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的云中花都景区迎来了众多游客。

石柱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5-05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在石柱黄水镇太阳湖举行的水上表演。(资料图片)记者 卢越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近年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亲临石柱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动能提升、绿色转型主动仗,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的云中花都景区迎来了众多游客。

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云中花都,是集生产、生态、观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拥有观赏植物3000亩,年产绿色蔬菜、果品4000余吨。春看牡丹遍山野,夏赏百花竞艳馨,秋采脆李满山岗的云中花都,将游客留在了冷水,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近200个工作岗位,让村民们吃上了“康养”饭。

近年来,冷水镇围绕高山、森林、草场、湖泊、田园、古镇、湿地公园等景观,以“康养旅游”为核心,深度融合健康养生、旅居度假、生态运动、文旅体验、休闲农业五大功能,在河源村和八龙村打造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推动康养小镇建设。

冷水的康养小镇建设,是石柱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缩影。近年来,石柱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康养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石柱交旅融合重点项目——渝利铁路沙子站客运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完成总投资4.25亿元的82%。

渝利铁路沙子站(增设客运设施)于2020年7月开工,计划2022年9月完工,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改善区域旅游景区交通格局、增添旅游产品、增加商气人气,提升石柱康养产业发展水平。

很难想象,在1991年,石柱对外联络的通道,仅有一条公路。当时,从石柱到重庆,需先乘车到高镇,再乘船到朝天门,要耗时一整天。

历经30年不懈努力,如今,独特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已成为推动石柱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必备要素。

从石柱乘高铁,已经实现“1小时重庆、5小时武汉、8小时广州、9小时上海、10小时北京”。

特别是近年来,石柱一面加强与周边区县联动,一面强化自身交通建设,全县“一环七射八联线”公路网络和“四高一铁”的综合交通骨架逐步成型,交通优势日趋凸显。

未来5年,石柱将充分发挥联通“两群”和鄂西的节点作用,抢抓高铁时代机遇,聚焦东南西北、铁公水空、互联互通,全力建设高质量交通强县,加快构建“七高四铁一港一场”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切实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努力在渝东鄂西区域发展中发挥集散作用。

同时,石柱将积极推动渝宜高铁、梁忠石高速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国省道、县乡道养护和改造工程,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不断完善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

“两群”绿色协同发展 促进康养经济区域共享

今年初,石柱三河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建成投用。该产业服务中心占地25亩,总投资9798万元,立足于打造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展销、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餐饮美食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使之成为立足石柱、服务周边区县的农副产品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线上线下交易中心。

位于服务中心一楼的“源味石柱”品牌直营店,宽敞明亮,占地1000余平方米,能够同时接待超过200位游客。大厅内展示了200余款石柱特色农产品,不仅设有石柱农产品专区,还为涪陵、长寿、丰都等9个区县提供展区。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铁公水空综合交通体系,石柱正加快建设渝东南综合物流园、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打造辐射渝东南、服务三峡库区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助力,使地处中西部交界处的石柱,成为“两群”重要联结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直通中东部的交通要道、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通江达海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石柱县委书记张华介绍,石柱将立足长江上游、武陵山区、“两群”节点,以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为牵引,加强与“两群”区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协同协作,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努力在“两群”绿色协同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构建康养业态全域格局

立夏时节,冷水镇八龙村,群山沃野映衬于蓝天白云之下,同纯正的田园风光组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

这里是全球最大最优质的莼菜基地。依托绝佳的生态环境,八龙村村民种植莼菜4000余亩,每年都会举办莼菜文化月,挖掘和宣传莼菜文化,助力产业振兴、地方发展。

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不仅是八龙村。

在桥头镇桥头村,一栋栋小青瓦、木阳台的巴渝特色农房格外引人注目。

“过去桥头村人多地少,缺乏支柱产业,穷得很。这两年,我们发挥村子紧靠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招商引资建设风情渔村农旅融合项目,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民谭雪梅曾在石柱县城工作,去年3月回村后被选为全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她发挥所学专业优势,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截至去年底,石柱新建续建莼菜、黄连、水稻、脆红李、茶叶等有机农产品基地41个,新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26个,新评定市级名牌农产品9个,“石柱乌天麻”“石柱辣椒”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建成黄连种质资源圃1个、中蜂标准化示范场23个;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6.64万亩、增长0.7%,产量22.35万吨、增长1.5%;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0个、发展农民合作社992个、家庭农场1017家,确保了乡乡有支柱产业、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生活保障,逐步构建康养业态全域格局。

“石柱过去的主战场是脱贫攻坚,现在的主阵地是乡村振兴!”张华告诉记者,石柱将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片建设和桥头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为重要抓手,分层分类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在武陵山区乡村振兴中发挥先行作用,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构建康养产业体系

