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是怎样炼成的|途作林杰:让城市能“思考”会“说话”
记者 申晓佳
在途作林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建筑物高精度三维倾斜实景优化。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企业名片
途作林杰科技有限公司
途作林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建设、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至今已完成2000多个相关项目。2020年在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高成长企业中排名第三,2021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是重庆入选企业中唯一的大数据智能化科技型企业。
隧道中,一个井盖不知去向。车流呼啸而过,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你可曾设想,这个井盖会“说话”报警,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重庆,真有这种会“说话”的井盖。而让这些井盖“开口说话”的,正是渝企途作林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途作林杰)。
该公司为井盖、路灯杆、果皮箱等城市设备设施制作大数据“身份证”,并在智慧城市系统中联网。这些设施一旦丢失,系统会自动报警。“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让城市从沉默的物体变为会‘说话’、能交流的‘生命体’。”途作林杰董事长汤伦华表示,让城市更智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既是他的梦想,也是途作林杰发展的目标。
在智慧城市“风口”大显身手
从履历来看,“70后”汤伦华是不折不扣的复合型人才。
他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在重庆大学学习无线电、计算机通信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这样的“跨界”融合,让汤伦华成为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也为他瞄准智慧城市“风口”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2006年起,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开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2010年,博士毕业后的汤伦华放弃高薪工作,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创立了途作林杰。
为啥要放弃稳定的高薪去创业?汤伦华坦言:“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我这一身‘武艺’最能大显身手的地方。”
但创业之路并不好走。汤伦华回忆,最初,公司只有6个人。为了节约经费,办公家具都是买的二手货,办公室的灯经常只开一盏。三伏天里,电脑热得快死机了,大家才舍得开空调。
由于起步早,途作林杰抢得了新兴行业先机,2011年就接到一笔1800万元的大订单,站稳了脚跟。
大量资金投向研发
科技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汤伦华回答:“当然是舍得在科技上投入。”
2011年,途作林杰挖到第一桶金后,汤伦华没有租更大的办公室,也没有给团队发高额奖金,而是把项目款投入了软件和系统平台研发,并购入激光点云数据采集车、地下管网勘测机器人、空中测绘无人机等领先装备。
“企业装备升级,比办公条件高级更重要。”汤伦华说,升级软件和硬件后,途作林杰就能全面提升技术实力,开发出精度更高的产品。
途作林杰始终保持这一思路,将大量资金投向研发。
成立至今,途作林杰已取得100多项自主研发专利,开发智慧城市云计算三维服务平台、地名数据库管理软件等2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甲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29种资质。公司还和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培养人才。
途作林杰的团队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底,公司员工已经超过400人,在城市管理、水利、民政、公安、环境、交通、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等方面累计完成2000多个项目,业务范围覆盖重庆全域,并在宁夏、福建等地设立了分公司。
将开发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目前,途作林杰已经是全市软件行业排名前五的企业,在细分市场上跑在第一梯队。但汤伦华认为,作为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让重庆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成熟,“思考运算”的能力更加强大。
记者看到,途作林杰开发的智慧城市平台,呈现为三维的数字城市模型。随意点击模型上的两点,可以测量真实距离;点击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查询建筑信息、附近各类机构位置和联系方式、网格员巡查路线、实时人流热力图、车流量、安全风险预测等信息。
“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是应用,这就需要开发更多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汤伦华举例说,如“智慧城市+消防”的应用场景中,建筑起火时,智慧城市平台可以调用路况信息,为消防车规划最快捷的路线;还可以调用建筑内部构造信息,为消防员定位最佳进入点,用无人机投放软梯等救生设备。
而在“智慧城市+公安”的应用场景中,平台不仅可以提供路线分析,为抓捕、拦截提供决策参考,还能借助无人机,提供空中视角,帮助追捕犯罪嫌疑人。
汤伦华说,随着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不断扩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将越来越多,途作林杰还需继续努力,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途作林杰已陆续参与渝中、沙坪坝、九龙坡、巴南等多个区县的智慧城市管理建设。下一步,他们将探索特种设备研发,为重庆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更多“帮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