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打响“发令枪” 重庆汽车产业聚力“抢跑”
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数据显示,今年1月-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25万辆,同比增长1.4倍。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4月20日,今年一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凸显,汽车制造业增长16.8%。

新能源赛道打响“发令枪” 重庆汽车产业聚力“抢跑”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22-04-26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孙琼英

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数据显示,今年1月-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25万辆,同比增长1.4倍。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4月20日,今年一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凸显,汽车制造业增长16.8%。

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作为传统汽车重镇的重庆,又该如何抓住时间窗口,把握“换道超车”的机遇?

困惑

汽车产业制造重镇缺少“王牌”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制造重镇,重庆正在激烈竞争中寻求转型。

重庆拥有全国最多的汽车厂商,长安、长安福特、重庆小康、力帆等20余家整车生产企业,遍布在渝北、江津、涪陵、万州、合川等十几个区县,总产能超400万辆,也拥有上千家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重庆曾是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316万辆,位列全国第一。但随后几年,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庆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加入,产业淘汰赛正在加速。”4月13日,2022年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有率高达83%,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现存品牌85个,月销量1000台以下的有34个,9个品牌消亡,预计未来3年—5年,80%的汽车品牌(燃油车)面临关停并转。

显而易见,如果重庆汽车产业再不谋求转型,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同时迎来最佳窗口机遇期,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早在2018年12月,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壮大共享汽车等应用市场,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

目前,重庆已形成“9+3+5+30”产业体系(9家乘用车企业、3家客车企业、5家专用车企业以及约30家核心配套企业),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供不应求、高速增长态势,其中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更是超过270%。

三电方面,预计到2023年,重庆将集聚国内外知名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5家、电机企业5家、电控企业5家。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达80亿瓦时,电机、电控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套,三电系统本地化配套率超过50%。

尽管坐拥多年传统汽车发展留下的基础、比较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但重庆依然缺少一张能够拿得出手的“王牌”。

在刚刚过去的两江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对重庆汽车产业进行了“把脉问诊”:整车企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节奏慢,传统零部件附加值偏低、新兴零部件配套能力不够,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不健全。此外,还面临着供应链能否安全保供稳供,一线城市产业转型速度快、互联网造车企业入局冲击等挑战。

突破

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

如何转?从哪个点突破?重庆车企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方向。

就在本月,长安汽车瞄准“新汽车”,打响了新一轮冲刺新能源赛道的“发令枪”:仅今年就将推出8款新能源产品。

记者了解到,两江新区现已布局了10家整车企业、配套零部件企业200余家,瞄准“新四化”发展,强化龙头引领,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

渝北区已构建起“龙头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孵化”的汽车产业生态,形成了基本贯穿整个汽车产业上下游的完备产业链和配套体系,成功获批全市首个市级汽车电子重点关键产业园。南方英特、恒韦林等17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长安软件、北斗智联等30余家汽车研发核心机构也相继落户。

市场在哪儿,机遇就在哪儿。

瞄准网约车市场,睿蓝汽车与曹操出行在4月13日签约。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一份长达5年的中长期合约,将采购数十万辆睿蓝汽车换电车型投入网约车市场。

睿蓝汽车由力帆科技与吉利联合打造。前不久,睿蓝汽车旗下的首款智能换电轿车枫叶60S正式上市。收到1000余家经销商的合作意向,经过多轮严苛筛选,已确定100余家经销商加盟。

此外,赛力斯携手华为打造的首款中型豪华电动增程SUV“AITO问界M5”,首月销量就超3100台。

市经信委汽车处相关人士表示,向中高端迈进,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不约而同地成为众多重庆车企转型升级的关键“砝码”。

“5年内跻身第一梯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表示,将打造全新高端智慧汽车,把智能带入汽车,让汽车更智慧,在智能汽车的基础上,实现智慧互联、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适应。

目标

全力冲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此前市经信委对外公布的《重庆市加速构建完善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曾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根据相关行动计划,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换电模式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在上述征求意见稿中,重庆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100万辆以上,占汽车产量比重40%以上。

事实上,不只是本土车企作为东道主的强烈攻势,外地企业对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热情洋溢。

今年1月,理想汽车100%持股的重庆车之渝汽车工业公司,以4.31亿元的价格在两江新区龙兴组团拿地。之后不久,理想汽车又在重庆设立了一家注册资本12亿元的全资子公司。

