了43.1%,边远地区普惠覆盖率为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12个街镇均有公办、民办、普惠、非普惠等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幼儿园分布。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首批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区,共新增公办幼儿园36所、学位1.5万个,公办园占比达到52.02%;此外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5所、学位8400个,普惠率达到80.4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

大渡口区在2020年新增公办园园点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50.15%,全区普惠率达93%,较2019年增加约24%;江津区对15所农村幼儿园进行改造,2020年投入资助资金276.26万元,惠及贫困幼儿2558人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集团化办学促优质教育资源输出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方式之一。巴蜀小学副校长李永强介绍,巴蜀小学每周会下派中层干部到每所集团成员校“蹲”三天;备课、赛课等活动都向集团成员校开放,打造“集团大教研”……

如巴蜀小学自主研发的“萌娃零起点课程”,引导一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适用各个成员校。在集团成员校东水门小学,通过“玩数字、抓坏人”的活动让数学学习从卷面考试走向游戏活动,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集团成员校临江路小学将传统文化与礼仪结合,打造出国家级德育精品案例………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输出,让家长们的满意度和支持率也明显提高。

不仅如此,巴蜀小学还主动在全市30多个区(县)分别选择一所学校进行结对,共结对36所学校。目前,巴蜀小学结对帮扶的经验已由教育部向上海、江苏、广东等全国6省(市)200多所学校推广。

记者了解到,重庆通过头雁带动、城乡互动、片区联动、联盟推动等多种模式,以及实行学区(片区)或集团(联盟)支教、走教制度,不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如江津区近五年交流教师达2325人,该区还采取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19所小规模学校由镇中心学校托管,实行“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从而带动小规模学校发展。

南岸、巴南等多个区县也探索建立干部、教师“集团管学校用”机制,共享教师资源,解决校际之间教师配备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通过每学年确定一定比例的校级干部和教师合理流动,对中层干部采取集团聘任、各校区轮流使用的系列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将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数读·重庆教育发展>>>

1465家

截至目前,全市154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1465家

100%

江北区、沙坪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100%、99%

36所

巴蜀小学在全市30多个区(县)进行结对帮扶,目前共结对36所学校

数据来源:市教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