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造福市民美好生活
核心提示
灵秀渝北,两江环绕;茂茂成林,生生不息。
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满眼的绿意、清澈的江流,这里是临空之城,重庆之门。
近年来,渝北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为统领,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和临空山水公园城市,加快淘汰“两高”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临空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绿色GDP;同时,通过释放经济发展红利,反哺生态环境,加快流域生态综合保护开发和公园城市建设,厚植绿色本底,促进“两山”相互转化。
今天的渝北,正加快建设“四个大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
如今,生态绿色画卷正在渝北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2018年,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0年,全力进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1年,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获生态环境部点名表扬,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
绿色产业体系
巩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
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生态经济产业已成为渝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0年,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5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GDP突破2000亿元的区县;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5.61亿元。
近年来,渝北依托临空优势,充分发挥国际航空港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旨在以临空产业发展塑造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样板。
在高质量发展中,渝北从战略层面,以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5+3+1”现代服务业体系、“3+6+1”现代农业体系。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两者的内容也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深谙此道的渝北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渝北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商机。
今天,走进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公园里。
“我们在发展中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工作人员介绍,园区采用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理念,以“一心、一环、四组团”划分,打破常规工业园区绿地规划设计,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工业园区,在满足基本的体验和功能化需求的同时,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目前,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已成为全国最大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绿色崛起的路径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渝北立足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在巩固提升汽摩等现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正在聚力发展智能终端、现代消费走廊、两江国际商务中心、软件和信息服务、航空物流等产业集群,并已成为渝北经济新的增长点。
今天的渝北,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担当,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
污染防治攻坚
让群众共享天蓝水净生态福祉
去年,位于渝北区石船镇的重庆铜锣山矿山公园开园迎客,因其风貌独特的矿坑遗迹景观、色彩绚丽的水体,被誉为“重庆小九寨”,吸引无数市内外游客前往“打卡”游玩。
这里,曾是渝北最大的石灰岩矿区,数年的开采留下40余个巨大矿坑。
“重庆铜锣山矿山公园实现了矿坑遗址变‘废’为宝、化‘坑’为园,是全市工矿旅游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更是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的重要体现。”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渝北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积极打造铜锣山矿山公园,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碧津公园,弯弯的石桥下是美丽的碧津湖。清澈见底的湖泊,是碧津公园的点晴之笔,这种依山傍水之美,也常常出现在摄影师们的镜头里。泛舟湖上,成了市民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
曾经,因碧津湖无源头活水,湖区水质渐渐变得浑浊、透明度降低,部分水域水质为Ⅴ类。由于出现了蓝藻、绿藻,湖泊水体颜色发生改变,局部成了绿树掩映下的“黄汤”。
渝北启动碧津湖水生态修复后,引进了百万只食藻虫投放到湖水里。这些食藻虫专食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绿藻,从而通过生态修复的方式让湖水变得清澈。
如今,碧津湖碧波荡漾,湖水水体清澈见底。而湖水底下,已经形成了一片“水下森林”,沉水植物们在微波中跳着“水草舞”,每天都有居民前来遛弯、健身、拍照。
不仅是碧津湖,如今,双龙湖、龙舌湖、晚晴园、木鱼石公园等湖库的水生态修复工作也已全面完成。
如今的渝北,蓝天碧水已是随处可见。
在2021年,渝北完成1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深度治理、3家企业涉VOCs原辅料源头替代工作;完成75家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监测,完成1102家涉气中小微企业综合整治、3家单位12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4家砖瓦窑错峰生产年度任务;完成机动车尾气检测1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抽检500台,抽检油品121组;完成50家餐饮油烟抽测和污染整治,开展已划定363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日常巡查……
2021年,渝北还依法划定白云山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7个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范围,2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投入生态补偿资金1600万元,完成一批御临河沿线治污项目,新建管网15.93千米,污水处理站5座;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渝北还利用城区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目前累计完成人行道改造86公里,面积约37.1万平方米,车行道改造23.7公里,面积约60万平方米;完成空港新城片区非开挖修复7.8公里,以及睦邻路、腾芳大道新建雨污管网约200米;完成盘溪河箱涵修复约3万平方米(4.0公里);完成智慧停车位改造近1万个车位。同时,还实施了盘溪河和肖家河清水绿岸工程,正积极推进剩余调蓄池工程施工,并且盘溪河水生态修复已基本完工。
节能减排降碳
为高质量发展撑起绿色保护伞
节能减排是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长安汽车渝北工厂汽车生产线包含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其中涂装车间曾是产污大户。近年来,工厂不断进改工艺技术,改造生产线,加大硬件投入。如今,该工厂涂装车间VOCS排放达到了国际水平,平均排放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远远低于重庆市《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577-2015)》30毫克/立方米。
推进传统车间绿色化改造是渝北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十三五”以来,渝北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以集约化发展为依托,发展高端制造业;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完善现代服务业等,把以“金”换“铁”、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彻底抛之脑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入心入脑、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渝北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红岩方大、泰山电缆等工业企业环保搬迁,推进皮鞋城、模具园等低效工业区“退二进三”,关闭城区内部分混凝土搅拌站和二环以内全部烧结砖瓦窑企业。
在集约化发展中,渝北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依托市级特色开发平台,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硬件、大数据、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达30%。以新兴业态为突破,全力推进服务业绿色发展,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达68.2%。
在产业升级上,渝北重点围绕环保装备材料生产、新能源汽车、城市污泥处置装备制造、烟气除尘设备制造、尾气治理设备与材料制造、汽车尾气噪声治理一体化正向研发及产品制造等项目,积极打造环保产业集群。深化生态环境治理PPP模式、政府购买第三方环保服务等,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
此外,渝北大力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深度推广,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固废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建成无废细胞53个,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十三五”时期,渝北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排较之前分别削减1998.6吨和5917.7吨,全部六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均超额完成,让绿色本底更加厚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数读>>>
2021年渝北生态环境保护
●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10项;
●完成“绿盾”自然保护地21个问题整改,认真核查市级人类遥感监测工作问题线索145个;
●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件;
●完成1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深度治理、3家企业涉VOCs原辅料源头替代工作;
●完成75家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监测,完成1102家涉气中小微企业综合整治、3家单位12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完成机动车尾气检测1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抽检500台,抽检油品121组;
●完成50家餐饮油烟抽测和污染整治,开展已划定363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日常巡查;
●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1天;
●划定7个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范围,2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
●投入生态补偿资金1600万元,完成一批御临河沿线治污项目,新建管网15.93公里,污水处理站5座;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依法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91件。
王彩艳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