在两江新区,吉利高端新能源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不出意外的话,极星5将于2024年在重庆投产。

业界人士表示,新造车企业的引入,如同“鲶鱼”,搅动了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关键期的重庆汽车工业。

那么,重庆汽车产业沿着新能源与智能化主线前行,又该如何跑出“加速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汽车革命的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主要核心技术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建议,高强度自主创新是唯一可行路线。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学科门类,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和专业领域专、精、深人才;保持电动化的技术定力,技术理解力,技术创新力,才能持续引领智能电动汽车创新发展。

“可以预见,汽车产品正在转变为‘智能平台产品’,也可称为‘汽车机器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构,汽车企业从提供交通工具向提供“出行产品+出行服务+生态服务”转变、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公司转型,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科技平台型”产业转型,呈现“研、产、销、服、用”一体的“平台型”经济特征。

根据相关行动计划,我市还将依托仙桃数据谷等园区,渝北区、两江新区等重点区县,形成从软件、硬件到整车,从小集成、大集成到中央控制,从研发、制造到检验检测的全流程、全要素生态,打造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到系统集成一体化发展的智能化发展生态社区和汽车电子、软件专业园区。

相关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 渝企跑出“加速度”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

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本地造”零部件企业率先转向、充换电站建设全面铺开、氢能产业规模化提速。

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零部件、电池系统等供应链的配套。重庆在这方面无疑具备产业优势。

4月24日,位于璧山高新区的蓝黛科技子公司——重庆蓝黛变速器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

近年来,通过转型,蓝黛科技已经成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目前,全国不少知名新能源汽车的减速器以及传动系统零部件,就来自这里。

“蓝黛科技目前是国内少数几家能稳定量产4级精度齿轮的企业。”蓝黛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现已成为国际领先三合一电驱系统企业如日电产、吉利威睿、比亚迪、法雷奥、格雷博、金康汽车、汇川技术、卧龙电机等企业的客户,产品分别进入了样件、试产、小批或量产阶段,最终将应用于吉利、上汽、比亚迪、蔚来、小鹏、金康汽车等整车厂。同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为全球某知名电动车企业搭建的全自动电机轴生产线已顺利完成小批量生产测试,即将进入量产。据悉,该线自动化率高,在加工精度、产品质量、加工效率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去年12月,公司还收到了格雷博供应商定点通知书,为其开发新能源减速器总成、电机轴产品。

位于大渡口的秋田齿轮,一件件新能源汽车齿轮也在加紧生产。早在2015年,该企业就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市场。如今,在公司汽车齿轮中,自动变速箱齿轮和新能源汽车减速传动齿轮已占75%以上。

完善配套提能便民

新能源汽车要快速发展,既需要产品的支持,也离不开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技术领域实现深层次突破后,影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已经从“里程焦虑”转向“补能焦虑”。因此,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配套,被认为是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这方面,重庆已走在了前列。

4月15日下午,家住渝北区玥湖路的杨洋下班后,没有将车辆开进车库,而是驶入了小区旁的渝快电充换电站。

“充满电不到1个小时,我吃完晚饭再来开走刚好。”杨洋说,自己一直想买一辆新能源车,此前一直担心充电不便,没想到,去年自家小区旁就新增设了充换电站,于是毫不犹豫地入手了。

记者看到,在该充换电站,充电、换电、停车、洗车、休息等可“一站搞定”。车辆换一块电池,全程自动化操作,最快20秒就能完成。小型运营车辆充一次电(30-40度电),耗时约40分钟。

“目前,重庆市地产集团已建成投用这样的综合型充换电站共5座,可整体实现269个停车位、96个充电位、总功率达5760KW的服务规模。”重庆市地产集团数字城市公司工作人员韩烈兵介绍,今年,重庆市地产集团还将新建6个综合型充换电站,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充换电服务。

在江北嘴充电场站,由重庆交运租赁公司运营管理的120个快充充电桩,也随时可为进进出出的新能源车辆补能。“自2018年首个快充充电场站成功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公司已在重庆主城各区域运营快充充电桩800余个。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聚焦为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运营车辆及私家车提供充电服务,力争在2年内,管理运营快充充电桩数量突破2000个。”重庆交运租赁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市经济信息委数据显示,重庆已拥有充电桩运营企业152家,平台运营商46家。截至2021年,已累计建成充电场站2099座,充电桩3.98万个,车桩比3.2:1。其中,公用充电桩1.88万个,个人充电桩2万个。全市已建成换电站72座,涵盖中心城区及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形成了满足前期运营示范的换电服务网络。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3年,重庆计划建成换电站200座以上,推广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到2025年,拟建成充电桩23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万个、车桩比达4:1,私人充电桩20万个、车桩比达2:1。

除了充换电设施,重庆在加氢设施示范应用上也加快了步伐。

建议

协同发展产业生态

重庆新能源汽车配套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跟上?

