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好声音|冉群英:建议完善公共场所AED配置 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编者按:
2022年重庆两会于1月16日至21日召开,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过去一年来,市人大代表们凝心聚力,交出履职为民精彩答卷。两会期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代表好声音》系列报道,一起来听。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0日9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其中,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以下简称AED)的配置和推广使用,就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进步的重要标志。在2022重庆两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秀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冉群英带来了关于完善公共场所AED配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的建议。
冉群英告诉记者,在当前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心源性疾病普遍高发背景下,在公共场所推广普及AED设施,加强民众急救知识培训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对于提高院前急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她调研发现,目前公众对AED知晓率低。“AED在国内的配置和使用不过十年,属于新生事物,尚未形成普遍知晓和认同。”冉群英称,加之进口AED设备价格较高,大多数在3万元左右一台,国产的AED虽然价格低于1万,但市场占有率不高。因此,政府投入资金不多、AED配置少,只有大城市较为重要的公共场所安装了AED设备,安装数量有限。
而且,从全国范围内看,AED配置发展不均衡、场所相对单一、数量非常有限。我国心源性猝死率为41.8/10万,以此推算,以秀山县为例,截至2020年末,城市人口已达28万人,每年约有117人死于心源性猝死,而全县AED配备为10台,分布在8所学校、汽车站及政府大楼各一台,数量少,且分布场所少,火车站、商场、广场、公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无配置。
冉群英表示,我国尚未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性内容,公众普遍缺乏科学的急救知识,急救知识普及率<1%,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及其抢救方法。网络等新媒体的健康教育手段虽然多种多样,但少有对AED的宣传推广,公众对AED更加陌生。
此外,还存在培训体系滞后、法律保障缺位等问题,社会公众对现场使用AED初步救治心源性猝死发作病人有极大顾虑,认为存在法律瓶颈。
为此,冉群英建议强化政府调控作用,各级政府与规划部门协商,将AED配置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中。将AED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培训、宣传费用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慈善机构、基金会、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
确定AED配置地点数量,分步实施。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大在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场、火车站、景区和商业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配置力度,争取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每5万平方米至少配置1台、景区每500米配置1台。
建立以专业管理机构与应设置单位组成AED的管理、监督和质量控制体系。AED的管理原则上由AED设置所在的单位,或所有者履行维护和管理职责。但由于大部分设置单位或所有者缺乏AED管理的专业能力,所以应以专业机构负责管理为宜,由专业机构承担AED的购置、安装、维护及培训、宣传等主要职责。
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宣传,提高急救意识及AED使用能力。各地由卫健委等部门将AED的使用培训纳入急救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完善立法,提供法规政策保障,推动我国公共场所AED设施迈上新台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