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2+4+1”工业体系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五年再造一个渝北工业
核心提示
近年来,渝北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等举措,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1年,渝北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85亿元,同比增长16.6%,连续18年保持全市产值规模第一。
目前,渝北区已初步形成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及装备、消费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点发展”的产业格局,其百亿级企业数量、汽车产值产量、手机产值产量均位居全市第一。
“按照相关计划,渝北区将在未来5年内分两步走,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实现‘再造一个渝北工业’的目标。”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说,预计到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到2026年,“2+4+1”现代工业体系构建成型,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50亿元。
产业基础已打牢,渝北区未来将砥砺前行,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
调整产业结构
工业经济告别汽车“一枝独秀”
“好,滑轮滚动,评测这款手机摄像头的微距功能。经测试,分辨率清晰……”近日,在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实精工”)实验室,几名研发人员一边仔细测试新研发的摄像头产品,一边互相交流测试结果。
像这样的新产品测试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天实精工上演。天实精工位于渝北区临空智能终端产业园,主营业务是高端摄像头模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自2017年4月入驻该园区以来,公司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建成了年产摄像头模组过亿颗的先进生产线及国内一流的企业级光学测研中心,自主研发生产了上千款高端摄像头。近年来,其产品受到OPPO、传音、小天才、奥比中光和上海汽车等多家手机生产企业、物联网企业及汽车厂家的青睐。
随之而来,天实精工年产值从2018年的约1.3亿元猛增到2021年的12.4亿元,在短短4年间里实现了大跨越。
天实精工发展势头迅猛,仅仅是渝北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渝北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渝北区工业都是汽车产业“一枝独秀”,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与抗风险能力不高,这成为渝北工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
数据显示,2010年,渝北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13亿元,其中汽车产业占比超过71%。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渝北区开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药方”:在巩固提升汽车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抢抓智能终端在全球迅速普及的商机和重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契机,积极布局以智能终端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此,渝北区近年来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团队、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以前沿科技城、空港工业园为主要承载地大力引进智能终端整机及代工龙头企业。”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此基础上,渝北区又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引进智能终端零部件企业。到2021年末,渝北区已陆续引进了OPPO、传音、天实精工等智能终端整机、代工及零部件企业近20家。
得益于这些举措,渝北区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两大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工业经济由过去的汽车产业“一枝独秀”,成功转变为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两轮驱动”的格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数据显示,2021年,渝北区汽车产量超过63万辆,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360亿元,居全市第一;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700亿元。其中,手机产量超过8000万台、产值570亿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推动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渝北区近年来紧随智能化浪潮加快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渝北区空港工业园内的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下称“南方英特”)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汽车空调系统和热管理系统。近年来,该公司紧跟智能制造步伐,在市、区两级专项资金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公司基本实现了生产设备自动化、经营管理数字化和生产流程再造,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用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也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燃油汽车空调向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产品的拓展。”南方英特相关负责人介绍。
譬如,该公司将手工操作的焊接、紧固等工艺升级为机器人联动操作,使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其新能源产品在未来几年有望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规模。
类似的案例,在渝北区还有很多。
多年来,渝北在制造业“量”上形成了一定规模,成功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到全市第一工业强区的蝶变之路,从“江老幺”一跃成为全市第一经济大区。在重庆这个全国工业重镇,渝北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成渝地区部分市、区和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渝北制造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能级不够高、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创新支撑作用发挥不够,低附加值产品较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发展,考验着渝北区的智慧。
“面对这种现实,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是一条必由之路。”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渝北区积极落地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把对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作为重心,从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
尤其是2017年以来,渝北区每年滚动安排2亿元技改扶持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其中,对单个项目的扶持比例最高可达50%、扶持资金最高可达5000万元,远超国家、市级补助资金标准。
政策助力下,渝北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2017年-2021年,渝北区已累计扶持区级技改项目191个,建成3个智能工厂和28个数字化车间。其中,天实精工被认定为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1年,渝北区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67个、完成率达176%,居全市前列。
据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渝北区在企业智能化改造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启动了“百家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预计在3年内完成此项行动目标。届时,渝北将基本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链接>>>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渝北这样干
渝北区出台《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力争5年内“再造一个渝北工业”。
2 进一步巩固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打造汽车、电子两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
4 打造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全行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
◎打造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产值规模达到400亿元。
◎打造智慧建筑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产值规模达到300亿元。
1 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渝北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接续和长久支撑的动力。
数读工业>>>
◎2021年,渝北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85亿元,同比增长16.6%,连续18年保持全市产值规模第一。
◎2021年,渝北区汽车产量超过63.3万辆,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360亿元,居全市第一;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700亿元。其中,手机产量超过8000万台、产值570亿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2017年-2021年,渝北区累计扶持区级技改项目191个,建成3个智能工厂和28个数字化车间。
王彩艳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