记者注意到,除了企业闻风而动提前转向和行业发展的“倒逼”外,也离不开政策的引领。

目前,重庆已出台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的三年行动计划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对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用车、公交车、物流车等领域未来的纯电动车占比均提出了明确指标。同时,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也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2021年1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提到,会按建设实际投资30%的比例对加氢站投资主体进行补贴,单站补贴金额最高为300万元;对加氢站给予运营补贴,补贴标准每年进行调整,2021年对每座加氢站按年度累计加氢量给予每千克30元、单站最高300万元的运营补贴。

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发布《关于重庆市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渝财规〔2022〕3号),围绕车、桩、站、宣传等环节,明确了四项补贴政策,三项工作要求。

尽管在供应链、基础设施配套上跑出了“加速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生态链仍需进一步完善。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宇光认为,相比其他省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重庆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力度弱,主要体现在应用推广生态不健全、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产业规模亟待壮大、专业人才引进乏力等方面。

他建议,重庆应该协同四川,充分发挥成渝区域经济、市场和产业优势,尽快加入全国“十城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另外,也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市级层面统筹布局,设定分解任务目标,加快围绕“两区两线”和成渝地区空、铁、路物流集散地周边氢能供应站网建设及运营。

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罗明刚看来,要形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链,除了汽车产业本身的链条外,还需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未来,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是大势所趋,新的生态链也将应运而生,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也必须实现协同发展。”罗明刚说,今明两年是重庆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升级发力期,但目前我市尚未形成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的相关整体规划,对汽车企业、科技公司、交通等协同发展的统筹前瞻性指导不够。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智慧城市相融合的汽车产业新生态链总体规划。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新能源赛道打响“发令枪” 重庆汽车产业聚力“抢跑”

2022-04-26 06:13:14 来源: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孙琼英

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数据显示,今年1月-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25万辆,同比增长1.4倍。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4月20日,今年一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凸显,汽车制造业增长16.8%。

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作为传统汽车重镇的重庆,又该如何抓住时间窗口,把握“换道超车”的机遇?

困惑

汽车产业制造重镇缺少“王牌”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制造重镇,重庆正在激烈竞争中寻求转型。

重庆拥有全国最多的汽车厂商,长安、长安福特、重庆小康、力帆等20余家整车生产企业,遍布在渝北、江津、涪陵、万州、合川等十几个区县,总产能超400万辆,也拥有上千家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重庆曾是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316万辆,位列全国第一。但随后几年,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庆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加入,产业淘汰赛正在加速。”4月13日,2022年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有率高达83%,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现存品牌85个,月销量1000台以下的有34个,9个品牌消亡,预计未来3年—5年,80%的汽车品牌(燃油车)面临关停并转。

显而易见,如果重庆汽车产业再不谋求转型,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同时迎来最佳窗口机遇期,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早在2018年12月,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壮大共享汽车等应用市场,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

目前,重庆已形成“9+3+5+30”产业体系(9家乘用车企业、3家客车企业、5家专用车企业以及约30家核心配套企业),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供不应求、高速增长态势,其中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更是超过270%。

三电方面,预计到2023年,重庆将集聚国内外知名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5家、电机企业5家、电控企业5家。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达80亿瓦时,电机、电控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套,三电系统本地化配套率超过50%。

尽管坐拥多年传统汽车发展留下的基础、比较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但重庆依然缺少一张能够拿得出手的“王牌”。

在刚刚过去的两江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对重庆汽车产业进行了“把脉问诊”:整车企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节奏慢,传统零部件附加值偏低、新兴零部件配套能力不够,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不健全。此外,还面临着供应链能否安全保供稳供,一线城市产业转型速度快、互联网造车企业入局冲击等挑战。

