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迎接市第六次党代会系列述评之五
大美重庆,美在大山大水的雄伟,也美在市民家门口小品的灵秀。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迎接市第六次党代会系列述评之五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5-19

大美重庆,美在大山大水的雄伟,也美在市民家门口小品的灵秀。

4月,本报推出“一江碧水向东流”专栏,讲述重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江河润泽经济、繁荣文化、滋养民生的动人故事,全面充分展示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在市民中引发热烈关注,不少报道在朋友圈中“刷屏”。

4月28日,重庆日报·视觉重庆开展“大美重庆·就在家门口”主题拍摄活动,短短几天便吸引了38万余人次参与,人们纷纷用镜头晒出家门口的美丽风景。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心系重庆长远发展,为重庆量身定制的目标定位。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是总书记对重庆生态文明建设寄予的厚望。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勇担“上游责任”,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心怀“国之大者”,才能勇担时代重任。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累计出台200余个改革成果文件,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018年,重庆开始探索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整合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加强长江流域重庆段生态环境保护。

聚焦河流突出问题,重庆连续4年发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联合签发的市级总河长令,在全国率先建立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建立了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共分级分段设置河长1.75万余名,实现全市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覆盖。

重庆还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试点,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林长制责任体系日趋完善。同时,着力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2019年,重庆首个“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协议”正式签订,江北向酉阳支付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价款,共计1.875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市共签约8单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总交易森林面积指标36.23万亩,总成交金额9亿多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跳磴河九龙坡段,曾因沿岸工业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废水直排,成了一条臭水沟。九龙坡投入23亿元,分三期对跳磴河进行综合治理,如今这里成为一幅两岸绿草如茵、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聚焦大气、水、土壤等关键领域,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溪水清澈、水草摇曳,鸟儿在草丛间筑巢、嬉戏……春暖花开时节,位于南岸区的苦竹溪一派生机勃勃。几年前,这里却是遍布菜地、堆满垃圾,河水发黑发臭。经过环境综合整治,苦竹溪水质提升,成了鸟儿的天堂、周边居民休闲的公园。

近年来,全市上下落实市级总河长令,强化工业、城乡生活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饮用水安全保障。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通过重点控制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实施网格化精细管控和空气质量精准预报,持续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等,2021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未出现重污染,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两年达标。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曾因硫铁矿开采侵蚀土壤和水质,方圆10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经过多年修复治理,如今这片区域森林覆盖率超过90%,摇身变成4A级景区。

这是全市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缩影。与此同时,我市稳步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深化中心城区“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

高压严打非法采砂——

开州东河曾有大量采砂场,许多河道被挖烂,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此,开州制定了《开州区砂石开采加工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强力整治辖区内非法采砂场。如今的东河,水清岸绿、草长莺飞。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累计拆解采运砂船舶32艘,清理整治侵占河道的砂石堆场241处、砂石加工场165处,修复自然河岸线43.33公里,岸线复绿面积7577亩。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初夏,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鹭、绿翅鸭掠过湖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因肥水养鱼等原因,双桂湖水质曾经一度降至劣Ⅴ类,梁平以保护源头为本,采取治、净、护等措施,多方位保障水源水质安全,重点实施环湖小微湿地群生态修复,不断改善双桂湖生态环境。

2018年,重庆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搬迁,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升级,逐渐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双桂湖和缙云山的蝶变,并非偶然。

不负总书记殷殷嘱托,重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勇担“上游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生态本底。

2021年,重庆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拟用10年时间在长江重庆段等大江大河两岸建设营造林315万亩,同步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

森林质量在提升——

通过对单一、低效林开展采伐改培,对生长不良的中幼林和近熟林加大抚育力度,对林分系统功能退化的有林地、经济效益较差的经济林和退耕还林失败地开展提升改造,重庆逐步构建起健康的森林系统。

绿地面积在扩大——

以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各地深挖疏林地、宜林地和灌木林地等造林空间,配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园地、坡地,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植树等国土绿化。

生态屏障功能在增强——

5月,长江万州段岸边,在江水中“栖身”了四五个月的中山杉露出挺拔的躯干。多年来,重庆积极探索治理消落带这一世界性难题,通过反复实验,让成片的中山杉给裸露的江岸线披上了绿装。

重庆在三峡库区145—175米水位线以内,打造生态缓冲带消落区,通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以草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有效修复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湿地功能。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是共抓大保护的有力抓手。重庆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政策,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巩固退捕成果。2021年,全市非法捕捞案件和投诉举报数量“双下降”,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全市10489名退捕渔民中,有就业意愿的7737人全部实现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10419人全部参保。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半个多世纪前,大渡口因重钢设区。

