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体系 建平台 创机制 聚人才 
重庆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发力
被称为农业“芯片库”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正式启动运行;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综合评估,2个园区获评优秀纳入优先支持对象……时间刚步入2022年,重庆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就捷报频传。

搭体系 建平台 创机制 聚人才 
重庆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发力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1-24

记者 颜安

被称为农业“芯片库”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正式启动运行;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综合评估,2个园区获评优秀纳入优先支持对象……时间刚步入2022年,重庆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就捷报频传。

2021年,重庆农业科技创新凸显出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被写入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决议;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考核也被纳入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

2022年,重庆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发力,起势强劲。

大城市带大农村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重要板块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明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定位之一。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庆,农业科技创新无疑是重要板块。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靠党的政策,二靠科技进步,“农业本身就是高科技行业,涉及生命科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环保技术等多个学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重庆山区丘陵占98%,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地块稀碎分散。耕地资源限制了外延扩张,重庆农业只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城乡居民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保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保多样。”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粮食自给率还不够高,猪、牛、羊、禽等肉类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优质产品供给还不够丰富。因此,提升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巩固、加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高质量的供给体系。

整合科研力量

体系、平台、机制一个都不能少

春节临近,蔬菜供应愈发重要,这可忙坏了市农科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尹贤贵。每天一上班,他就在工作群里忙开了:“刘总,节日供应量增大,你们基地的蔬菜每天能出多少?”“萝卜、甘蓝长势如何,有没有病虫害?”……

一位党务工作者,为何如此操心蔬菜的事?原来,尹贤贵是西南大学蔬菜学专业博士,长期从事蔬菜研究工作,目前是我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团队有66人,成员来自科研院所、高校、推广部门、龙头企业等,基本涵盖了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这种科技力量的整合,对于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等问题是有帮助的。”尹贤贵坦言,去年团队在渝遂绵蔬菜产业带的种植推广上,在番茄、甘蓝、萝卜的病虫害防治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果,凸显出科研力量整合的意义。

这样的创新团队,全市共有14个,涉及榨菜、粮油、生猪等全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构成了产业振兴的崭新创新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我市自上而下整合了市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涉农企业等产学研推人才564名,形成了科技与生产紧密衔接、优质科技资源与优势产区紧密对接、国家与地方科研力量上下贯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平台方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设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区域性、特色化平台启动建设或投用,为我市搭建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矩阵,将有效解决创新要素集聚不够、科研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机制方面,我市以市畜科院为突破口和“试验田”,提出了放活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加快构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化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收入分配激励、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充分激发畜牧科技创新潜能,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品种品质品牌

粮油重点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岁末年初,正值青菜头进入砍收旺季,行走在“榨菜之乡”涪陵,一片片青菜头长势良好。“我们研发的‘涪优928’‘渝直80’已经试验示范成功,均是有效适应机械化的品种。”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范永红充满信心,“今年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必将让农民受益。”

冬闲时节,满仓稻谷让南川区鸣玉镇石龙村四社村民蒋必英笑了。她种的水稻是名为“神9优28”的新品种,采用淹水直播新技术。关于品种和技术,她说不清楚,只知道“从播种到收割,节省了30多天时间,肥料和人工成本都减少了。”

市农科院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神9优28”具有生育期较短、耐淹水发芽直播等优点,可有效避开低海拔地区水稻抽穗灌浆时高温伏旱带来的危害。同时,生育期较短的优点,也可有效缓解稻油、稻麦、稻菜轮作茬口矛盾,提升稻田综合利用率及产能。

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我市持续强化研发,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取得了一批成果:“神9优28”水稻实现了我市一级优质米零的突破;“庆油8号”油菜含油量达到51.54%、名列国家前茅;“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入选中国农业农村9大新技术;建成全球最大、国内唯一的无菌猪培育和转化平台……

质量兴农,农产品生产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处长叶海燕表示,重庆“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将把握“突破、融合、重塑、提升”战略支点,进一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搭体系 建平台 创机制 聚人才 
重庆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发力

2022-01-24 06:13:23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颜安

被称为农业“芯片库”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正式启动运行;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综合评估,2个园区获评优秀纳入优先支持对象……时间刚步入2022年,重庆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就捷报频传。

2021年,重庆农业科技创新凸显出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被写入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决议;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绩效考核也被纳入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

2022年,重庆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发力,起势强劲。

大城市带大农村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重要板块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明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定位之一。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庆,农业科技创新无疑是重要板块。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靠党的政策,二靠科技进步,“农业本身就是高科技行业,涉及生命科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环保技术等多个学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重庆山区丘陵占98%,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地块稀碎分散。耕地资源限制了外延扩张,重庆农业只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城乡居民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保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保多样。”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粮食自给率还不够高,猪、牛、羊、禽等肉类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优质产品供给还不够丰富。因此,提升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巩固、加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高质量的供给体系。

整合科研力量

体系、平台、机制一个都不能少

春节临近,蔬菜供应愈发重要,这可忙坏了市农科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尹贤贵。每天一上班,他就在工作群里忙开了:“刘总,节日供应量增大,你们基地的蔬菜每天能出多少?”“萝卜、甘蓝长势如何,有没有病虫害?”……

一位党务工作者,为何如此操心蔬菜的事?原来,尹贤贵是西南大学蔬菜学专业博士,长期从事蔬菜研究工作,目前是我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团队有66人,成员来自科研院所、高校、推广部门、龙头企业等,基本涵盖了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这种科技力量的整合,对于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等问题是有帮助的。”尹贤贵坦言,去年团队在渝遂绵蔬菜产业带的种植推广上,在番茄、甘蓝、萝卜的病虫害防治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果,凸显出科研力量整合的意义。

这样的创新团队,全市共有14个,涉及榨菜、粮油、生猪等全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构成了产业振兴的崭新创新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我市自上而下整合了市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涉农企业等产学研推人才564名,形成了科技与生产紧密衔接、优质科技资源与优势产区紧密对接、国家与地方科研力量上下贯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平台方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设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区域性、特色化平台启动建设或投用,为我市搭建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矩阵,将有效解决创新要素集聚不够、科研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机制方面,我市以市畜科院为突破口和“试验田”,提出了放活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加快构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化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收入分配激励、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充分激发畜牧科技创新潜能,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品种品质品牌

粮油重点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岁末年初,正值青菜头进入砍收旺季,行走在“榨菜之乡”涪陵,一片片青菜头长势良好。“我们研发的‘涪优928’‘渝直80’已经试验示范成功,均是有效适应机械化的品种。”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范永红充满信心,“今年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必将让农民受益。”

冬闲时节,满仓稻谷让南川区鸣玉镇石龙村四社村民蒋必英笑了。她种的水稻是名为“神9优28”的新品种,采用淹水直播新技术。关于品种和技术,她说不清楚,只知道“从播种到收割,节省了30多天时间,肥料和人工成本都减少了。”

市农科院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神9优28”具有生育期较短、耐淹水发芽直播等优点,可有效避开低海拔地区水稻抽穗灌浆时高温伏旱带来的危害。同时,生育期较短的优点,也可有效缓解稻油、稻麦、稻菜轮作茬口矛盾,提升稻田综合利用率及产能。

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我市持续强化研发,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取得了一批成果:“神9优28”水稻实现了我市一级优质米零的突破;“庆油8号”油菜含油量达到51.54%、名列国家前茅;“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入选中国农业农村9大新技术;建成全球最大、国内唯一的无菌猪培育和转化平台……

质量兴农,农产品生产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处长叶海燕表示,重庆“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将把握“突破、融合、重塑、提升”战略支点,进一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