突破

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

如何转?从哪个点突破?重庆车企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方向。

就在本月,长安汽车瞄准“新汽车”,打响了新一轮冲刺新能源赛道的“发令枪”:仅今年就将推出8款新能源产品。

记者了解到,两江新区现已布局了10家整车企业、配套零部件企业200余家,瞄准“新四化”发展,强化龙头引领,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

渝北区已构建起“龙头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孵化”的汽车产业生态,形成了基本贯穿整个汽车产业上下游的完备产业链和配套体系,成功获批全市首个市级汽车电子重点关键产业园。南方英特、恒韦林等17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长安软件、北斗智联等30余家汽车研发核心机构也相继落户。

市场在哪儿,机遇就在哪儿。

瞄准网约车市场,睿蓝汽车与曹操出行在4月13日签约。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一份长达5年的中长期合约,将采购数十万辆睿蓝汽车换电车型投入网约车市场。

睿蓝汽车由力帆科技与吉利联合打造。前不久,睿蓝汽车旗下的首款智能换电轿车枫叶60S正式上市。收到1000余家经销商的合作意向,经过多轮严苛筛选,已确定100余家经销商加盟。

此外,赛力斯携手华为打造的首款中型豪华电动增程SUV“AITO问界M5”,首月销量就超3100台。

市经信委汽车处相关人士表示,向中高端迈进,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不约而同地成为众多重庆车企转型升级的关键“砝码”。

“5年内跻身第一梯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表示,将打造全新高端智慧汽车,把智能带入汽车,让汽车更智慧,在智能汽车的基础上,实现智慧互联、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适应。

目标

全力冲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此前市经信委对外公布的《重庆市加速构建完善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曾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根据相关行动计划,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换电模式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在上述征求意见稿中,重庆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100万辆以上,占汽车产量比重40%以上。

事实上,不只是本土车企作为东道主的强烈攻势,外地企业对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热情洋溢。

今年1月,理想汽车100%持股的重庆车之渝汽车工业公司,以4.31亿元的价格在两江新区龙兴组团拿地。之后不久,理想汽车又在重庆设立了一家注册资本12亿元的全资子公司。

在两江新区,吉利高端新能源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不出意外的话,极星5将于2024年在重庆投产。

业界人士表示,新造车企业的引入,如同“鲶鱼”,搅动了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关键期的重庆汽车工业。

那么,重庆汽车产业沿着新能源与智能化主线前行,又该如何跑出“加速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汽车革命的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主要核心技术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建议,高强度自主创新是唯一可行路线。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学科门类,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和专业领域专、精、深人才;保持电动化的技术定力,技术理解力,技术创新力,才能持续引领智能电动汽车创新发展。

“可以预见,汽车产品正在转变为‘智能平台产品’,也可称为‘汽车机器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构,汽车企业从提供交通工具向提供“出行产品+出行服务+生态服务”转变、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公司转型,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科技平台型”产业转型,呈现“研、产、销、服、用”一体的“平台型”经济特征。

根据相关行动计划,我市还将依托仙桃数据谷等园区,渝北区、两江新区等重点区县,形成从软件、硬件到整车,从小集成、大集成到中央控制,从研发、制造到检验检测的全流程、全要素生态,打造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到系统集成一体化发展的智能化发展生态社区和汽车电子、软件专业园区。

相关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 渝企跑出“加速度”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

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本地造”零部件企业率先转向、充换电站建设全面铺开、氢能产业规模化提速。

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零部件、电池系统等供应链的配套。重庆在这方面无疑具备产业优势。

4月24日,位于璧山高新区的蓝黛科技子公司——重庆蓝黛变速器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

近年来,通过转型,蓝黛科技已经成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目前,全国不少知名新能源汽车的减速器以及传动系统零部件,就来自这里。

“蓝黛科技目前是国内少数几家能稳定量产4级精度齿轮的企业。”蓝黛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现已成为国际领先三合一电驱系统企业如日电产、吉利威睿、比亚迪、法雷奥、格雷博、金康汽车、汇川技术、卧龙电机等企业的客户,产品分别进入了样件、试产、小批或量产阶段,最终将应用于吉利、上汽、比亚迪、蔚来、小鹏、金康汽车等整车厂。同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为全球某知名电动车企业搭建的全自动电机轴生产线已顺利完成小批量生产测试,即将进入量产。据悉,该线自动化率高,在加工精度、产品质量、加工效率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去年12月,公司还收到了格雷博供应商定点通知书,为其开发新能源减速器总成、电机轴产品。

