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盲童管乐缘何没“盲音”? 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你
——对话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了不起的除了孩子,还有一群“护花使者”——在孩子们身后,用爱浇灌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她们,是扬帆管乐团和学校孩子背后的“港湾”。

重庆盲童管乐缘何没“盲音”? 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你
——对话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2-03-09

老师经常被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面对的是一群视障孩子,蜡烛更要加倍燃烧。3月4日,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44个视障孩子,在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孩子们的演奏感动了每一个观众。这个管乐团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扬帆,因为这次演出,这个名字被全世界知晓。

了不起的除了孩子,还有一群“护花使者”——在孩子们身后,用爱浇灌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她们,是扬帆管乐团和学校孩子背后的“港湾”。

孩子们口中的“校长妈妈”

3月5日晚间,扬帆管乐团结束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任务回到重庆,57岁的李龙梅背着背包,领着孩子们取行李,上大巴,喊哑了嗓子。2001年,李龙梅因为倔强、好强、坚韧的性格,从重庆一所普通小学调任至重庆市盲人学校(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前身),如今,她是学校的校长,是管乐团的团长,是孩子们口中的“校长妈妈”。

重庆晨报:您从重庆一所普通小学调任到这里,到现在已经21年。扬帆管乐团献技鸟巢,您有哪些心里话要说?

李龙梅:孩子们这次站上冬残奥会的舞台,作为老师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期待他们的人生也拥有这样的舞台,我觉得是我21年教育理想的实现。

重庆晨报:您曾说,盲孩子们需要爱,更需要一种责任,对于特教老师而言,爱与责任是怎样的?

李龙梅:爱孩子,爱特殊教育,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我们的孩子淳朴善良,他们身上有很多特别能打动人的地方,让你的心不由自主地变得柔软,很纯净,跟他们呆在一起,内心觉得特别安宁,特别干净。

教育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最好途径,我们的老师每年都会去孩子家里家访。你越是深入地走进他们的家庭,你会对这句话有越深刻的体会——教育一个残疾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把特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

追梦班,彩虹班,星辰班……学校里,每个班门口都有自己的班名,寄托了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谈到孩子,老师们总是会流泪。目前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有75名老师,大家善良、有爱,把特殊教育当作自己的奋斗和精进的事业。

重庆晨报:我们总是能看到老师们在热情饱满地工作,听说青年教师很多,他们有多少人?

李龙梅:我们学校有75名老师,老师们分别教授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等,和普通学校一样,只是我们还要多两个课程,分别是生活指导课和定向行走课,这是盲校的特殊课程。

目前学校青年老师占大多数,一共有38人,基本占到了学校老师的一半。老师们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使命感,并当作自己的一番事业。

重庆晨报:除了管乐团,我们了解到学校有盲人田径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棒球队、啦啦操队、游泳队等,孩子们参与情况怎么样?

李龙梅:我们非常重视体育,因为孩子要自立自强,没有健康的身体都是空谈。学校有5个专职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的数量一样。每个班每周都有4节体育课,除此之外,早上7点到7点半,孩子们都要进行锻炼,上午和下午也各有20分钟的锻炼时间,孩子们每天运动的时间都不会少于1个小时。

孩子们的运动成绩也很好,跳绳队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7块金牌,啦啦操队在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亚军,游泳队在2021年市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6金10银4铜。

让孩子们把路越走越宽

“我想做一名小号演奏家”“我想做一名支教老师”“我想考上大学做一名医生”……孩子们的梦想五彩斑斓,结束在鸟巢的演出,回到生活,他们要再次起航出发。目前,学校职业教育历届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学校已有33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让孩子挺起胸膛朝前走,让他们把路越走越宽,是所有老师的目标。

重庆晨报:过去人们往往说,特殊教育应该培养“适应社会的人”,你是怎样看的?

李龙梅:全社会都在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但每一年,开招聘残疾人的就业专场,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数字和数据还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的接纳和认知度,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们学校的孩子到大学可以是学生会的骨干,也可以是学校各个社团的顶梁柱,毕业以后可以去留学,可以去参加招聘当老师,甚至参加公务员招聘做公务员,我觉得这是一个培养方向。

重庆晨报:谈到孩子献技鸟巢,您说这仅仅是一个高光时刻,老师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接下来学校要做什么?

李龙梅:从管乐团建立到孩子们献技鸟巢,我们准备了11年,虽然非常成功,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停滞不前了,这恰恰说明我们在培养目标和手段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我觉得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人,现在应该赶紧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调整,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以前,特殊教育很被动,我们等着别人接纳我们,我认为我们要主动有所作为,培养有能力被接纳的学生。通过管乐团、体育社团,让孩子被接纳的原因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因为孩子优秀,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欣赏。

努力工作去对得起这份荣耀

47岁的李英是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她的班上有8个孩子参加管乐团,全校最多。谈到孩子去北京,她说比自己得奖还高兴;学校语文老师周远琦跟着乐团去了北京,疲惫但兴奋的她表示这是孩子和特殊教育事业给老师们的荣耀,老师们应该更加倍努力工作,去对得起这份荣耀……

重庆晨报:当初为何会选择特殊教育这份工作?

