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子真渝悦
楼下公园想逛就逛
4月28日清晨,夜雨洗涤过的山城,空气格外清新。
“走,一起去逛公园!”家住九龙坡区彩色奥邻小区的王阿姨敲开邻居家门,相约到小区外的龙井湾社区公园散步。“家门口”逛公园,已成为王阿姨和邻居们的生活日常。
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部门精心“绣花”,在犄角旮旯中见缝插绿、在坡坎崖上披“挂毯”。龙井湾社区公园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是一个极具山城特色的坡坎崖公园。在2021“发现重庆之美”活动中获评“最美坡坎崖”。
据统计,重庆目前已有2000多个城市公园。“公园就在家门口”,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重庆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见缝插绿 让边角地成为居民“后花园”
在重庆,有一种幸福,叫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自从这个公园建好后,我每天都要来打乒乓球。”
去年底,以“山水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两江新区龙竹路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正式投用。张阿姨说,公园的前身原是一块遍地杂木荒草的低洼地带。经过三个月的施工建设蜕变成了周围社区居民的“后花园”,每天前来运动休闲的居民络绎不绝。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园里不仅建有乒乓球场、3人篮球场等塑胶运动场地,园内的沿溪小径也被打造成为了由透水混凝土铺成的亲水跑道。
长达300米的水岸线和亲水平台上,遍植彩叶植物和水生植物,装点着公园的溪流两岸,让社区居民就近就能感受亲水生活。
在重庆,边角地见缝插绿变公园的案例还有很多。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2018年至2021年,重庆利用主城都市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109个,服务周边居民约280余万人。其中,2021年建设17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总面积约448亩,惠及周边居民50万人。
“我们在公园建设中,合理增加遮阴树种,提供绿色驻足空间,建设绿色开敞式公园。”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让公园与城市、自然有机结合,推动体育锻炼回归自然。
锦上添花 让坡坎崖成为山城“最美”风景
在重庆,有一种风景,叫爬坡上坎、流连忘返。
山城重庆,坡多坎多。近年来,随着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的持续推进,一处处原本是城市“伤疤”的坡坎崖,成了重庆独有的“优质资产”。如今,坡坎崖不仅成为了山城“最美”风景,也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在2021“发现重庆之美”活动中获评“最美坡坎崖”的江北嘴滨江广场,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坡坎崖公园。公园辐射了周边多个小区和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这里修好后,来耍的人多得很,我就经常带孩子来耍。”家住附近的孔先生对记者说,滨江广场原本是一片荒坡,凹凸不平,根本想不到会打造成一个这么漂亮的公园。
最让孔先生惊喜的是,公园里不仅有儿童游乐区、休闲健身区,由于项目建在坡上,所以滨江广场比北滨二路“高”出了一截,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滨水观景平台。市民坐在广场的长凳上,便可眺望到朝天门长江大桥,欣赏沿江风景。
据了解,2019年,重庆中心城区启动坡坎崖治理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1348个,面积2990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完成项目309个,面积1410万平方米;其他区县完成项目1039个,面积1580万平方米。
全龄友好 让公园更便民更有温度
在重庆,有一种生活,叫“一老一小”、全龄友好。
城市里的便民公园,就是市民享受着这种生活的最佳场所之一。
“公园修好后,我和孙子都欢喜得很,我多了和老朋友散步摆龙门阵的地方,他也多了很多耍事。”家住重庆高新区中柱村社区的张大爷吃完晚饭后,又带着5岁的孙子来到棕树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公园里,像张大爷这样带着小孩来休闲锻炼的老人还有很多。公园分为林下漫步、综合健身、活动广场三大区域,乒乓球台、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周边还配套有公厕等便民设施。公园既丰富了周边居民的健康生活需求,同时为孩子们提供了游乐玩耍的场地,是一个满足各年龄层人群活动需求的开放式运动场所。
在重庆,这种充满人性化设计的公园越来越多。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重庆以开放公益、全龄友好、便民利民为导向,开展公园更新提质工作,对公园周边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公园使用效率。针对“一老一小”,社区公园还重点关注老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的布局及规模。包括增设安全防护设施,在老人、儿童活动场地选择柔性、耐磨、不扬尘的地面材料,装饰性护栏、示意性护栏不采用锐角、利刺等形式等,让公园更便民,更有温度。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王淳
山城步道说走就走
从嘉陵江上远眺重庆母城渝中区,一条“Z”字形步道悬挂在崖壁之上,整个步道长约750米,其中有300米都是悬空的——这就是戴家巷步道。吊脚楼特色景观,俯可瞰江面,远可望千厮门大桥,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近年来,重庆以演绎城市年轮、传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丰富市民生活、彰显山水特色为出发点,建设集“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为一体的山城步道网络。