位于大渡口的秋田齿轮,一件件新能源汽车齿轮也在加紧生产。早在2015年,该企业就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市场。如今,在公司汽车齿轮中,自动变速箱齿轮和新能源汽车减速传动齿轮已占75%以上。

完善配套提能便民

新能源汽车要快速发展,既需要产品的支持,也离不开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技术领域实现深层次突破后,影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已经从“里程焦虑”转向“补能焦虑”。因此,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配套,被认为是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这方面,重庆已走在了前列。

4月15日下午,家住渝北区玥湖路的杨洋下班后,没有将车辆开进车库,而是驶入了小区旁的渝快电充换电站。

“充满电不到1个小时,我吃完晚饭再来开走刚好。”杨洋说,自己一直想买一辆新能源车,此前一直担心充电不便,没想到,去年自家小区旁就新增设了充换电站,于是毫不犹豫地入手了。

记者看到,在该充换电站,充电、换电、停车、洗车、休息等可“一站搞定”。车辆换一块电池,全程自动化操作,最快20秒就能完成。小型运营车辆充一次电(30-40度电),耗时约40分钟。

“目前,重庆市地产集团已建成投用这样的综合型充换电站共5座,可整体实现269个停车位、96个充电位、总功率达5760KW的服务规模。”重庆市地产集团数字城市公司工作人员韩烈兵介绍,今年,重庆市地产集团还将新建6个综合型充换电站,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充换电服务。

在江北嘴充电场站,由重庆交运租赁公司运营管理的120个快充充电桩,也随时可为进进出出的新能源车辆补能。“自2018年首个快充充电场站成功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公司已在重庆主城各区域运营快充充电桩800余个。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聚焦为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运营车辆及私家车提供充电服务,力争在2年内,管理运营快充充电桩数量突破2000个。”重庆交运租赁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市经济信息委数据显示,重庆已拥有充电桩运营企业152家,平台运营商46家。截至2021年,已累计建成充电场站2099座,充电桩3.98万个,车桩比3.2:1。其中,公用充电桩1.88万个,个人充电桩2万个。全市已建成换电站72座,涵盖中心城区及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形成了满足前期运营示范的换电服务网络。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3年,重庆计划建成换电站200座以上,推广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到2025年,拟建成充电桩23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万个、车桩比达4:1,私人充电桩20万个、车桩比达2:1。

除了充换电设施,重庆在加氢设施示范应用上也加快了步伐。

建议

协同发展产业生态

重庆新能源汽车配套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跟上?

记者注意到,除了企业闻风而动提前转向和行业发展的“倒逼”外,也离不开政策的引领。

目前,重庆已出台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的三年行动计划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对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用车、公交车、物流车等领域未来的纯电动车占比均提出了明确指标。同时,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也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2021年1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提到,会按建设实际投资30%的比例对加氢站投资主体进行补贴,单站补贴金额最高为300万元;对加氢站给予运营补贴,补贴标准每年进行调整,2021年对每座加氢站按年度累计加氢量给予每千克30元、单站最高300万元的运营补贴。

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发布《关于重庆市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渝财规〔2022〕3号),围绕车、桩、站、宣传等环节,明确了四项补贴政策,三项工作要求。

尽管在供应链、基础设施配套上跑出了“加速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生态链仍需进一步完善。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宇光认为,相比其他省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重庆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力度弱,主要体现在应用推广生态不健全、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产业规模亟待壮大、专业人才引进乏力等方面。

他建议,重庆应该协同四川,充分发挥成渝区域经济、市场和产业优势,尽快加入全国“十城千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另外,也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市级层面统筹布局,设定分解任务目标,加快围绕“两区两线”和成渝地区空、铁、路物流集散地周边氢能供应站网建设及运营。

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罗明刚看来,要形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链,除了汽车产业本身的链条外,还需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未来,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是大势所趋,新的生态链也将应运而生,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也必须实现协同发展。”罗明刚说,今明两年是重庆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升级发力期,但目前我市尚未形成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的相关整体规划,对汽车企业、科技公司、交通等协同发展的统筹前瞻性指导不够。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智慧城市相融合的汽车产业新生态链总体规划。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