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革命文化培根铸魂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用革命文化培根铸魂,要回应时代呼唤,从展现形式、教育阵地、机制建设三个方面着力,提升革命文化的感染力、认同力和传播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撑,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以昂扬的姿态迈入文化强市新征程。
创新展现形式,增强革命文化的感染力。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只有让革命文化在新时代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再现,才能更好地发挥对人民群众的浸润作用,增强文化自信。一是注重内容建设。大力弘扬红岩精神,深耕细挖蕴藏于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事件背后的革命文化素材,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创作饱含革命文化思想且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精品,使人民群众在观赏革命文艺作品时能够深刻理解革命文化。二是运用前沿技术。创建红色文化线上体验馆、虚拟展览馆等,将多维实景通过“两微一端”进行展示、宣传与教育。采用AR、VR等现代新兴技术创设虚拟革命文化遗址遗迹、博物馆、陈列馆和体验馆,活化历史场景,让人民群众在身临其境中接受革命文化洗礼,激发爱党爱国情怀,产生情感共鸣。三是整合传播手段。巩固电视、广播、报纸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同时建设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全媒体传播渠道,抢占革命文化宣传主阵地,培育和厚植文化自信。
打造教育阵地,增强革命文化的认同力。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重庆要积极打造革命文化教育阵地,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一是打造理论教育阵地。将革命文化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搭建革命文化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体系,探索革命文化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融入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理论素养。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平台,充分发挥育人合力,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育人氛围。二是打造活动教育阵地。利用重大革命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开展主题纪念仪式和纪念活动,体现教育活动的仪式感,树立革命文化的庄严性,使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接受、认同革命文化,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操守和审美情趣。三是打造实践教育阵地。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志愿服务站等场所,引导人民群众将革命文化融入义务宣讲、社区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民群众在实践锻炼中加深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外化为自觉行动。
重视机制建设,增强革命文化的传播力。坚持革命文化的传承是党的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强化机制建设是传承革命文化的关键。一是夯实革命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健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革命文化资源保护架构,制定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常态化的革命文化资源管理制度,完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加大对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规范发挥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二是优化革命文化队伍建设机制。培养革命文化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鼓励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组建研究团队,参与革命文化的资料整理、实地调研、文物保护、资政建议等工作,为重庆革命文化传承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深化革命文化产业延展机制。依托重庆革命文化优势及特点,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复合型产业,赋予重庆革命文化新动能,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革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城市建设,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李颖 作者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