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约300公里重点特色山城步道。山城步道,不仅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这座山水城市的“个性名片”。
街巷步道 再现历史古韵 传承城市人文
重庆,是一座“爬坡上坎”的城市。
戴家巷步道上下落差高达60米,最能体现老重庆的特色。绝壁之上的古城墙遗址犹在,登高望远,城市的繁华瑰丽尽收眼底……
“一定要为崖壁步道点赞,又好看又实用。”游客徐战从外地来渝,他告诉记者,从解放碑到戴家巷,仿佛从都市繁华一下跳入街巷烟火,给他带来了一种蒙太奇式的感受。而靠山修建的崖壁步道,更是自上而下串起了解放碑、洪崖洞和嘉滨路等景点,为游客步行游览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这里也与旁边洪崖洞相映成辉,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城景观。
同样构筑于崖壁之上,上下落差高达70米的山城巷步道,早就是重庆人的“宠儿”。山城巷保存了重庆从古代到近代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印迹,留存有重庆古城墙遗址、法国仁爱堂旧址,以及众多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旧建筑,是重庆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缩影。
戴家巷和山城巷是极富特色的街巷步道。它们将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市井街巷等人文景观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了独特的城市体验路线。
目前,重庆已有半山崖线步道、沙磁步道、枣子岚垭步道等10余条特色街巷步道,这些街巷步道留住了山城记忆,提升了城市活力,已成为新兴热门旅游景点。
滨江步道 体验亲水游憩 展示山水特色
每到华灯初上时分,北滨漫行步道就开始热闹起来。在嘉陵江边的城市阳台,除了各类开得茂盛的鲜花以及形态各异的驿站,一条红色的自行车道也特别显眼。
“为了感受江边的风景,我去年特意买了一辆自行车。”市民吕宏玉对这条步道特别满意,经过改造,北滨路嘉华大桥段至石门大桥段人行空间由原来的3米拓宽为15米,还特别设置了自行车道,沿途公厕、书吧、水吧、座椅各类设施也非常齐全。吕宏玉说,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她一定会带亲戚朋友去逛一逛步道,感受这充满灵气的滨江步道。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江步道以水岸和水系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有机串联滨江绿色开敞空间及活动节点,同时兼具休闲健身、绿色出行、生态环保、社会文化、旅游经济等功能。
如今,九龙坡区跳蹬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景色宜人,沿线滨河步道和10个滨河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盘溪河步道江北区段,结合“清水绿岸”整治提升,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亲水休闲的良好环境。适合亲水游憩,这些步道充分展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山林步道 登高寻野趣 丰富市民生活
提到重庆巴南区南泉的游玩,不少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攀登建文峰。
从小在巴南长大的刘燕对建文峰山林步道印象非常深刻。前些年,因疏于管理,这条步道曾没落了一段时间。经过改造升级后,这条步道又“活”了过来。“修复过的步道重新挖掘了南泉的历史,并通过步道把这些历史景点、名人故居串珠成链,提升了南泉的文化底蕴。”刘燕说,这里的红色教育也如火如荼,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如今建文峰山林步道设施很完善,登完山可以坐滑索下山,河沟里可以抓螃蟹,公园里还能划船,孩子每次去都玩得非常开心。
据悉,所谓山林步道,即在“四山”及城市山体中结合自然地形和林地分布情况,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串联重要节点,并兼具生态、健身、游憩、休闲等功能。如缙云山步道黛湖段,为恢复缙云山生态环境重新打造的黛湖步道,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休憩之地;提升后的南山步道、黄葛古道展示了“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的古道底蕴,环老君洞步道打造了“天玑台”,壹华里步道串联了夜景网红拍摄点,成为市民登山休闲的好去处。
相关新闻
重庆中心城区三年内 山城步道将达到900公里
2019年,重庆市印发了“山城步道”的建设方案。方案指从“两江四岸”、中梁山、铜锣山为轴线,延伸至城市腹地的范围内建设山城步道,2019-2022年,建设17条约353公里。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半山崖线步道、重钢步道、缙云山步道等17条山城步道已全部开工;已建成盘溪河步道、歌乐山步道、沙磁步道、南山步道等10条步道,总长约300公里。
而《重庆市慢行系统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显示,到“十四五”末期,重庆中心城区山城步道将达到900公里。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依托重庆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资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将山城特色步道打造成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我们要通过山城步道把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连接起来,把老街区和老城风貌展现出来。”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