100万亩原始森林,5000亩高山湖泊,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夏季平均温度21℃。黄水,是一座“躺”在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生态小镇,是避暑旅游的胜地。一入夏,这里就成了渝鄂两省市康养游客眼中的“天上黄水”。

黄水如今已是石柱发展康养经济的“火车头”。握紧自然生态、土家风情两张名片,石柱以康养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2021年,石柱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5%,康养经济已经撑起石柱GDP“半边天”。

石柱聚焦“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全力发展康养经济。目前,已构建起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工业、康养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大康养产业体系,“观养、疗养、食养、文养、动养、住养”等康养业态的不断丰富完善,将中医药与康养紧密衔接在一起。

目前,石柱有黄连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年产黄连3000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2021年,黄连产区农民户均收入达到3.7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不仅是黄连,近年来石柱还规模种植黄精、辛夷花、吴茱萸、木瓜、大黄、前胡等中药材,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31.2万亩。

目前,石柱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已达48家,建成黄连、天麻的繁育基地和全国唯一的黄连种植活体基因库,并研发出黄连花茶、黄连牙膏、木瓜果酒等康养产品,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色初显。

在此基础上,石柱的全域游、四季游不断走向纵深。

围绕巾帼英雄秦良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七曜山地质公园、千野草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云梯街等自然人文资源,当地正加快推进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做好大康养产业体系的架构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 石柱将着力建设“四新一地”

——专访石柱县委书记张华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好“五大主动仗”、建设“四新一地”目标。“四新”即: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一地”则为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石柱县委书记张华。

重庆日报:石柱为什么提出建设“四新一地”?

张华:确定这一目标定位,主要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既与原“三区一枢纽一中心一胜地”目标定位一脉相承,又做到了与时俱进;二是既发挥了自身优势特色,又把握住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三是既充分考虑了石柱的现实基础、发展条件和潜力空间,又体现加压奋进、实事求是谋发展的精神。

重庆日报:接下来,石柱将从哪些方面发力,确保“四新一地”目标实现?

张华:建设“四新一地”是一个长远目标、长期过程,需要分阶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此我们提出到2026年“四新一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全力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一要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二要全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三要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四要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提升发展动力活力;五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六要全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七要全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八要全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综合看,“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石柱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上下将大力弘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精神,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确保“四新一地”目标如期实现,奋力开创现代化石柱美好未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石柱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2022-05-05 09:06:26 来源: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在石柱黄水镇太阳湖举行的水上表演。(资料图片)记者 卢越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近年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亲临石柱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动能提升、绿色转型主动仗,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的云中花都景区迎来了众多游客。

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云中花都,是集生产、生态、观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拥有观赏植物3000亩,年产绿色蔬菜、果品4000余吨。春看牡丹遍山野,夏赏百花竞艳馨,秋采脆李满山岗的云中花都,将游客留在了冷水,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近200个工作岗位,让村民们吃上了“康养”饭。

近年来,冷水镇围绕高山、森林、草场、湖泊、田园、古镇、湿地公园等景观,以“康养旅游”为核心,深度融合健康养生、旅居度假、生态运动、文旅体验、休闲农业五大功能,在河源村和八龙村打造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推动康养小镇建设。

冷水的康养小镇建设,是石柱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缩影。近年来,石柱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康养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石柱交旅融合重点项目——渝利铁路沙子站客运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完成总投资4.25亿元的82%。

渝利铁路沙子站(增设客运设施)于2020年7月开工,计划2022年9月完工,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改善区域旅游景区交通格局、增添旅游产品、增加商气人气,提升石柱康养产业发展水平。

很难想象,在1991年,石柱对外联络的通道,仅有一条公路。当时,从石柱到重庆,需先乘车到高镇,再乘船到朝天门,要耗时一整天。

历经30年不懈努力,如今,独特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已成为推动石柱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必备要素。

从石柱乘高铁,已经实现“1小时重庆、5小时武汉、8小时广州、9小时上海、10小时北京”。

特别是近年来,石柱一面加强与周边区县联动,一面强化自身交通建设,全县“一环七射八联线”公路网络和“四高一铁”的综合交通骨架逐步成型,交通优势日趋凸显。

未来5年,石柱将充分发挥联通“两群”和鄂西的节点作用,抢抓高铁时代机遇,聚焦东南西北、铁公水空、互联互通,全力建设高质量交通强县,加快构建“七高四铁一港一场”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切实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努力在渝东鄂西区域发展中发挥集散作用。

同时,石柱将积极推动渝宜高铁、梁忠石高速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国省道、县乡道养护和改造工程,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不断完善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

“两群”绿色协同发展 促进康养经济区域共享

今年初,石柱三河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建成投用。该产业服务中心占地25亩,总投资9798万元,立足于打造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展销、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餐饮美食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使之成为立足石柱、服务周边区县的农副产品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线上线下交易中心。

