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作画展新绿 乡村谋变向振兴
彭水 打造山地乡村振兴样板
当前,彭水正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更有特色,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国山地乡村振兴样板。

田园作画展新绿 乡村谋变向振兴
彭水 打造山地乡村振兴样板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5-09

核心提示

彭水大山大水。巍巍摩围山、七曜山,悠悠乌江、郁江水,这些绿水青山,也是潜藏的金山银山。

2021年8月,彭水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彭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彭水正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更有特色,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国山地乡村振兴样板。

脱贫振兴有效衔接

刚刚立夏,三义乡莲花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将一筐筐新鲜的羊肚菌送上货车,运往加工厂和市场。

基地负责人普向嵩来自“菌菇之乡”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科班出身的他曾辗转多地从事食用菌研发和种植。

2017年,普向嵩加盟彭水地标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团队将羊肚菌亩产量从200斤提升到600斤以上,带动羊肚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随后又相继建成食品加工厂、菌种研发中心、职业培训学校、羊肚菌产业孵化园,成功研发出多种羊肚菌农副产品,孵化企业24家,带动100余人创业就业。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而今的三义乡,已发展起烤烟、中药材、高山蔬果种植和特色养殖四大产业。

在普向嵩到三义乡的同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大垭乡村民王元生返乡创业,利用村里优质的山泉水搞起了鲟鱼养殖。

王元生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采用土地入股,吸引15户村民参股。目前,养殖基地总产量已达10万余斤。闲置多年的土地变成了鱼塘,村民变成了股东。

地里种着中药材、水里游着生态鱼、林下跑着土鸡鸭……如今的大垭乡,已初步实现产业发展“村村有支柱、户户有项目”。

三义乡和大垭乡曾经都是“偏远”“贫穷”的代名词,这对2017年双双列入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名单的“难兄难弟”,而今正携手奋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对脱贫群众和地区,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彭水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加大产业和就业工作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市内对口帮扶,保持巩固期相关扶贫政策稳定,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深入实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强化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群体”动态监测,分层分类落实帮扶举措,坚决防止脱贫后返贫或产生新的贫困。

加速推动“五大振兴”

“磨围山上色,明月峡中声”,白居易的诗句让摩围山声名远播。

地处摩围山旅游度假区腹地的润溪乡,以“苗乡苗山苗药”为构想,探索实践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导,“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致力打造“中国西部药旅融合地”。

走进润溪乡,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百部、布福娜、黄精、天冬等中药材。据润溪乡乡长皮小坤介绍,润溪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亩,今年将完成2000亩百部、2000亩黄精、1000亩天冬的种植。其中,百部为全国最大种植基地,经中国农科院、中国中药材协会认证,种植基地获“中国医药中药材GACP基地”授牌。

润溪乡探索利益联结新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带动关系,因户施策选择联结机制,以“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确保多方共享产业发展红利。随着全乡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每年用工超8000人次,每户每年务工收入1万余元。

下一步,润溪乡将打造以精深加工、药品观光、采摘体验、苗药科普、休闲康养为主的药旅融合示范地。

近年来,彭水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增加致富途径。截至“十三五”末,已发展中药材6.5万亩,年产值2.4亿元左右。彭水将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

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彭水不断完善产业振兴系列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化“产业村长”制度,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振兴。

同时,彭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用好本土“行家里手”“土专家”“田秀才”,引好外界“大方之家”“科班生”“经理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流动文化进村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示范,提升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不断改善乡村环境

走进棣棠乡黄泥村7组的担子峡,一座美丽的寨子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这是200多位苗族同胞世代居住的家园。

担子峡苗寨是典型的民族聚居自然村落,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占地面积约3300亩。由于多年“养在深闺”,苗寨不仅完好地保存了大量具有苗族风格的传统建筑,还延续着传统的苗乡农耕文明。2019年6月,担子峡苗寨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2020年,大规模的人居环境整治全面铺开,寨里的传统建筑进行了改造升级。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风貌改造,糟朽的木结构进行了替换,地面和灶台都铺上了地砖墙砖,水电线路进行了全新布局。最令居民们高兴的是家家户户和公共区域都建起了现代化的厕所,“方便”从此更方便。

同时,整个寨子的外部环境也进行了优化升级。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清除了;原本泥泞难行的小道铺上了青石板;平整后的院坝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空间;山坡上新添了基站,通话上网信号又快又稳。

嬗变的不仅是担子峡苗寨。整个彭水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处处都有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彭水将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速推动乡村道路、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让农民共享更多社会发展成果。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善感乡周家寨村是全市38个市级“三变”改革示范点之一。

利用地处乌江画廊的优势,周家寨村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游周家寨村,占地1200余亩的农业观光园是必到的“看点”。一年四季,这里都有新鲜的高品质水果可供采摘。樱桃的红、枇杷的黄、蓝莓的蓝、脆李的绿……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收获,别样的风情。

该观光园引入农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吸纳农户72户392人入股,其中曾经的建卡贫困户23户116人。

目前,观光园已投资2200余万元,培育了近600亩经果林,种植了青脆李、草莓、蓝莓、樱桃、枇杷、葡萄、柑橘等高品质水果20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切身得到了“三变”改革的实惠,真正实现“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更大的手笔,正在持续。当前,周家寨村由村集体经济与投资运营企业共同成立股份公司,拟投资5000万元,打造乌江画廊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日产能300吨、年产能5万吨以上,预估年产值将突破1.6亿元、年利润3000万元以上。

和周家寨村一样,彭水将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丰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

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财政投入保障。

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多元化培育改革实施主体,丰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股权形式,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更加有效地激发农村资金资源活力、调动农民积极性。纵深推进“三社”改革,丰富“三社”融合发展形式,实现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紧密联动。