“十里钢城”曾经烟囱耸立、钢花闪耀,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2011年,重钢整体外迁后,大渡口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培育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环境友好的产业集群。如今,大渡口以科创引领的体外诊断医疗产业,每年创造50多亿元的集群产值;工业老厂房变成重庆工业博物馆,成为重庆城市文博新地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重庆持续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努力建成智能创新、低碳引领的绿色发展之城。

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三线一单”并研发使用智检服务系统,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上线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作为西部唯一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联维的省市,截至目前,重庆地方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成交总额分别达到3368.83万吨、6.92亿元……

保护生态与发展产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重庆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助农增收的经济财富。

在奉节,曾经的荒山种上了一片片脐橙林,果农户均年收入大幅提高;在城口,当地国储林项目每年可向农户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农户新增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在巫溪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周边村民们靠着“卖风景”过上好日子……

同时,全市大力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油茶、花椒、笋竹、柑橘等特色经果林和国家储备林建设,同步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康养业发展,以全产业链带动全价值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这些年,城口“森林人家”农家乐的名气越来越响,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往避暑休闲,体验绿色原生态之美;酉阳两罾乡依托金丝楠木,建成了金丝楠木乡村旅游景区,并与重庆巴渝民宿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18栋独具巴渝风貌的民宿,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南川山王坪镇立足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中药材、中蜂、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建设近悦远来美丽家园

曾经的大开发让广阳岛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过整治,如今广阳岛处处绿意盎然,以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描绘着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生态画卷。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良好生态环境都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重庆协同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以山水为骨架、绿色为基底,逐步构建起全域城乡一体化绿色空间格局,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绿意环绕让城市更加美好——

立夏刚至,云阳县33公里的环湖绿道,三角梅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江水相映成趣。以前,这片沿江区域有好几家养殖场,乱搭乱建、圈地种菜现象普遍。如今,这里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还有不少外地人专程前往打卡

重庆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和建成区的绿地布局,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花香”的城市生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打造“口袋公园”,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同时,将山水资源与人文底蕴、地域风物紧密结合,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路径,让大美重庆颜值更美,气质更佳。

今年春天,位于渝中区的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花团锦簇,“开往春天的列车”再一次火出圈。

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金黄色的野菊花在初夏的阳光下竞相盛开;农家小院里用废旧瓦罐制作而成的多肉盆景,院子一角的实木吊椅、石桌、青石板、石栏杆独具特色……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行走在重庆的乡村,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庭院,绘成了一幅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地铁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践行着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共识不断提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书写好新时代的生态答卷,就是要让巴渝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新征程新起点,向着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我们,再启航!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左黎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迎接市第六次党代会系列述评之五

2022-05-19 06:13:45 来源:

大美重庆,美在大山大水的雄伟,也美在市民家门口小品的灵秀。

4月,本报推出“一江碧水向东流”专栏,讲述重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江河润泽经济、繁荣文化、滋养民生的动人故事,全面充分展示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在市民中引发热烈关注,不少报道在朋友圈中“刷屏”。

4月28日,重庆日报·视觉重庆开展“大美重庆·就在家门口”主题拍摄活动,短短几天便吸引了38万余人次参与,人们纷纷用镜头晒出家门口的美丽风景。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心系重庆长远发展,为重庆量身定制的目标定位。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是总书记对重庆生态文明建设寄予的厚望。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勇担“上游责任”,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心怀“国之大者”,才能勇担时代重任。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累计出台200余个改革成果文件,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018年,重庆开始探索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整合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加强长江流域重庆段生态环境保护。

聚焦河流突出问题,重庆连续4年发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联合签发的市级总河长令,在全国率先建立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建立了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共分级分段设置河长1.75万余名,实现全市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覆盖。

重庆还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试点,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林长制责任体系日趋完善。同时,着力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2019年,重庆首个“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协议”正式签订,江北向酉阳支付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价款,共计1.875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市共签约8单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总交易森林面积指标36.23万亩,总成交金额9亿多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跳磴河九龙坡段,曾因沿岸工业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废水直排,成了一条臭水沟。九龙坡投入23亿元,分三期对跳磴河进行综合治理,如今这里成为一幅两岸绿草如茵、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聚焦大气、水、土壤等关键领域,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溪水清澈、水草摇曳,鸟儿在草丛间筑巢、嬉戏……春暖花开时节,位于南岸区的苦竹溪一派生机勃勃。几年前,这里却是遍布菜地、堆满垃圾,河水发黑发臭。经过环境综合整治,苦竹溪水质提升,成了鸟儿的天堂、周边居民休闲的公园。

近年来,全市上下落实市级总河长令,强化工业、城乡生活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饮用水安全保障。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通过重点控制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实施网格化精细管控和空气质量精准预报,持续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等,2021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未出现重污染,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两年达标。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曾因硫铁矿开采侵蚀土壤和水质,方圆10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经过多年修复治理,如今这片区域森林覆盖率超过90%,摇身变成4A级景区。

