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痛点”“堵点”“难点”
打通底层数据 重庆“智慧名城”建设加码
进入小区,刷一下脸,大门立马打开;踏入工地,是否做核酸检测,查二维码揭晓答案;戴上VR眼镜,可以穿越时空、游览全重庆;到商场吃饭,智能机器人引导你前行……如今的重庆,城市越来越“智慧”了。
2月23日,记者从市大数据发展局获悉,为打造“智慧名城”,今年我市还将实施一系列重磅举措,包括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打造超10个融跨平台等。
重庆离“智慧名城”还有多远?
优势——
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力排全国第七
钓鱼爱好者王林,最近很纳闷。
连续3周,他带两根杆到江北区相国寺码头附近钓鱼,钓了3次,被抓到3次。他有些不解地说:“第二根杆刚下水,就被抓到了。江北好像到处都有眼睛。”
这个神秘的眼睛,就是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安装的摄像头。
“我市自2020年6月建设‘智慧名城’以来,已打造71个‘住业游乐购’典型应用场景。”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市民关注“渝视救”视频120微信小程序,即可连通医生开启远程急救;开行的新能源车若电池坏了、电量不足了,后方的动力电池风险实时监控与预警大数据平台可实时提醒;购买景点、住宿门票,“掌”上全搞定,戴上VR眼镜,还可以穿越时空、游览全重庆;走进商场,点击触摸屏,所有门店介绍一目了然,还有机器人带你前往相应门店。
“我们正打通多个部门的底层数据,建设融跨平台,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既为市民提供便利,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上述负责人说。
所谓融跨平台,是指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上述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就属于融跨平台,不仅市民钓鱼能被抓拍,嘉陵江江边水位、江面漂浮物等62个事件类型也能发现。这些事件处置涉及该区住建委、文旅委、农业农村委、环保局等多个部门。截至目前,该中心覆盖约3万个摄像头,去年处置事件达36万件。
渝康码是另一个融跨平台。其汇聚卫生健康、公安、工信、交通运输、民航、铁路等方面数据,为广大市民及进(返)渝人员提供自身防疫相关健康状态查询。截至目前,渝康码已上线新冠疫苗接种跨省查询、涉疫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弹窗”提示、核酸检测二维码、“防疫伞”标识等多项功能,累计提供超64亿次查询服务,成为疫情防控线上好帮手。
除此之外,“渝快政”上线推广,“渝快融”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达27.3万、助企融资超400亿元,“渝快办”获国办通报表扬。
去年11月,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指出重庆数字化转型能力继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青岛等城市后,列全国第七位。
不足——
政务数据质量、信息化系统共建共享水平不高
然而,距离“智慧名城”,重庆还有不少的差距。
比如,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已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试点,市民像坐普通出租车一样,付费即可坐无人驾驶车。而我市还只是在部分路段测试运营,市民体验有限。
再如,杭州“城市大脑”打造的“医院周边治理应用场景”,大幅缓解车辆拥堵难题。以地处闹市、毗邻西湖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周边车辆平均等候时间已从90分钟缩短到最短3分钟。而我市部分大型医院周边拥堵成常态。
“之所以‘痛点’‘堵点’‘难点’存在,是因为我市底层数据还没完全打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许云林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数据共享,但我市部分单位共享出来的政务数据质量不是很高,可用的数据不够多。”
我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市—区县”三级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实现国家部委、76个市级部门、40个区县及开发区政务数据共享;2021年,我市实现政务数据共享4055类、汇聚3309类、开放1310类,累计调用数据142亿条。但许云林认为,对比浙江、上海等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云长制”优势,提升数据质量。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是大势所趋。”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重庆公司总经理纪磊说,重庆要进一步利用数据,创新打造更多智慧应用场景,促进大数据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融合。
此外,多位专家还提出,我市信息化系统共建共享水平需要提升。“现在很多部门都是自己建自己的,会导致财政资金浪费。”许云林就认为,我市应强化统筹机制,由统一的平台提供功能组建、软件服务,通过规模化采购等节约财政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怎么办——
打通底层数据,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
发现差距,就加油干。
记者了解到,我市正进一步打通底层数据,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智能更便捷。
位于两江新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在打通城管、建设、公安等部门数据,让路和车更聪明,市民坐无人车指日可待。
重庆“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在升级,计划接入更多应用场景,做到全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调度、一网治理。
数字重庆公司正在实施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项目,通过择优引入共性技术、业务协同、知识模型、安全保障等服务能力,统一提供给全市各政府部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去年7月底,该平台就可提供200多项共性技术、业务协同能力组件。
此外,市大数据发展局还将在今年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8611”,即8大基础能力+6大支撑体系+10个以上融跨平台及100个以上典型应用。
8大基础能力,指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三千兆”城市、AIoT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山城链”,升级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字重庆云平台,推广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提升数字、网络、算力等场景建设基础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作为城市数字底座,我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由市大数据发展局、市住建委、市规自局三个部门联合牵头,在全国尚属首例。同时还在全国率先部署基于“CIM城市建设服务平台+CIM国土空间服务平台+CIM融合应用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总体架构,既可以满足城市建设、国土空间部门自身业务应用所需,又可支撑全市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应用。
6大支撑体系,指推动“数据目录、数据标准、逻辑架构、系统接口、业务流程、能力组件”六统一,持续提升数据支撑能力、系统融合能力、业务协同能力,夯实场景融跨共性支撑。
在打造智慧城市融跨平台方面,今年我市力争建成投用5个以上。如,推进“渝快政”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统一协同办公水平,今年用户力争突破5万人。
市民感受最直接的是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聚焦市民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今年我市力争在基层治理、交通出行等领域新打造20个以上典型应用。
重庆日报记者 向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