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涉疫人员信息 让数据跑在病毒前面
紧急上岗的“话务员”一天打了1200个排查电话
3月20日早上8点,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王静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疫情流调溯源中心下发的数据,开始拨打电话。

排查涉疫人员信息 让数据跑在病毒前面
紧急上岗的“话务员”一天打了1200个排查电话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3-22

“您好,请问您是××吗?”

“您现在居住在哪里?”

“您现在的健康码是什么颜色?”

“您向您所在的社区报备了吗?”

……

3月20日早上8点,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王静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疫情流调溯源中心下发的数据,开始拨打电话。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就开始了“话务员”的工作,从早到晚不停地打电话,至今已持续了一周。

为了让数据跑在病毒前,原本分布在重庆高新区各个部门、镇街的工作人员,紧急上岗成为“话务员”,每天拨打电话排查涉疫人员信息。

“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我们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打电话,在晚上11点前结束。”王静说。但打完电话,工作并未结束——一天的排查数据还得录入疫情排查系统,有时候忙完已经是凌晨两三点。

10点43分,坐了两个多小时没挪动一下,王静嘀咕了一句:“哎,腰痛,老毛病又犯了。”然而疫情不等人,手上的工作不能耽搁,她伸伸腰又一屁股坐下,把一张张写满排查信息的A4纸摊在身前继续打电话。

实际上,不仅是王静。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的14人,是清一色的“女将”,在本轮疫情发生后都成了“话务员”。

“座机、手机轮番打,就这一个星期时间,打坏了3部座机、1部手机。”王静笑道。说这话时,她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

29岁的樊潇丹是走马镇社保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辖区一名青年志愿者。3月12日凌晨两点半,他接到紧急任务,调派到虎溪街道支援,担任“话务员”开展排查工作。

由于在排查过程中要询问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刚开始很多人以为这是诈骗电话,甚至有人直接挂断了电话。但疫情排查要确保一个不漏,他又拨了过去。

第一天当“话务员”,他就打了1200多个电话。电话打到晚上8点多,他实在撑不住了,一头倒在桌上就睡着了。

“你们两个好好待在家,别出去乱跑,听到没?冰箱里有饭菜,饿了就热来吃……”

3月12日早上7点,主动请缨支援抗疫的白市驿镇党员干部薛迪再次叮嘱12岁的双胞胎儿子。

按照任务分工,当天她负责协助香炉山街道康居西城二社区、三社区完成数据排查工作。一个又一个电话,不知不觉就过了5个小时。此时,她才有空拨通家里的电话。

“妈妈你放心,我们上午在家做作业、看书,午饭也吃了,下午就在家里玩,不会出去。”儿子在电话那头说。

“晚上早点睡,妈妈很晚才能回家。”又嘱咐了两句,薛迪挂断了电话,继续当起了数据排查的“话务员”。从早到晚,她打了几百个电话,在疫情排查系统里完成数据录入后,已经快到凌晨1点。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薛迪轻轻推开了儿子的房门,看了一眼早已熟睡的儿子,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打开冰箱准备拿水喝时,薛迪发现冰箱里多了个橘子罐头,罐子上还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给妈妈做的橘子罐头,妈妈辛苦了!”

黑暗中,她在冰箱前站了很久。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冉罗楠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排查涉疫人员信息 让数据跑在病毒前面
紧急上岗的“话务员”一天打了1200个排查电话

2022-03-22 06:08:17 来源:

“您好,请问您是××吗?”

“您现在居住在哪里?”

“您现在的健康码是什么颜色?”

“您向您所在的社区报备了吗?”

……

3月20日早上8点,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王静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疫情流调溯源中心下发的数据,开始拨打电话。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就开始了“话务员”的工作,从早到晚不停地打电话,至今已持续了一周。

为了让数据跑在病毒前,原本分布在重庆高新区各个部门、镇街的工作人员,紧急上岗成为“话务员”,每天拨打电话排查涉疫人员信息。

“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我们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打电话,在晚上11点前结束。”王静说。但打完电话,工作并未结束——一天的排查数据还得录入疫情排查系统,有时候忙完已经是凌晨两三点。

10点43分,坐了两个多小时没挪动一下,王静嘀咕了一句:“哎,腰痛,老毛病又犯了。”然而疫情不等人,手上的工作不能耽搁,她伸伸腰又一屁股坐下,把一张张写满排查信息的A4纸摊在身前继续打电话。

实际上,不仅是王静。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的14人,是清一色的“女将”,在本轮疫情发生后都成了“话务员”。

“座机、手机轮番打,就这一个星期时间,打坏了3部座机、1部手机。”王静笑道。说这话时,她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

29岁的樊潇丹是走马镇社保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辖区一名青年志愿者。3月12日凌晨两点半,他接到紧急任务,调派到虎溪街道支援,担任“话务员”开展排查工作。

由于在排查过程中要询问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刚开始很多人以为这是诈骗电话,甚至有人直接挂断了电话。但疫情排查要确保一个不漏,他又拨了过去。

第一天当“话务员”,他就打了1200多个电话。电话打到晚上8点多,他实在撑不住了,一头倒在桌上就睡着了。

“你们两个好好待在家,别出去乱跑,听到没?冰箱里有饭菜,饿了就热来吃……”

3月12日早上7点,主动请缨支援抗疫的白市驿镇党员干部薛迪再次叮嘱12岁的双胞胎儿子。

按照任务分工,当天她负责协助香炉山街道康居西城二社区、三社区完成数据排查工作。一个又一个电话,不知不觉就过了5个小时。此时,她才有空拨通家里的电话。

“妈妈你放心,我们上午在家做作业、看书,午饭也吃了,下午就在家里玩,不会出去。”儿子在电话那头说。

“晚上早点睡,妈妈很晚才能回家。”又嘱咐了两句,薛迪挂断了电话,继续当起了数据排查的“话务员”。从早到晚,她打了几百个电话,在疫情排查系统里完成数据录入后,已经快到凌晨1点。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薛迪轻轻推开了儿子的房门,看了一眼早已熟睡的儿子,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打开冰箱准备拿水喝时,薛迪发现冰箱里多了个橘子罐头,罐子上还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给妈妈做的橘子罐头,妈妈辛苦了!”

黑暗中,她在冰箱前站了很久。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冉罗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