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成林 鸟儿重回大昌
近日,云开雨霁,暖阳当空,照得湖面上波光闪烁。白鹭、白骨顶鸡、赤麻鸭、中华秋沙鸭等鸟儿不时从湖上掠过,觅食、飞舞、休憩,不一会儿又隐入两岸青山之中——这幅灵动、美丽的生态画卷,巫山县大昌镇兴胜村村支书谭开平怎么都看不厌。

柑橘成林 鸟儿重回大昌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2-14

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近日,云开雨霁,暖阳当空,照得湖面上波光闪烁。白鹭、白骨顶鸡、赤麻鸭、中华秋沙鸭等鸟儿不时从湖上掠过,觅食、飞舞、休憩,不一会儿又隐入两岸青山之中——这幅灵动、美丽的生态画卷,巫山县大昌镇兴胜村村支书谭开平怎么都看不厌。

连日来,记者深入到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探寻三峡工程蓄水20年后,大昌古镇的生态变迁。

搬迁 山下沃土被移上了山

记者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树,金黄的果实坠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柑橘香。谭开平介绍,这晚熟柑橘能卖到四五月份,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引回鸟儿的关键。

“就是树子栽好了,生态好了,鸟儿才飞回来的!”走进果园,正忙着给果树修枝整形的村民黎远凡笑呵呵地说。

时光追溯到20年前。彼时,三峡大坝蓄水,海拔130米左右的兴胜村开始往山上搬迁。下面的良田怎么办?上去了怎么生活?成了全村人的担忧。“那就把下面的土壤搬到山上去!”2006年,待搬迁安置问题初步解决,谭开平的父亲、时任村支书谭天华做出了移土培肥的大胆决定。

当时谭开平年仅10来岁,根本不懂父亲和村民们在忙什么,只记得大家总是早出晚归,不是在挖石头,就是在挖石头的路上。到了2008年,放眼山上,已铺满层层石头,沃土被均匀地覆盖其上。

治污 柑橘种植替代了养殖

但事情的发展却与移土初衷背道而驰。其原因是人口大量减少。

搬迁后,兴胜村12个组中有9个组都选择了外迁,村里仅剩五六十人。虽然后来与大昌、兴隆、凤凰三个村合并,但也仅有700余人。外出务工近一半人后,大量土地无人耕作。不少村民转而搞起了猪、牛、鸭等养殖业,加上管理不到位,大量粪污排放到大昌湖里,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这样下去可不行!2009年,经过考察调研,大昌干群一致认为镇里近湖,气候温暖湿润,正适宜柑橘种植。2010年,兴胜村率先种下了2000亩柑橘树。

为了一心一意种好柑橘,2011年,正值壮年的谭天华毅然决定辞任村支书,并把在外打工且收入可观的儿子谭开平叫回村里竞选村支书。

尽管大家十分努力,但由于缺乏技术且土壤肥力差,2013年每亩柑橘仅挂果2000来斤,果肉干巴巴的,口感差,卖不掉。

谭开平坐不住了。他决定对果园的柑橘品种进行更换,带领种植户前往湖北宜昌考察,并组建了产业发展党小组。

就这样,果树长势一天天好了起来,商贩也开始进村采购,全村的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柑橘种植面积迅速增至3000亩,基本达到了应种尽种。

其他村见势也行动起来。如今,整个大昌镇柑橘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

接续 用好生态发展乡村游

两代人的接力奋斗,荒山终于变青山。

2019年,大昌镇决定申报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沿湖各村植绿,大昌湖周边环境愈发秀丽。

翌年,村民彭美林惊喜地发现,村里飞来了几只鸟儿。管理果树之余,他开始自发护鸟。渐渐地,其他村民也加入进来,组建起了一支护鸟队。

得知此事,谭开平非常高兴,随即设立了6个护林公益性岗位,让他们专职巡山,防火、护鸟。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今年谭开平又与西南大学达成了合作,将对柑橘林进行测土配肥,并配套秸秆还田、农药化肥双减等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柑橘品质,减轻面源污染。

