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文化下乡、志愿服务
丰都 让新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
“巾帼夜校”学员正在学习国画。记者 左黎韵 摄视觉重庆
3月11日傍晚,丰都县包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村民张茂萤正和十几名妇女围坐一起,学习包鸾竹席的编织技艺。一场别开生面的“巾帼夜校”编织课正在进行。
“巾帼夜校”是丰都县针对妇幼困难群体开办的全民艺术普及学校。近年来,丰都县将理论宣讲、文化下乡、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
群众点单 丰富精神文明生活
在包鸾镇“巾帼夜校”课堂上,张茂萤手持竹篾,流利地对格、送篾、打压,只听“唰”的一声,一根细长的竹篾便紧紧嵌入席面。
包鸾竹席是丰都传统特色手工艺品,用麻竹编织而成。随着年代的久远,村里会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已不多。
去年9月,乡镇干部端着折叠椅来到村民中间,鼓励大家给“巾帼夜校”提建议。张茂萤第一个站起来,提出了开设编织课程的想法。
镇里将建议向上反馈,很快,相关部门便有了回应。在县、镇两级部门的配合下,夜校寻找到专业老师,开办了每周一期的竹席编织课堂。
“以‘巾帼夜校’为载体,我们整合教育、工会等各方资源,通过群众点单、政府埋单的形式,推动艺术教育进社区、进乡村。”丰都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丰都“巾帼夜校”依托县文化馆设立了总校,并在29个乡镇设立了分校,开设了合唱班、书法班、编织技艺等10余门培训课程,不断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生活。
创新宣讲 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讲了啥?有哪些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全国两会刚结束,丰都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宣讲队成员冉靓文便忙着在网上查找资料,为接下来的两会宣讲做准备。
近年来,丰都县围绕“小板凳”讲“大道理”,成立了县委宣讲团、“初心”“六进”宣讲队等80支宣讲队伍,深入农村、走进社区,以大白话、小故事讲好党的大政方针、法律知识、先进典型故事等。
通过创新宣讲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更深入人心,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冉靓文还记得,去年底,她跟随“六进”宣讲队到虎威镇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彼时,村民杨梅刚返乡创业养鸡,对未来还很迷茫。如今,冉靓文得知杨梅已是当地养鸡大户,今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很是欣慰。
“六中全会再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部署,这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好机会呀。”冉靓文围绕全会精神,不断鼓励杨梅,帮她树立产业发展的信心。
通过广泛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志愿服务,丰都县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参与感、获得感。
积分兑换 树立文明新风尚
几天前,丰都三建乡,村民罗素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免费领到了一桶油和一袋大米。
“我在社区做的‘好事’都记在这里了。”罗素芳拿出积分卡,在终端机上轻轻一刷,电脑上立刻显示:主动打扫街道卫生、积2分,邻里融洽、积2分,不操办不参与无事酒、积2分……这些积分让罗素芳兑换到了想要的生活用品。
这几年,丰都县将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县农村推进“文明积分”兑换服务。村民们参与乡风文明、农村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新文明实践,即可获取积分,用以兑换生活用品。
罗素芳所在的廖家坝社区是三建乡场镇所在地。“过去,场镇街道垃圾遍地,许多居民都爱随手乱扔。”罗素芳说,社区推出“文明积分”兑换服务后,如今的廖家坝社区,不仅街道整洁了,环境更美了,乡亲们的观念更从“要我文明”变为了“我要文明”。
目前,丰都县已建立起85个文明实践积分兑换点,通过一次次积分兑换,让村民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助推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