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进制造业成为就业“香饽饽”
制造业从业大军的流失,让制造型企业“招工难、用工难”越来越突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让先进制造业成为就业“香饽饽”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3-10

记者 张珺 周尤

制造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去年4月,重庆召开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然而,与国家和市级层面重视发展制造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就业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正在选择离开制造业——他们拒绝工厂流水生产线,更愿意穿梭在高楼大厦和大街小巷进行外卖快递服务,或是到聚光灯摄像头前,从事网络直播等服务业工作。

制造业从业大军的流失,让制造型企业“招工难、用工难”越来越突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制造业为何留不住年轻人

近日,在西南铝锻造厂生产线上,又一批高质量的精密锻件下线,即将“奔赴”祖国航天事业相关工程项目。虎年春节期间,这里灯火通明,生产线上留岗率超过50%。春节假期一结束,他们再次“火力全开”,加班加点生产,满足订单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注意到,受益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和科技创新持续投入,今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包括西南铝、庆铃汽车、重庆格力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多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也看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但是他也有一些担忧——部分劳动力正在呈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单向流动趋势。

张兴海注意到这样一组统计数据:近5年来,国内平均每年有150万名劳动力离开制造业,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的2020年,某平台曾公开表示,当年度有两个月新增了骑手58万人,其中40%来自产业工人。

此外,近年在多个招聘现场,包括服务业行业的外卖、电商直播等岗位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快递外卖行业已经“内卷”到有研究生去参与竞争,相反制造业企业的招聘台则冷清许多。

刻板印象降低制造行业吸引力

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愿去工厂上班?

老旧厂房、油污手套、满地铁屑……代表委员们分析,传统制造业给人的印象是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不够体面,整天面对着车床机器,难有自由活动空间,正是这些对制造业的刻板印象,加大了年轻人进厂的抗拒心理。

另外从就业门槛分析,生活服务行业的多数岗位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而制造业对就业者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多数都需要接受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并且上班要坚守在岗位上,这些都无形之中提高了制造业的就业门槛,削弱了就业者的就业意愿。

不只是产业工人缺失,对于正处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阶段的企业,其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也存在缺口。

全国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华说,制造业中的许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技术有迫切需求,但缺少既懂制造又熟悉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这些青年人才更青睐去服务业类科技公司,对进入制造业企业“不太感冒”。

培养储备“塔尖”“塔基”人才

代表委员们表示,在国家强调“六稳”“六保”大背景下,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难”,需要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和推动解决。

“改善制造业就业环境是当务之急。”他们说,现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工作环境已有明显改善,收入相比以前有明显提高。但相关部门仍要积极引导,营造更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增强年轻人去制造业就业的信心,提升产业工人的职业自豪感、自我认可度。

另外,还可通过提供新员工就业补贴、对参与订单式生产的临时用工给予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支持等多元化措施,让制造业岗位更具吸引力。

张兴海建议,要重视先进制造业“塔尖”“塔基”人才培养,进一步建立完善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育体系。比如,相关部门可以着力培养制造业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紧缺型人才,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鼓励校企合作“订单式”就业,逐步构建起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梯度人才培育体系。

“制造业企业自身也要加倍努力,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成为某个细分领域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张兴海说,要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制造业的发展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作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让先进制造业成为就业“香饽饽”

2022-03-10 06:54:40 来源:

记者 张珺 周尤

制造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去年4月,重庆召开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然而,与国家和市级层面重视发展制造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就业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正在选择离开制造业——他们拒绝工厂流水生产线,更愿意穿梭在高楼大厦和大街小巷进行外卖快递服务,或是到聚光灯摄像头前,从事网络直播等服务业工作。

制造业从业大军的流失,让制造型企业“招工难、用工难”越来越突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制造业为何留不住年轻人

近日,在西南铝锻造厂生产线上,又一批高质量的精密锻件下线,即将“奔赴”祖国航天事业相关工程项目。虎年春节期间,这里灯火通明,生产线上留岗率超过50%。春节假期一结束,他们再次“火力全开”,加班加点生产,满足订单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注意到,受益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和科技创新持续投入,今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包括西南铝、庆铃汽车、重庆格力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多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也看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但是他也有一些担忧——部分劳动力正在呈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单向流动趋势。

张兴海注意到这样一组统计数据:近5年来,国内平均每年有150万名劳动力离开制造业,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的2020年,某平台曾公开表示,当年度有两个月新增了骑手58万人,其中40%来自产业工人。

此外,近年在多个招聘现场,包括服务业行业的外卖、电商直播等岗位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快递外卖行业已经“内卷”到有研究生去参与竞争,相反制造业企业的招聘台则冷清许多。

刻板印象降低制造行业吸引力

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愿去工厂上班?

老旧厂房、油污手套、满地铁屑……代表委员们分析,传统制造业给人的印象是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不够体面,整天面对着车床机器,难有自由活动空间,正是这些对制造业的刻板印象,加大了年轻人进厂的抗拒心理。

另外从就业门槛分析,生活服务行业的多数岗位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而制造业对就业者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多数都需要接受技能培训才能上岗,并且上班要坚守在岗位上,这些都无形之中提高了制造业的就业门槛,削弱了就业者的就业意愿。

不只是产业工人缺失,对于正处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阶段的企业,其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也存在缺口。

全国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华说,制造业中的许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技术有迫切需求,但缺少既懂制造又熟悉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这些青年人才更青睐去服务业类科技公司,对进入制造业企业“不太感冒”。

培养储备“塔尖”“塔基”人才

代表委员们表示,在国家强调“六稳”“六保”大背景下,制造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难”,需要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和推动解决。

“改善制造业就业环境是当务之急。”他们说,现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工作环境已有明显改善,收入相比以前有明显提高。但相关部门仍要积极引导,营造更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增强年轻人去制造业就业的信心,提升产业工人的职业自豪感、自我认可度。

另外,还可通过提供新员工就业补贴、对参与订单式生产的临时用工给予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支持等多元化措施,让制造业岗位更具吸引力。

张兴海建议,要重视先进制造业“塔尖”“塔基”人才培养,进一步建立完善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育体系。比如,相关部门可以着力培养制造业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紧缺型人才,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鼓励校企合作“订单式”就业,逐步构建起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梯度人才培育体系。

“制造业企业自身也要加倍努力,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成为某个细分领域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张兴海说,要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制造业的发展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作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