周远琦:我曾经在一所普通小学任教,之后调来了这里。最初其实挺忐忑的,因为对这份工作不熟悉。当我真正走进学校之后,经常被孩子们感动:每次上课时,孩子们对你很高的期待,让你觉得你这堂课不认认真真上他们会很失望。

李英:当时我学的专业就是特殊教育,不过是学的聋教育和培智教育,在调到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后,我又开始学习与盲孩子的接触和教育。其实最开始填报这个专业时,我对特殊教育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但现在,我把它当作我的一份事业。

重庆晨报:教学过程中,孩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

周远琦:在学校,经常就莫名其妙地哭了。比如看到各班级孩子表演的节目,看到他们那么棒,都会流泪。最初我上课时还带有以前的习惯,语速很快,当我第一次和孩子们接触,发现他们主要靠听力获取信息后,就开始放慢语速,做好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

李英:孩子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感受越来越强烈。现在看到孩子进步和学校的发展,让我干工作很有动力,让我投入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感情,把我们的孩子送到更高学府,让他们学有所成。

重庆晨报:能否分享一个和孩子难忘的故事?

周远琦:每一次联合排练,不管是在住地田径馆的观众席,还是在鸟巢通道的候场区,只要排练到升国旗环节,只要听到国歌响起,孩子们就会齐刷刷地肃然起立,庄严地唱起国歌。孩子们何尝不知道是在排练,何尝不知道这不是正式演出,但是就像年龄最小的吴浩屿说的那样:“李英老师教导过我们,不管在哪里,不论在干什么,只要听到国歌响起,就必须要肃立,这是对国旗和国歌的尊重,国家的尊严高于一切!”

李英:当时我刚到学校来,一个就读二年级的孩子,是全校非常出名的调皮孩子。有次寝室里有孩子的零食不见了,因为这个孩子有拿过别人东西的行为,所以大家都认为是他拿的,这让他很委屈,一直哭。我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孩子,没拿就是没拿,拿也会承认,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和他沟通。我告诉他:“李老师相信你是被冤枉的,相信你没拿,但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是你拿的呢?说明你以前有这样的行为,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就要改变自己。”之后,他在学习和生活上进步非常大,他的爷爷还专门给我写过信表示感谢,这件事让我非常难忘。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盲童管乐缘何没“盲音”? 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你
——对话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2022-03-09 07:43:32 来源:

老师经常被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面对的是一群视障孩子,蜡烛更要加倍燃烧。3月4日,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44个视障孩子,在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孩子们的演奏感动了每一个观众。这个管乐团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扬帆,因为这次演出,这个名字被全世界知晓。

了不起的除了孩子,还有一群“护花使者”——在孩子们身后,用爱浇灌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她们,是扬帆管乐团和学校孩子背后的“港湾”。

孩子们口中的“校长妈妈”

3月5日晚间,扬帆管乐团结束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任务回到重庆,57岁的李龙梅背着背包,领着孩子们取行李,上大巴,喊哑了嗓子。2001年,李龙梅因为倔强、好强、坚韧的性格,从重庆一所普通小学调任至重庆市盲人学校(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前身),如今,她是学校的校长,是管乐团的团长,是孩子们口中的“校长妈妈”。

重庆晨报:您从重庆一所普通小学调任到这里,到现在已经21年。扬帆管乐团献技鸟巢,您有哪些心里话要说?

李龙梅:孩子们这次站上冬残奥会的舞台,作为老师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期待他们的人生也拥有这样的舞台,我觉得是我21年教育理想的实现。

重庆晨报:您曾说,盲孩子们需要爱,更需要一种责任,对于特教老师而言,爱与责任是怎样的?

李龙梅:爱孩子,爱特殊教育,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我们的孩子淳朴善良,他们身上有很多特别能打动人的地方,让你的心不由自主地变得柔软,很纯净,跟他们呆在一起,内心觉得特别安宁,特别干净。

教育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最好途径,我们的老师每年都会去孩子家里家访。你越是深入地走进他们的家庭,你会对这句话有越深刻的体会——教育一个残疾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把特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

追梦班,彩虹班,星辰班……学校里,每个班门口都有自己的班名,寄托了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谈到孩子,老师们总是会流泪。目前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有75名老师,大家善良、有爱,把特殊教育当作自己的奋斗和精进的事业。

重庆晨报:我们总是能看到老师们在热情饱满地工作,听说青年教师很多,他们有多少人?

