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张力:我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几年前,在回访一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他对着长江两岸的绿水青山,立下守护誓言。如今,两鬓升华的他初心依旧,以法律为剑和盾,继续奋战在资源环境保护一线。
他叫张力,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自考入重庆一中法院至今已20多年,他兜兜转转遍历法院民事、刑事、行政三类审判,于去年任职环资庭庭长。
一个月前,张力被授予重庆市先进工作者。“沉甸的荣誉和誓言鞭策着我。”12月24日,张力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将在守护绿水青山的路上继续前行,探索环境资源保护的更多可能。
1999年,进入重庆一中法院后,张力的第一站是民一庭。他很快适应了工作,并通过了第一届国家司法考试。2005年,他被调整到了刑一庭。面对忽然跨界,张力也曾忐忑过,但刑事法官严谨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强烈地震撼了他,让他全力投入到新工作。2010年,他又被调整到行政庭。至此,他最终完成民事、刑事、行政三大审判业务的完备知识框架搭建。这一特质,正好与几年后法院成立环资庭“三审合一”的要求相契合。
在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不久,铜梁区政府就被当地渔业养殖户告上了法庭。当时,涪江某水域被区政府划入饮用水源保护地,原先的渔业养殖许可被撤回。众多养殖户表示反对,提起诉讼。张力承办该案,他耐心地向当事人释明法律,竭力取得当事人的理解,最后依法支持了区政府因为公共利益需要变更或撤销行政许可的行为。
此案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张力说:“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同时,对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行政行为也必须态度鲜明地支持。”在实地回访的当天,他和同事坐在船上,看着网箱拆除后的清澈水面,他暗暗发誓要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
2018年11月,重庆一中法院受理了第一个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一家化工公司晚上非法向长江偷偷排污,污染物超标1690倍。张力立即做好庭审预案,查阅了全国类似案件的裁判,组织召开庭前会议。不足两个月,本案就完成了当庭宣判。被告及时改造生产线和生产工艺,避免了再次污染环境的风险,并当庭主动赔礼道歉。
张力说,不仅要办好案子,更要发挥好其指引、评价功能。每年“6·5”世界环境日,他们都会发布典型案例。此外,张力和同事们还在判后执行上孜孜以求,他们以发生在潼南某地的打鸟案件为契机,整合资源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对实践中某些无法修复的生态环境,探索出进行劳务代偿的方式。
目前,张力承办的7件案件入选最高法院、市高法院典型案例。今年,他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获评重庆市审判业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