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理念 推进双链耦合 提升五项能力
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重庆今年这样干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这是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定下的“大目标”,也是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进程中的“小目标”。

强化创新理念 推进双链耦合 提升五项能力
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重庆今年这样干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2-22

2021年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增加值增长10.7%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8.1%,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8.9%、19.1%;工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1.8个百分点

3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77.5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8.5%,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6.92%,提高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56.3%,下降0.5个百分点

​2022年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相关目标

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

2 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

3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

4 推动1250项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新增1.5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在汽车、装备、电子等产业建设10个创新示范智能工厂

(数据来源:市经信委)

记者 夏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这是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定下的“大目标”,也是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进程中的“小目标”。

如何实现?

“强化创新理念,推进双链耦合,提升五项能力,将是今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重头戏。”2月21日,市经信委负责人如是说。

推进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建成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建设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重庆将加速推进产业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以产业创新提升生存力、以改革创新提升竞争力、以开放创新提升发展力、以协同创新提升持续力,通过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狠抓创新能力提升,今年重庆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建成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通过强化战略科技、校院地协同、产业技术等创新平台,增强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迭代升级等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共同交织、首尾相连,形成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地。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以科技牵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建设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形成耦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实施四项工程,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三大体系

从去年初开始,重庆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系统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33条重点产业链并进行谋篇布局,持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今年,我们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双链耦合。”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

其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重点实施四项工程:研究院矩阵体系工程,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点承担各类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初创型企业孵化等,推动各区县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分院,负责遴选科研成果,并提供给研究总院进行孵化培育;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市场主体壮大、专业人才引育、载体平台培育、设计生态构建、品牌活动塑造等专项行动,新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0家以上;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医药、材料、消费品等多个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制造业强链创新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引进知名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和人才,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确保新投(达)产项目新增产值在1300亿元以上。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构建三大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育种”体系,出台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关键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等举措,新建3家以上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专精特新“育苗”体系,全年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加快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群“育才”体系,在汽车、电子、装备等产业链中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链中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提升五项能力服务企业发展

包括协同发展能力、智改数转能力、绿色发展能力、要素供给能力、综合服务能力

今年,全市将形成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发展氛围,构建行之有效抓产业的机制和队伍,持续围绕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以精准政策和贴心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为此,我市将重点提升五项能力:提升协同发展能力,协同推进“六稳”“六保”,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提升智改数转能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产业化赋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推动产业低碳化、生产去碳化、能源低碳化;提升要素供给能力,强化金融供需对接、人才资源供给、创新资源供给和能源要素供给;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全面了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所需,解决企业发展所困,加快中小企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以园聚链、以链集群”。

短评

擦亮“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名片

张燕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竞争强。重庆,一座制造业重镇,产业基础深厚,工业之脉强劲有力。从长安汽车、海尔智造、登康口腔到金康新能源……龙头企业奋楫前行,中坚力量崭露锋芒,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之歌”。

翻开重庆高质量发展画卷,一个个数据记录下工业经济的进阶之路——“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万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长8.2%”“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和101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重庆工业有底子、有特色、有亮点,经过多年发展,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强大的工业,是城市的底气,也是发展的依托。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承压而行。重庆要跨越新关口、培育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就必须以长远的布局、开阔的视野、精准的举措,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加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构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工业战线任务重,挑战多,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沉心静气苦练内功,保持战略定力,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创新思维,锤炼实干作风,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抓好一季度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领头雁”的能力越强,素质越高,我们的事业就越有保障,“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名片就会擦得更亮。

因“工”而兴,因“工”而强。重庆从工业中走来,也必将于变局中踏浪前行,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强化创新理念 推进双链耦合 提升五项能力
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重庆今年这样干

2022-02-22 06:17:15 来源:

2021年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增加值增长10.7%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8.1%,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8.9%、19.1%;工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1.8个百分点

3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77.5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8.5%,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6.92%,提高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56.3%,下降0.5个百分点

​2022年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相关目标

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

2 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

3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

4 推动1250项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10个智能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新增1.5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在汽车、装备、电子等产业建设10个创新示范智能工厂

(数据来源:市经信委)

记者 夏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这是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定下的“大目标”,也是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进程中的“小目标”。

如何实现?

“强化创新理念,推进双链耦合,提升五项能力,将是今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重头戏。”2月21日,市经信委负责人如是说。

推进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建成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建设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重庆将加速推进产业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以产业创新提升生存力、以改革创新提升竞争力、以开放创新提升发展力、以协同创新提升持续力,通过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狠抓创新能力提升,今年重庆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建成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通过强化战略科技、校院地协同、产业技术等创新平台,增强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迭代升级等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共同交织、首尾相连,形成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地。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以科技牵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建设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形成耦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实施四项工程,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三大体系

从去年初开始,重庆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系统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33条重点产业链并进行谋篇布局,持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今年,我们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双链耦合。”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

其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重点实施四项工程:研究院矩阵体系工程,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点承担各类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初创型企业孵化等,推动各区县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分院,负责遴选科研成果,并提供给研究总院进行孵化培育;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市场主体壮大、专业人才引育、载体平台培育、设计生态构建、品牌活动塑造等专项行动,新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0家以上;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医药、材料、消费品等多个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制造业强链创新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引进知名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和人才,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确保新投(达)产项目新增产值在1300亿元以上。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构建三大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育种”体系,出台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关键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等举措,新建3家以上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专精特新“育苗”体系,全年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加快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群“育才”体系,在汽车、电子、装备等产业链中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链中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提升五项能力服务企业发展

包括协同发展能力、智改数转能力、绿色发展能力、要素供给能力、综合服务能力

今年,全市将形成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发展氛围,构建行之有效抓产业的机制和队伍,持续围绕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以精准政策和贴心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为此,我市将重点提升五项能力:提升协同发展能力,协同推进“六稳”“六保”,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提升智改数转能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产业化赋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推动产业低碳化、生产去碳化、能源低碳化;提升要素供给能力,强化金融供需对接、人才资源供给、创新资源供给和能源要素供给;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全面了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所需,解决企业发展所困,加快中小企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以园聚链、以链集群”。

短评

擦亮“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名片

张燕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竞争强。重庆,一座制造业重镇,产业基础深厚,工业之脉强劲有力。从长安汽车、海尔智造、登康口腔到金康新能源……龙头企业奋楫前行,中坚力量崭露锋芒,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之歌”。

翻开重庆高质量发展画卷,一个个数据记录下工业经济的进阶之路——“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万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长8.2%”“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和101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重庆工业有底子、有特色、有亮点,经过多年发展,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强大的工业,是城市的底气,也是发展的依托。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承压而行。重庆要跨越新关口、培育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就必须以长远的布局、开阔的视野、精准的举措,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加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构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工业战线任务重,挑战多,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沉心静气苦练内功,保持战略定力,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创新思维,锤炼实干作风,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抓好一季度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领头雁”的能力越强,素质越高,我们的事业就越有保障,“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名片就会擦得更亮。

因“工”而兴,因“工”而强。重庆从工业中走来,也必将于变局中踏浪前行,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