李龙梅:我们学校有75名老师,老师们分别教授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等,和普通学校一样,只是我们还要多两个课程,分别是生活指导课和定向行走课,这是盲校的特殊课程。

目前学校青年老师占大多数,一共有38人,基本占到了学校老师的一半。老师们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使命感,并当作自己的一番事业。

重庆晨报:除了管乐团,我们了解到学校有盲人田径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棒球队、啦啦操队、游泳队等,孩子们参与情况怎么样?

李龙梅:我们非常重视体育,因为孩子要自立自强,没有健康的身体都是空谈。学校有5个专职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的数量一样。每个班每周都有4节体育课,除此之外,早上7点到7点半,孩子们都要进行锻炼,上午和下午也各有20分钟的锻炼时间,孩子们每天运动的时间都不会少于1个小时。

孩子们的运动成绩也很好,跳绳队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7块金牌,啦啦操队在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亚军,游泳队在2021年市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6金10银4铜。

让孩子们把路越走越宽

“我想做一名小号演奏家”“我想做一名支教老师”“我想考上大学做一名医生”……孩子们的梦想五彩斑斓,结束在鸟巢的演出,回到生活,他们要再次起航出发。目前,学校职业教育历届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学校已有33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让孩子挺起胸膛朝前走,让他们把路越走越宽,是所有老师的目标。

重庆晨报:过去人们往往说,特殊教育应该培养“适应社会的人”,你是怎样看的?

李龙梅:全社会都在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但每一年,开招聘残疾人的就业专场,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数字和数据还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的接纳和认知度,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们学校的孩子到大学可以是学生会的骨干,也可以是学校各个社团的顶梁柱,毕业以后可以去留学,可以去参加招聘当老师,甚至参加公务员招聘做公务员,我觉得这是一个培养方向。

重庆晨报:谈到孩子献技鸟巢,您说这仅仅是一个高光时刻,老师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接下来学校要做什么?

李龙梅:从管乐团建立到孩子们献技鸟巢,我们准备了11年,虽然非常成功,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停滞不前了,这恰恰说明我们在培养目标和手段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我觉得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人,现在应该赶紧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调整,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以前,特殊教育很被动,我们等着别人接纳我们,我认为我们要主动有所作为,培养有能力被接纳的学生。通过管乐团、体育社团,让孩子被接纳的原因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因为孩子优秀,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欣赏。

努力工作去对得起这份荣耀

47岁的李英是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她的班上有8个孩子参加管乐团,全校最多。谈到孩子去北京,她说比自己得奖还高兴;学校语文老师周远琦跟着乐团去了北京,疲惫但兴奋的她表示这是孩子和特殊教育事业给老师们的荣耀,老师们应该更加倍努力工作,去对得起这份荣耀……

重庆晨报:当初为何会选择特殊教育这份工作?

周远琦:我曾经在一所普通小学任教,之后调来了这里。最初其实挺忐忑的,因为对这份工作不熟悉。当我真正走进学校之后,经常被孩子们感动:每次上课时,孩子们对你很高的期待,让你觉得你这堂课不认认真真上他们会很失望。

李英:当时我学的专业就是特殊教育,不过是学的聋教育和培智教育,在调到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后,我又开始学习与盲孩子的接触和教育。其实最开始填报这个专业时,我对特殊教育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但现在,我把它当作我的一份事业。

重庆晨报:教学过程中,孩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

周远琦:在学校,经常就莫名其妙地哭了。比如看到各班级孩子表演的节目,看到他们那么棒,都会流泪。最初我上课时还带有以前的习惯,语速很快,当我第一次和孩子们接触,发现他们主要靠听力获取信息后,就开始放慢语速,做好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

李英:孩子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感受越来越强烈。现在看到孩子进步和学校的发展,让我干工作很有动力,让我投入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感情,把我们的孩子送到更高学府,让他们学有所成。

重庆晨报:能否分享一个和孩子难忘的故事?

周远琦:每一次联合排练,不管是在住地田径馆的观众席,还是在鸟巢通道的候场区,只要排练到升国旗环节,只要听到国歌响起,孩子们就会齐刷刷地肃然起立,庄严地唱起国歌。孩子们何尝不知道是在排练,何尝不知道这不是正式演出,但是就像年龄最小的吴浩屿说的那样:“李英老师教导过我们,不管在哪里,不论在干什么,只要听到国歌响起,就必须要肃立,这是对国旗和国歌的尊重,国家的尊严高于一切!”

李英:当时我刚到学校来,一个就读二年级的孩子,是全校非常出名的调皮孩子。有次寝室里有孩子的零食不见了,因为这个孩子有拿过别人东西的行为,所以大家都认为是他拿的,这让他很委屈,一直哭。我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孩子,没拿就是没拿,拿也会承认,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和他沟通。我告诉他:“李老师相信你是被冤枉的,相信你没拿,但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是你拿的呢?说明你以前有这样的行为,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就要改变自己。”之后,他在学习和生活上进步非常大,他的爷爷还专门给我写过信表示感谢,这件事让我非常难忘。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