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助力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

以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助力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3-24

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和发展需要诸多因素协调推进,金融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法治环境是金融发展的制度保障和秩序基础。当前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应当从区域立法协同、机构改革与创新、金融法治智力配置和审判效能优化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健全双城经济圈金融立法协同机制。《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呼吁立法协同,要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由各地方金融立法骨干人员组成。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负责整体把握金融宏观框架和关键领域,保证成渝地区金融立法的总体脉络和基本结构的协调一致。对于微观制度和次要问题,则要秉持可接受的差异化原则,由各地方人大在不违背统一框架和关键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设计,并提交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审查,防止立法冲突影响成渝金融立法的协同性与成渝金融市场的统一性。此外,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还要适时梳理成渝地区的金融法律规范,并对其中不符合协同发展目标的立法文本予以筛选,提交地方人大,由地方人大予以及时修订。

深化双城经济圈金融行政机构改革。要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提高运用金融法治思维和法治逻辑解决金融纠纷、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深化地方人民银行、证监局、银保监局、金融监督管理局等机构体制改革。要加强成渝地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着力构建顺畅的数据直达、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构建跨区域、跨行业、全流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联防联控体系,构建便民高效、回应及时、处置有力的金融消费者协同保护体系,保证金融信息在成渝金融监管机构间的有效共享、跨区域金融风险的有效处置、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切实维护。

优化双城经济圈金融法治智力配置。要坚持把“构建产教融合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才攻坚克难的先锋作用,为双城经济圈的法治建设输送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一方面,要依托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校丰富的金融学术资源与法学研究资源,对金融高危领域、风险管控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的交叉学科研究,定期开办成渝金融学术峰会,对金融法治热点问题研究讨论,制定协同合作协议,实现学术理论与商业实践的双向流动、互动交往和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成渝两地教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整合各地区优秀的金融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开展金融学、法学双学位培养合作模式,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提供懂金融、明法治、善实践的现代化金融法治人才。

促进双城经济圈金融审判效能优化。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高度依赖成熟且稳健的法治环境,金融司法体系作为极其关键的一环,要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功效。2022年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成渝金融法院的决定》,全国第三家金融法院落地重庆,这为优化金融审判效能再增一大助力。成渝金融法院及成渝地区的其他法院要重点解决金融行业快速变化问题迭出与成文法回应性弱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积极发挥司法审判机关在法律解释、利益衡平、规则试错等方面的作用,适当发挥司法审判机关的“剩余立法权”功能,实现金融司法对金融市场的法治保障。同时,针对重大复杂金融案件,可由成渝金融法院牵头,建立区域法院联席研判会议机制,由成渝金融法院的骨干力量及各区域法院的审判专家共同讨论研究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思路和应对之策,确保兼顾重大复杂区域金融纠纷解决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法律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图形成一批有价值、可借鉴的审判案例。对于金融行业欠发达地区,要形成金融司法救济制度,利用重庆、成都等地丰富的金融司法资源,对口支援金融行业欠发达区域,形成合力,推进金融一体化进程。

(卫子豪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市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以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助力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2022-03-24 06:40:09 来源:

2022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和发展需要诸多因素协调推进,金融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法治环境是金融发展的制度保障和秩序基础。当前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应当从区域立法协同、机构改革与创新、金融法治智力配置和审判效能优化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健全双城经济圈金融立法协同机制。《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呼吁立法协同,要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由各地方金融立法骨干人员组成。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负责整体把握金融宏观框架和关键领域,保证成渝地区金融立法的总体脉络和基本结构的协调一致。对于微观制度和次要问题,则要秉持可接受的差异化原则,由各地方人大在不违背统一框架和关键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设计,并提交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审查,防止立法冲突影响成渝金融立法的协同性与成渝金融市场的统一性。此外,成渝金融立法协调议事机构还要适时梳理成渝地区的金融法律规范,并对其中不符合协同发展目标的立法文本予以筛选,提交地方人大,由地方人大予以及时修订。

深化双城经济圈金融行政机构改革。要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提高运用金融法治思维和法治逻辑解决金融纠纷、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深化地方人民银行、证监局、银保监局、金融监督管理局等机构体制改革。要加强成渝地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着力构建顺畅的数据直达、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构建跨区域、跨行业、全流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联防联控体系,构建便民高效、回应及时、处置有力的金融消费者协同保护体系,保证金融信息在成渝金融监管机构间的有效共享、跨区域金融风险的有效处置、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切实维护。

优化双城经济圈金融法治智力配置。要坚持把“构建产教融合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才攻坚克难的先锋作用,为双城经济圈的法治建设输送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一方面,要依托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校丰富的金融学术资源与法学研究资源,对金融高危领域、风险管控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的交叉学科研究,定期开办成渝金融学术峰会,对金融法治热点问题研究讨论,制定协同合作协议,实现学术理论与商业实践的双向流动、互动交往和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成渝两地教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整合各地区优秀的金融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开展金融学、法学双学位培养合作模式,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提供懂金融、明法治、善实践的现代化金融法治人才。

促进双城经济圈金融审判效能优化。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高度依赖成熟且稳健的法治环境,金融司法体系作为极其关键的一环,要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功效。2022年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成渝金融法院的决定》,全国第三家金融法院落地重庆,这为优化金融审判效能再增一大助力。成渝金融法院及成渝地区的其他法院要重点解决金融行业快速变化问题迭出与成文法回应性弱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积极发挥司法审判机关在法律解释、利益衡平、规则试错等方面的作用,适当发挥司法审判机关的“剩余立法权”功能,实现金融司法对金融市场的法治保障。同时,针对重大复杂金融案件,可由成渝金融法院牵头,建立区域法院联席研判会议机制,由成渝金融法院的骨干力量及各区域法院的审判专家共同讨论研究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思路和应对之策,确保兼顾重大复杂区域金融纠纷解决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法律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图形成一批有价值、可借鉴的审判案例。对于金融行业欠发达地区,要形成金融司法救济制度,利用重庆、成都等地丰富的金融司法资源,对口支援金融行业欠发达区域,形成合力,推进金融一体化进程。

(卫子豪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市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