与此同时,他还在琢磨着怎么进一步做大做长产业链。巫大(巫山-大昌)高速公路今年5月即将通车,届时兴胜村离县城的距离将极大缩短,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正当时。在他的委托下,西南大学正在帮助村里做民宿设计、规划,用好生态发展乡村游。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柑橘成林 鸟儿重回大昌

2022-02-14 09:12:45 来源:

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近日,云开雨霁,暖阳当空,照得湖面上波光闪烁。白鹭、白骨顶鸡、赤麻鸭、中华秋沙鸭等鸟儿不时从湖上掠过,觅食、飞舞、休憩,不一会儿又隐入两岸青山之中——这幅灵动、美丽的生态画卷,巫山县大昌镇兴胜村村支书谭开平怎么都看不厌。

连日来,记者深入到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探寻三峡工程蓄水20年后,大昌古镇的生态变迁。

搬迁 山下沃土被移上了山

记者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树,金黄的果实坠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柑橘香。谭开平介绍,这晚熟柑橘能卖到四五月份,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引回鸟儿的关键。

“就是树子栽好了,生态好了,鸟儿才飞回来的!”走进果园,正忙着给果树修枝整形的村民黎远凡笑呵呵地说。

时光追溯到20年前。彼时,三峡大坝蓄水,海拔130米左右的兴胜村开始往山上搬迁。下面的良田怎么办?上去了怎么生活?成了全村人的担忧。“那就把下面的土壤搬到山上去!”2006年,待搬迁安置问题初步解决,谭开平的父亲、时任村支书谭天华做出了移土培肥的大胆决定。

当时谭开平年仅10来岁,根本不懂父亲和村民们在忙什么,只记得大家总是早出晚归,不是在挖石头,就是在挖石头的路上。到了2008年,放眼山上,已铺满层层石头,沃土被均匀地覆盖其上。

治污 柑橘种植替代了养殖

但事情的发展却与移土初衷背道而驰。其原因是人口大量减少。

搬迁后,兴胜村12个组中有9个组都选择了外迁,村里仅剩五六十人。虽然后来与大昌、兴隆、凤凰三个村合并,但也仅有700余人。外出务工近一半人后,大量土地无人耕作。不少村民转而搞起了猪、牛、鸭等养殖业,加上管理不到位,大量粪污排放到大昌湖里,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这样下去可不行!2009年,经过考察调研,大昌干群一致认为镇里近湖,气候温暖湿润,正适宜柑橘种植。2010年,兴胜村率先种下了2000亩柑橘树。

为了一心一意种好柑橘,2011年,正值壮年的谭天华毅然决定辞任村支书,并把在外打工且收入可观的儿子谭开平叫回村里竞选村支书。

尽管大家十分努力,但由于缺乏技术且土壤肥力差,2013年每亩柑橘仅挂果2000来斤,果肉干巴巴的,口感差,卖不掉。

谭开平坐不住了。他决定对果园的柑橘品种进行更换,带领种植户前往湖北宜昌考察,并组建了产业发展党小组。

就这样,果树长势一天天好了起来,商贩也开始进村采购,全村的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柑橘种植面积迅速增至3000亩,基本达到了应种尽种。

其他村见势也行动起来。如今,整个大昌镇柑橘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

接续 用好生态发展乡村游

两代人的接力奋斗,荒山终于变青山。

2019年,大昌镇决定申报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沿湖各村植绿,大昌湖周边环境愈发秀丽。

翌年,村民彭美林惊喜地发现,村里飞来了几只鸟儿。管理果树之余,他开始自发护鸟。渐渐地,其他村民也加入进来,组建起了一支护鸟队。

得知此事,谭开平非常高兴,随即设立了6个护林公益性岗位,让他们专职巡山,防火、护鸟。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今年谭开平又与西南大学达成了合作,将对柑橘林进行测土配肥,并配套秸秆还田、农药化肥双减等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柑橘品质,减轻面源污染。

与此同时,他还在琢磨着怎么进一步做大做长产业链。巫大(巫山-大昌)高速公路今年5月即将通车,届时兴胜村离县城的距离将极大缩短,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正当时。在他的委托下,西南大学正在帮助村里做民宿设计、规划,用好生态发展乡村游。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