位于服务中心一楼的“源味石柱”品牌直营店,宽敞明亮,占地1000余平方米,能够同时接待超过200位游客。大厅内展示了200余款石柱特色农产品,不仅设有石柱农产品专区,还为涪陵、长寿、丰都等9个区县提供展区。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铁公水空综合交通体系,石柱正加快建设渝东南综合物流园、西沱临港综合物流园、农特产品冷链物流电商产业服务中心,打造辐射渝东南、服务三峡库区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助力,使地处中西部交界处的石柱,成为“两群”重要联结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直通中东部的交通要道、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通江达海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石柱县委书记张华介绍,石柱将立足长江上游、武陵山区、“两群”节点,以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为牵引,加强与“两群”区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协同协作,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努力在“两群”绿色协同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构建康养业态全域格局

立夏时节,冷水镇八龙村,群山沃野映衬于蓝天白云之下,同纯正的田园风光组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

这里是全球最大最优质的莼菜基地。依托绝佳的生态环境,八龙村村民种植莼菜4000余亩,每年都会举办莼菜文化月,挖掘和宣传莼菜文化,助力产业振兴、地方发展。

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不仅是八龙村。

在桥头镇桥头村,一栋栋小青瓦、木阳台的巴渝特色农房格外引人注目。

“过去桥头村人多地少,缺乏支柱产业,穷得很。这两年,我们发挥村子紧靠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招商引资建设风情渔村农旅融合项目,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民谭雪梅曾在石柱县城工作,去年3月回村后被选为全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她发挥所学专业优势,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截至去年底,石柱新建续建莼菜、黄连、水稻、脆红李、茶叶等有机农产品基地41个,新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26个,新评定市级名牌农产品9个,“石柱乌天麻”“石柱辣椒”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建成黄连种质资源圃1个、中蜂标准化示范场23个;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6.64万亩、增长0.7%,产量22.35万吨、增长1.5%;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0个、发展农民合作社992个、家庭农场1017家,确保了乡乡有支柱产业、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生活保障,逐步构建康养业态全域格局。

“石柱过去的主战场是脱贫攻坚,现在的主阵地是乡村振兴!”张华告诉记者,石柱将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片建设和桥头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为重要抓手,分层分类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在武陵山区乡村振兴中发挥先行作用,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构建康养产业体系

100万亩原始森林,5000亩高山湖泊,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夏季平均温度21℃。黄水,是一座“躺”在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生态小镇,是避暑旅游的胜地。一入夏,这里就成了渝鄂两省市康养游客眼中的“天上黄水”。

黄水如今已是石柱发展康养经济的“火车头”。握紧自然生态、土家风情两张名片,石柱以康养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2021年,石柱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5%,康养经济已经撑起石柱GDP“半边天”。

石柱聚焦“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全力发展康养经济。目前,已构建起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工业、康养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大康养产业体系,“观养、疗养、食养、文养、动养、住养”等康养业态的不断丰富完善,将中医药与康养紧密衔接在一起。

目前,石柱有黄连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年产黄连3000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2021年,黄连产区农民户均收入达到3.7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不仅是黄连,近年来石柱还规模种植黄精、辛夷花、吴茱萸、木瓜、大黄、前胡等中药材,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31.2万亩。

目前,石柱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已达48家,建成黄连、天麻的繁育基地和全国唯一的黄连种植活体基因库,并研发出黄连花茶、黄连牙膏、木瓜果酒等康养产品,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色初显。

在此基础上,石柱的全域游、四季游不断走向纵深。

围绕巾帼英雄秦良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七曜山地质公园、千野草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云梯街等自然人文资源,当地正加快推进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做好大康养产业体系的架构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 石柱将着力建设“四新一地”

——专访石柱县委书记张华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好“五大主动仗”、建设“四新一地”目标。“四新”即: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一地”则为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石柱县委书记张华。

重庆日报:石柱为什么提出建设“四新一地”?

张华:确定这一目标定位,主要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既与原“三区一枢纽一中心一胜地”目标定位一脉相承,又做到了与时俱进;二是既发挥了自身优势特色,又把握住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三是既充分考虑了石柱的现实基础、发展条件和潜力空间,又体现加压奋进、实事求是谋发展的精神。

重庆日报:接下来,石柱将从哪些方面发力,确保“四新一地”目标实现?

张华:建设“四新一地”是一个长远目标、长期过程,需要分阶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此我们提出到2026年“四新一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全力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一要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二要全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三要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四要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提升发展动力活力;五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六要全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七要全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八要全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综合看,“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石柱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上下将大力弘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精神,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确保“四新一地”目标如期实现,奋力开创现代化石柱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