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特殊来信 道尽别样“血缘”亲情
5月13日,正在读大学的王志(化名)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也不知他身在何方,但在信中称他为“亲人”,因为从今以后,写信的人和王志有了别样的“血缘”亲情。

一封特殊来信 道尽别样“血缘”亲情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2-05-18
荣誉证书
王志躺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5月13日,正在读大学的王志(化名)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也不知他身在何方,但在信中称他为“亲人”,因为从今以后,写信的人和王志有了别样的“血缘”亲情。

男孩收到一封特殊来信

5月17日早上9点,中华骨髓库重庆分库定点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重庆第18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正式开始。

作为捐献志愿者的王志躺在病床上,鲜血从他左前臂的静脉处流出,流入病床旁的血液成分采集机。在血液成分采集机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其余血液成分再通过王志的右前臂静脉回输到他的体内。

整个采集过程要持续3—4个小时,在此期间,王志只能躺着。躺得久了有些难受,但他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个“亲人”正在等待他的造血干细胞救命。

5月13日,王志已入院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以确保外周血中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注射动员剂以后,人会有些不舒服,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5月13日,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转交给他一封信,写信人就是他此次的捐献对象。

信件落款仅有两串数字

这是一封手写的信,和大部分的信件不同,开头写着“致素未谋面的恩人”,落款是两串数字,其中一串数字,王志知道是自己的志愿者编号,“另一串可能是他的受捐号码。”

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双盲原则(捐赠者和受捐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任何信息),王志和受捐者不能互相认识,信里,代表王志的变成了他的志愿者编号。

王志是重庆邮电大学在校大学生,是个“00后”。年轻的他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事,却在这封特殊的来信里读到了身患重病的受捐者的不幸。

受捐者在信里说,“您的出现点燃了我重生的信念,从此我将多了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让王志第一次对“血缘”和“亲人”有了新的感受。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准备工作并不简单,每一次因为准备工作感到些微难受时,王志就会想到对方信里的话,“我就觉得一定要完成捐献,让他知道我还在这里,他就有希望。”

“我会追随你的善行”

王志是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而且是个“学霸”。21岁的他擅长编导和摄影,专业成绩一直排名第一,不少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其中,一件作品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一等奖。

王志是个心细如发的男孩,他从小就注意到,爸爸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献血,因此,无偿献血成了他成年后一直想做的事情。2019年冬天,他在校园里第一次献血,也在当天自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三年来,他每次在校园里看到献血车,都会想起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我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匹配成功。”

当中华骨髓库重庆分库告诉王志,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个患者匹配成功时,“你愿意配合捐献吗?”王志毫不犹豫答应了,“既然是我可以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去做。”

5月13日,王志一个人到医院开始了捐献前的准备,受捐者的那封信也交到了他的手里。

信里有一句话让他记忆颇深,对方写道,“我会用其他的力量来追随你的善行”。这让王志感受到,自己的善行不仅仅是救了一个人,而是让善意从一个人传播到了另一个人,“我觉得这才是这件事情最大的价值,人人都有爱心之后,整个生活也会更加充满阳光吧。”

5月17日,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前往医院看望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王志。张慧介绍,目前,重庆邮电大学已经有9位同学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们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也体现了学校多年以来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实效。”

王志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由专人搭乘航班送往受捐者所在医院,输注到患者体内。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刘波 摄影报道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一封特殊来信 道尽别样“血缘”亲情

2022-05-18 10:19:53 来源:
荣誉证书
王志躺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5月13日,正在读大学的王志(化名)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也不知他身在何方,但在信中称他为“亲人”,因为从今以后,写信的人和王志有了别样的“血缘”亲情。

男孩收到一封特殊来信

5月17日早上9点,中华骨髓库重庆分库定点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重庆第18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正式开始。

作为捐献志愿者的王志躺在病床上,鲜血从他左前臂的静脉处流出,流入病床旁的血液成分采集机。在血液成分采集机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其余血液成分再通过王志的右前臂静脉回输到他的体内。

整个采集过程要持续3—4个小时,在此期间,王志只能躺着。躺得久了有些难受,但他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个“亲人”正在等待他的造血干细胞救命。

5月13日,王志已入院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以确保外周血中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注射动员剂以后,人会有些不舒服,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5月13日,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转交给他一封信,写信人就是他此次的捐献对象。

信件落款仅有两串数字

这是一封手写的信,和大部分的信件不同,开头写着“致素未谋面的恩人”,落款是两串数字,其中一串数字,王志知道是自己的志愿者编号,“另一串可能是他的受捐号码。”

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双盲原则(捐赠者和受捐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任何信息),王志和受捐者不能互相认识,信里,代表王志的变成了他的志愿者编号。

王志是重庆邮电大学在校大学生,是个“00后”。年轻的他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事,却在这封特殊的来信里读到了身患重病的受捐者的不幸。

受捐者在信里说,“您的出现点燃了我重生的信念,从此我将多了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让王志第一次对“血缘”和“亲人”有了新的感受。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准备工作并不简单,每一次因为准备工作感到些微难受时,王志就会想到对方信里的话,“我就觉得一定要完成捐献,让他知道我还在这里,他就有希望。”

“我会追随你的善行”

王志是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而且是个“学霸”。21岁的他擅长编导和摄影,专业成绩一直排名第一,不少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其中,一件作品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一等奖。

王志是个心细如发的男孩,他从小就注意到,爸爸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献血,因此,无偿献血成了他成年后一直想做的事情。2019年冬天,他在校园里第一次献血,也在当天自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三年来,他每次在校园里看到献血车,都会想起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我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匹配成功。”

当中华骨髓库重庆分库告诉王志,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个患者匹配成功时,“你愿意配合捐献吗?”王志毫不犹豫答应了,“既然是我可以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去做。”

5月13日,王志一个人到医院开始了捐献前的准备,受捐者的那封信也交到了他的手里。

信里有一句话让他记忆颇深,对方写道,“我会用其他的力量来追随你的善行”。这让王志感受到,自己的善行不仅仅是救了一个人,而是让善意从一个人传播到了另一个人,“我觉得这才是这件事情最大的价值,人人都有爱心之后,整个生活也会更加充满阳光吧。”

5月17日,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前往医院看望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王志。张慧介绍,目前,重庆邮电大学已经有9位同学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们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也体现了学校多年以来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实效。”

王志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由专人搭乘航班送往受捐者所在医院,输注到患者体内。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刘波 摄影报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