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样板” 守护一江碧水 渝北区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工作综述
坐在车上,工作人员徐承寅需要一一核对当天现场踏勘的排污口。
无人船正在跟踪定位排污口位置。
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滚滚大江——长江,以横贯之姿,浇灌着神州华夏,也滋润着沿岸的文明与发展,灿烂辉煌。
作为母亲河长江温暖呵护的一个孩子,重庆渝北,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御临河、东河玉带环绕,后河、朝阳河、温塘河、平滩河娟秀富饶……江河两岸是母亲河无私的馈赠,更是赖以生存的家园港湾。美丽渝北必须担当起守护长江、保卫自然的责任。
2019年,作为全国首批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城市之一,渝北区在完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圆满完成了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工作,并在生态环境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帮助下,制定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资料整合基本要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人员工作程序》《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要点》,已用于指导全国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总结形成了《渝北区21个重点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整治方案》《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指南》《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指南》等12个技术规范和指南,为全国排污口排查工作提供了样板和规范,并受到了生态环境部点名表扬。
自我加码 科技助力
仅用一个月就完成对长江的“体检”
“那段时间,我们这边经常有无人机在飞,我们开始还以为是哪里在拍片子,后来才告诉我们是在找排污口。”虽然已经时过几年,但渝北区洛碛镇箭沱村村民陈宏对那段时间无人机开展排查的工作依然记忆犹新。
陈宏不知道的是,那段时间,不仅有无人机,还使用了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形成“海、陆、空”立体排查体系,为的就是能更加快速精准地溯源。
2019年2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渝北区召开试点工作启动会后,报经生态环境部批准,原渝北区划归两江新区管理地区一并纳入试点工作范围,明确长江16.6公里和嘉陵江28.4公里的排查岸线。
面对这么大面积的排查范围,面对无经验可借鉴的排查工作,渝北区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指导帮助,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排查、智能机器人探测等技术手段,编制相关技术方案,开发排查系统App,形成排污口排查技术规范;同时指派环监局、华南环境工程所专家团队,组织外省业务骨干以及抽调市内各区县专业人员,到渝北区进行人工徒步排查,有力保障了数据精确度。“当时的工作确实比较辛苦,有的排污口你看着是在眼前,但是真正走到现场,却需要花上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谈到那段难忘的排查经历,渝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徐承寅和记者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在一次排查中,因为没有路,加之必须摸清楚这个入河排污口沿途的情况,并把信息登记到专门的手机App中,徐承寅和同事们只有一路沿着河沟走。6月的重庆,中午温度已经高达35摄氏度,经过两个小时的快走,徐承寅的衣服已经不知道湿了干、干了湿多少遍了。
当然,让徐承寅“抓狂”的不单单是排查的辛苦,更多的是没有标准可循的苦恼。面对无监测规范的难题,在生态环境部及相关专家指导下,渝北区通过了多方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了化学需氧量等7项指标作为指导水质污染监测评价的依据,按照“测溯结合”“一口一测”的原则,最终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两轮人工监测溯源工作,共确定渝北区入河排污口总数为116个,建立起排污口管理台账,形成了监测溯源技术规范,为整治工作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当时我们把溯源结果报给生态环境部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完全没有想到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溯源工作。”说到这里,徐承寅语气里带着满满的自豪。
问题导向 靶向施策
为生病的排污口“治病疗伤”
排查仅仅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对不规范的排污口进行整治。“从排查情况看,排污口数量多、分布广,很多地方基础设施薄弱,大量排污口同时承接了生活污水、企业废水、雨洪水,污水来源错综复杂。”渝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李光军介绍说。
如果说排查监测溯源是为母亲河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体检”,那么整治则是根据“检查结果”对症下药。
为了保护母亲河这一汪碧水,渝北区以环保督察整改促整治。结合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工作,决定对长江1公里范围内的两家化工企业(昆仑化工公司和春瑞公司)实施搬迁。目前,昆仑化工公司已停产,企业排污口已变为农业农村排污口;春瑞公司预计2022年底完成搬迁,确保从根本上解决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排污口污染问题。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渝北区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大了农村聚集点新建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比如针对洛碛镇上坝村5社文家塆入河排污口污染源为鱼塘尾水、居民散户生活污水、居民集中区污水等问题,我们分别采取引导农民种植高笋、农村改厕、修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站等形式进行处理。”李光军介绍,在这些地方,渝北还安装了与市、区生态环境局联网的在线监控设备和标识牌,时时掌握文家塆入河水质,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畜禽养殖污染水环境的问题,渝北区结合养殖污染控制工作,安排财政资金1360万元,对长江300米、一级支流200米范围内的54家畜禽养殖场予以全部关闭,彻底解决长江禁养区的养殖污染问题,切实保护水环境质量;严格按照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等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入河污水偷排、直排、乱排行为,对排查发现的997个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有效防治污水直排、偷排入河,切实保护入河排污口水质;开展了船舶、码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对渝北区洛碛镇等码头停靠的船舶、码头存在的污染问题制定了整治方案并严格落实,有力促进了船舶、码头排污口的综合整治……通过一系列措施,渝北辖区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排污口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强化保护 着眼常态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格局
渝北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既有长江、嘉陵江、御临河等河流横贯全区,还有多个湖泊点缀全域,这对渝北区的水环境治理、水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青山绿水常驻渝北,渝北区紧紧围绕共抓大保护的长远目标,在整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长江入河排污口的长效管理机制。
如今,行走在长江入河口渝北段或各个湖库,你会看到每个排污口都有标识标牌,旁边还有24小时不打烊的监控,经常会有执法人员和志愿者在这一片巡河巡湖。
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更好地激发全社会保护长江母亲河的自觉性,依据入河排污口性质,结合部门职责分工,落实了入河排污口牵头责任主体,并充分依托河长制体制机制,发挥区、镇街、村(社)三级河长制作用,强化入河排污口属地监管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同时,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全面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监管的工作格局,做到入河排污口监管纳入日常巡查范围,对存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结合整治污水偷排偷放行为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河涉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质量。此外,渝北区充分利用媒体,积极发出渝北试点工作的“好声音”,先后在新华网、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渝北时报、渝北电视台以及渝北发布微信公众号、渝北掌媒App等手机端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并组织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多次前往辖区村社,通过自编自演等文艺形式,宣传水环境保护有关知识,介绍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格局。
蓝天为卷,碧水为诗。你听,渝北正用实际行动书写出属于巴山渝水的动人乐章。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荟琳 朱强 周精丹 黄芳芳 沈兵 郑和顺 王彦雪 彭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