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启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是对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客观评价,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引。
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移动通讯、集成电路、数控机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迅速发展,主动融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显提升、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入收官阶段。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构建,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和本质特征。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形成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问题作出集中、明确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作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重大决策,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宏观经济管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历史和实践证明,发展好中国的经济,关键在党,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
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以借鉴。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思想,已经成为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也为构建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近年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在所有制、生产要素、分配体制与共同富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基本理论问题上提出了原创性思想,在统筹发展与安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民生保障等重大实践问题上提出了重要论断,在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上提出了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在思想和方法论上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理论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稳致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 余劲松 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