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今日谈⑤|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重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
编者按:
2022年1月16日至1月21日,重庆进入“两会时间”。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人民都期待着来自两会的“重庆答案”。如何逐梦新时代、谋划新发展,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来哪些“金点子”?
两会期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两会今日谈》系列报道,每日聚焦一个主题,邀请代表委员畅谈,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本期主题: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日谈”嘉宾】
重庆市人大代表 庞茂琨
重庆市人大代表 王绍慧
重庆市政协委员 邵毅敏
重庆市政协委员 罗小辑
重庆市政协委员 张科
近年来,重庆出台一系列措施,抓好人才引育,强化人才激励,优化人才服务,积极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不仅引得来人才,更能留得住、用得好人才,正成为八方英才的向往之地、创新之都、圆梦之城。
在2022年重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分享自己享受到的人才利好,点赞重庆“人才经”。
人物: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庞茂琨
“近悦远来”生态优
谈及重庆的人才生态,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庞茂琨说,近年来,重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来渝扎根,打造了很多国家级基地和平台。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科技人才的聚集,在文化艺术教育领域人才集聚、才能尽显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和雕塑展区落户重庆,重庆参展油画36件、雕塑23件,创下重庆参加全国美展的最好成绩……
“我感受到了重庆在人才鼓励支持、人才平台支撑上的魄力,特别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在重要人才项目和奖项上增加了文化艺术人才的比例。”庞茂琨说,作为文化艺术界、教育界的一份子,他连续获得多项人才称号和奖项,是重庆人才政策的受益者。
庞茂琨认为,高校是人才集聚的重地,在人才战略中突显出重要作用。建议把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人才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对标国家战略、我市重点发展领域,实施更加实惠、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育计划和行动,让高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物: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绍慧
引才聚才政策活
在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绍慧看来,重庆出台的多项人才政策,比如17条“硬核”举措集聚科技成果转化24条、重庆英才“渝快办”实施方案等。“这些措施与政策含金量十足,为聚集人才、发展人才、服务人才、用好人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绍慧介绍,“得益于重庆良好的人才政策,去年所在单位引进的硕、博士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引才总人数的70%以上。”
“重庆英才计划观念新、思想解放。”对英才计划,王绍慧连连点赞。他表示,重庆的人才政策既重视“聚才”,又注重“留才”,做到了两者并重。重庆英才计划极大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争当英才已成为新风尚。评选英才从奖励变为激励,通过给英才压担子的方式,带动了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
王绍慧认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极大地拓展了人才发展空间,建议谋划实施更多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科技项目,提供更加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和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才来渝干事创业的吸引力。
人物: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毅敏
创新创业活力强
重庆对人才的支持激励,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邵毅敏有切身感受。去年重庆推行的人才项目经费“包干制”政策,有效打通了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通道,推动了科技创新。一方面,赋予了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并可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成员等;另 一方面减少实施限制、减轻事务负担等。
“我们团队就利用这个政策,自主设置了4个青年人才牵头的项目。”邵毅敏说,不仅实现了自主创新项目的顶层设计,而且让年轻学者放开手脚,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
邵毅敏介绍,团队集聚了一批高层次青年人才,拥有国家级人才1名,重庆英才计划入选者2名,他们享受到了重庆优惠的人才政策,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全身心投入科研,成果保障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也推动了研究平台和队伍不断提升壮大,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邵毅敏认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建议要做优做强重大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人物: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罗小辑
产才融合效果好
“人才流向是衡量一个地方人才建设成效的指标,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人文自然等综合环境的体现。”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罗小辑说,他深切感受到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全力搭建产才融合平台,统筹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五湖四海的英才竞相集聚、拼搏奋斗。” 罗小辑说,这些年,重庆医疗卫生和医药相关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离不开大量人才加盟。
罗小辑以他工作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例,2018年—2021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50余人,新增国家级人才10余人,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科研成果已成为常态。2021年医院在全国1306家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第25位的优异成绩。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罗小辑建议要坚持引育结合,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选拔顶层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让各类人才各尽其用、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人物: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汉光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科
人才发展前景广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汉光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科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纵深推进为人才来渝创造了机遇,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重庆必将成为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创新之都、圆梦之城。
张科直言,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各个市级高新区、各类创新园区正在大踏步发展,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张科所在的重庆汉光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得益于重庆拥有的机遇和前景,集聚了一批战略人才,开发完成“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智慧婚登”“低保救助系统”等重大民生项目,为全市民政部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群众提供了高效服务。
张科建议,要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服务长效机制;给予企业人才培养更多支持,大力培养从事大数据智能化、底层技术研发、应用研发等方面的人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王玮 佘振芳 董进 赵紫东 伊永军 李裕锟
相关新闻:
两会今日谈① | 大江奔涌绘宏图 重庆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两会今日谈②|如何齐心协力办好川渝合作的事情?看他们晒成绩、谈机遇
两会今日谈④ | 梳理好“改善民生”根根线 织就“共同富裕”这张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