这是全市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缩影。与此同时,我市稳步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深化中心城区“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

高压严打非法采砂——

开州东河曾有大量采砂场,许多河道被挖烂,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此,开州制定了《开州区砂石开采加工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强力整治辖区内非法采砂场。如今的东河,水清岸绿、草长莺飞。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累计拆解采运砂船舶32艘,清理整治侵占河道的砂石堆场241处、砂石加工场165处,修复自然河岸线43.33公里,岸线复绿面积7577亩。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初夏,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鹭、绿翅鸭掠过湖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因肥水养鱼等原因,双桂湖水质曾经一度降至劣Ⅴ类,梁平以保护源头为本,采取治、净、护等措施,多方位保障水源水质安全,重点实施环湖小微湿地群生态修复,不断改善双桂湖生态环境。

2018年,重庆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搬迁,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升级,逐渐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双桂湖和缙云山的蝶变,并非偶然。

不负总书记殷殷嘱托,重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勇担“上游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生态本底。

2021年,重庆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拟用10年时间在长江重庆段等大江大河两岸建设营造林315万亩,同步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

森林质量在提升——

通过对单一、低效林开展采伐改培,对生长不良的中幼林和近熟林加大抚育力度,对林分系统功能退化的有林地、经济效益较差的经济林和退耕还林失败地开展提升改造,重庆逐步构建起健康的森林系统。

绿地面积在扩大——

以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各地深挖疏林地、宜林地和灌木林地等造林空间,配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园地、坡地,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植树等国土绿化。

生态屏障功能在增强——

5月,长江万州段岸边,在江水中“栖身”了四五个月的中山杉露出挺拔的躯干。多年来,重庆积极探索治理消落带这一世界性难题,通过反复实验,让成片的中山杉给裸露的江岸线披上了绿装。

重庆在三峡库区145—175米水位线以内,打造生态缓冲带消落区,通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以草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有效修复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湿地功能。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是共抓大保护的有力抓手。重庆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政策,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巩固退捕成果。2021年,全市非法捕捞案件和投诉举报数量“双下降”,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全市10489名退捕渔民中,有就业意愿的7737人全部实现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10419人全部参保。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半个多世纪前,大渡口因重钢设区。

“十里钢城”曾经烟囱耸立、钢花闪耀,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2011年,重钢整体外迁后,大渡口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培育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环境友好的产业集群。如今,大渡口以科创引领的体外诊断医疗产业,每年创造50多亿元的集群产值;工业老厂房变成重庆工业博物馆,成为重庆城市文博新地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重庆持续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努力建成智能创新、低碳引领的绿色发展之城。

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三线一单”并研发使用智检服务系统,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上线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作为西部唯一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联维的省市,截至目前,重庆地方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成交总额分别达到3368.83万吨、6.92亿元……

保护生态与发展产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重庆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助农增收的经济财富。

在奉节,曾经的荒山种上了一片片脐橙林,果农户均年收入大幅提高;在城口,当地国储林项目每年可向农户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农户新增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在巫溪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周边村民们靠着“卖风景”过上好日子……

同时,全市大力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油茶、花椒、笋竹、柑橘等特色经果林和国家储备林建设,同步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康养业发展,以全产业链带动全价值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这些年,城口“森林人家”农家乐的名气越来越响,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往避暑休闲,体验绿色原生态之美;酉阳两罾乡依托金丝楠木,建成了金丝楠木乡村旅游景区,并与重庆巴渝民宿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18栋独具巴渝风貌的民宿,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南川山王坪镇立足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中药材、中蜂、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建设近悦远来美丽家园

曾经的大开发让广阳岛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过整治,如今广阳岛处处绿意盎然,以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描绘着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生态画卷。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良好生态环境都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重庆协同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以山水为骨架、绿色为基底,逐步构建起全域城乡一体化绿色空间格局,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绿意环绕让城市更加美好——

立夏刚至,云阳县33公里的环湖绿道,三角梅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江水相映成趣。以前,这片沿江区域有好几家养殖场,乱搭乱建、圈地种菜现象普遍。如今,这里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还有不少外地人专程前往打卡

重庆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和建成区的绿地布局,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花香”的城市生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打造“口袋公园”,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同时,将山水资源与人文底蕴、地域风物紧密结合,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路径,让大美重庆颜值更美,气质更佳。

今年春天,位于渝中区的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花团锦簇,“开往春天的列车”再一次火出圈。

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金黄色的野菊花在初夏的阳光下竞相盛开;农家小院里用废旧瓦罐制作而成的多肉盆景,院子一角的实木吊椅、石桌、青石板、石栏杆独具特色……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行走在重庆的乡村,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庭院,绘成了一幅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地铁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践行着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共识不断提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书写好新时代的生态答卷,就是要让巴渝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新征程新起点,向着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我们,再启航!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左黎韵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