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海关首创“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 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近亿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1日15时30分讯(首席记者 董进)今(31)日下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重庆海关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据重庆海关副关长刘浩宇介绍,截至目前累计实施79项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形成8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和10个创新典型案例。其中,2项创新制度被国务院作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13项创新举措从自贸试验区向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5项创新举措取得海关总署首创性备案,助推重庆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及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重庆海关首创的“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一份担保在关区不同业务领域、不同业务现场、不同担保事项间的通用,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近亿元,被国务院纳入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创新实施的“集中审核作业模式”,打造关区集中审核作业中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间较法定时长大幅缩减86.26%。
刘浩宇介绍,通过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积极推动海关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通关无纸化率达到99.9%。全面推广“提前申报”,加强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2021年12月,重庆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3.85%和96.13%,超额完成国务院关于在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任务。
此外,在探索成渝两地跨区域、跨部门的海关监管制度方面,签署的《重庆海关成都海关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推进七大领域合作,着力提升成渝海关创新协作能力;首创的“‘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满足了川渝两地企业跨区域“一站式”办理“电子口岸入网+线上金融”业务的迫切需求,成为全国首例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协同创新成果。自实施以来,已服务新入网企业2113家,办理业务6875次,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平台+通道’的优势,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刘浩宇说,推动实施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和果园港智能化平台搭建,促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