赵童 刘茂娇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田园作画展新绿 乡村谋变向振兴
彭水 打造山地乡村振兴样板

2022-05-09 09:27:49 来源:

核心提示

彭水大山大水。巍巍摩围山、七曜山,悠悠乌江、郁江水,这些绿水青山,也是潜藏的金山银山。

2021年8月,彭水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彭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彭水正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更有特色,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国山地乡村振兴样板。

脱贫振兴有效衔接

刚刚立夏,三义乡莲花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将一筐筐新鲜的羊肚菌送上货车,运往加工厂和市场。

基地负责人普向嵩来自“菌菇之乡”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科班出身的他曾辗转多地从事食用菌研发和种植。

2017年,普向嵩加盟彭水地标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团队将羊肚菌亩产量从200斤提升到600斤以上,带动羊肚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随后又相继建成食品加工厂、菌种研发中心、职业培训学校、羊肚菌产业孵化园,成功研发出多种羊肚菌农副产品,孵化企业24家,带动100余人创业就业。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而今的三义乡,已发展起烤烟、中药材、高山蔬果种植和特色养殖四大产业。

在普向嵩到三义乡的同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大垭乡村民王元生返乡创业,利用村里优质的山泉水搞起了鲟鱼养殖。

王元生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采用土地入股,吸引15户村民参股。目前,养殖基地总产量已达10万余斤。闲置多年的土地变成了鱼塘,村民变成了股东。

地里种着中药材、水里游着生态鱼、林下跑着土鸡鸭……如今的大垭乡,已初步实现产业发展“村村有支柱、户户有项目”。

三义乡和大垭乡曾经都是“偏远”“贫穷”的代名词,这对2017年双双列入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名单的“难兄难弟”,而今正携手奋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对脱贫群众和地区,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彭水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加大产业和就业工作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市内对口帮扶,保持巩固期相关扶贫政策稳定,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深入实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强化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群体”动态监测,分层分类落实帮扶举措,坚决防止脱贫后返贫或产生新的贫困。

加速推动“五大振兴”

“磨围山上色,明月峡中声”,白居易的诗句让摩围山声名远播。

地处摩围山旅游度假区腹地的润溪乡,以“苗乡苗山苗药”为构想,探索实践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导,“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致力打造“中国西部药旅融合地”。

走进润溪乡,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百部、布福娜、黄精、天冬等中药材。据润溪乡乡长皮小坤介绍,润溪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亩,今年将完成2000亩百部、2000亩黄精、1000亩天冬的种植。其中,百部为全国最大种植基地,经中国农科院、中国中药材协会认证,种植基地获“中国医药中药材GACP基地”授牌。

润溪乡探索利益联结新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带动关系,因户施策选择联结机制,以“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确保多方共享产业发展红利。随着全乡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每年用工超8000人次,每户每年务工收入1万余元。

下一步,润溪乡将打造以精深加工、药品观光、采摘体验、苗药科普、休闲康养为主的药旅融合示范地。

近年来,彭水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增加致富途径。截至“十三五”末,已发展中药材6.5万亩,年产值2.4亿元左右。彭水将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

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彭水不断完善产业振兴系列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化“产业村长”制度,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振兴。

同时,彭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用好本土“行家里手”“土专家”“田秀才”,引好外界“大方之家”“科班生”“经理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流动文化进村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示范,提升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不断改善乡村环境

走进棣棠乡黄泥村7组的担子峡,一座美丽的寨子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这是200多位苗族同胞世代居住的家园。

担子峡苗寨是典型的民族聚居自然村落,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占地面积约3300亩。由于多年“养在深闺”,苗寨不仅完好地保存了大量具有苗族风格的传统建筑,还延续着传统的苗乡农耕文明。2019年6月,担子峡苗寨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2020年,大规模的人居环境整治全面铺开,寨里的传统建筑进行了改造升级。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风貌改造,糟朽的木结构进行了替换,地面和灶台都铺上了地砖墙砖,水电线路进行了全新布局。最令居民们高兴的是家家户户和公共区域都建起了现代化的厕所,“方便”从此更方便。

同时,整个寨子的外部环境也进行了优化升级。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清除了;原本泥泞难行的小道铺上了青石板;平整后的院坝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空间;山坡上新添了基站,通话上网信号又快又稳。

嬗变的不仅是担子峡苗寨。整个彭水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处处都有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彭水将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速推动乡村道路、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让农民共享更多社会发展成果。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善感乡周家寨村是全市38个市级“三变”改革示范点之一。

利用地处乌江画廊的优势,周家寨村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游周家寨村,占地1200余亩的农业观光园是必到的“看点”。一年四季,这里都有新鲜的高品质水果可供采摘。樱桃的红、枇杷的黄、蓝莓的蓝、脆李的绿……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收获,别样的风情。

该观光园引入农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吸纳农户72户392人入股,其中曾经的建卡贫困户23户116人。

目前,观光园已投资2200余万元,培育了近600亩经果林,种植了青脆李、草莓、蓝莓、樱桃、枇杷、葡萄、柑橘等高品质水果20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切身得到了“三变”改革的实惠,真正实现“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更大的手笔,正在持续。当前,周家寨村由村集体经济与投资运营企业共同成立股份公司,拟投资5000万元,打造乌江画廊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日产能300吨、年产能5万吨以上,预估年产值将突破1.6亿元、年利润3000万元以上。

和周家寨村一样,彭水将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丰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

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财政投入保障。

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多元化培育改革实施主体,丰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股权形式,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更加有效地激发农村资金资源活力、调动农民积极性。纵深推进“三社”改革,丰富“三社”融合发展形式,实现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紧密联动。

赵童 刘茂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