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燠: 让国产天文望远镜看得更远更清楚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追光者”——他解决了光刻机镜头精密检测、暗弱天体高精跟踪、空间碎片快速搜索等国际难题,将天文望远镜尽可能地向远、向精、向微观延伸,揭开宇宙更多的秘密。这位“追光者”,就是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连芯科技)总经理马晓燠。

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燠: 让国产天文望远镜看得更远更清楚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5-19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追光者”——他解决了光刻机镜头精密检测、暗弱天体高精跟踪、空间碎片快速搜索等国际难题,将天文望远镜尽可能地向远、向精、向微观延伸,揭开宇宙更多的秘密。这位“追光者”,就是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连芯科技)总经理马晓燠。

一个建议

让他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今年39岁的马晓燠学习起点并不高。他出生在四川达州一个小镇上,在乡镇小学读书,后来又到达县中学(现四川省达州中学)读中学。

马晓燠的父母都是教师,他记得自己3岁时就被父亲带到学校听课。上小学后,父亲买来《十万个为什么》《科幻世界》等书籍,马晓燠看了一遍又一遍,里面好多天文、农业、地理科普知识和故事,他现在都能背出来。

就这样,阅读打开了马晓燠的新世界。后来,他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中科院光电所硕博连读。

从乡镇学校到中科院博士,儿时的一场对话让马晓燠记忆犹新。

“大概是我六七岁时,父亲的一位学生在法国留学做博士后,放假期间来我家做客。”马晓燠回忆,当时镇上大学生很少,更别说博士后了,这个大哥哥告诉他:“我在国外学习哲学,到了国内却发现,中国最缺的是搞技术的人才,所以我建议你能从现在开始多关注科学,学习先进的理工科知识,今后为国效力。”

憋一口气

誓要攻克高端光子相机技术

在电子科技大学,马晓燠的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方向),虽然没有学到心仪的计算机专业,但他并没有灰心。

2003年,马晓燠开始自学量子物理,通过选拔进入大学实验室开展量子保密通讯研究,并在《实验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论文《光量子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他的毕业设计论文也获得国内知名科技光学期刊《光学学报》录用,并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8年,马晓燠在中科院转为博士研究生,并进入光刻机镜头研制课题组,开展光刻机镜头像差检测及自适应光学的研究工作。

马晓燠介绍,2010年前,我国天文望远镜采用的还是第一代自适应光学技术,但西方国家已经成功研发并使用第二代技术,实现了对天体更高精度和更高灵敏度的观测。

“第二代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光子相机是核心设备之一。但国外对高端光子相机技术实行严格封锁,不仅不卖给我们,连看都不让我们看一眼。”马晓燠说,这刺痛着自己的心,让他憋着一口气着手研究自适应光学技术,“我不信我们就搞不出来这个东西。”

艰苦攻关

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014年,中科院光电所向有关机构申请光子相机研发立项。立项获批后,资金很快到位,责任也压在肩头上。马晓燠带领团队立即开启了实验室、外场两点一线的科研模式:先在实验室研究光子相机的物理机理并准备试验样机,然后飞到外场做实验,采集到数据后再回到实验室迭代。

为躲避光污染,外场通常建在无人居住的高原。由于严重缺氧,每次最多只能工作15天,做实验必须争分夺秒。白天调设备、晚上采数据,实在累了就躺一会儿,马晓燠笑称这是“碎片化”睡眠。不仅如此,高原上的饭不容易煮熟,他们不得不经常吃泡面。

2016年,辛苦终得回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子相机研发成功。有了它,第二代自适应光学系统也很快实验成功,多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前看不到的、成像模糊的天体,现在都能清清楚楚展现在中国天文学家面前。”马晓燠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月球上点三根蜡烛,用基于光子相机的望远镜观看,能在地球上感知到这三根蜡烛是否亮着。

扎根重庆

将启动量子实验室建设

2018年,马晓燠拒绝了国外一流大学的工作邀请,选择把重庆作为创业之地,创办了连芯科技,对单光子探测技术从芯片研发到整机装调实施产业化,并入驻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江北育成基地。目前,连芯科技已经成为多个高校和研究所的实习基地。

四年多来,连芯科技始终瞄准光电和量子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基础性和原创性攻关,掌握了弱光探测技术、光束控制技术、高精度光学装调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并形成光电设备设计、加工、装调为一体的运营体系,目前已为天文观测、量子操控、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几十个重大项目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支持。

谈到未来规划,马晓燠表示,下一步的重点是连芯科技重庆量子实验室的建设。该实验室将集聚量子技术和光电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人才,在推动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起到典型示范效应,并加紧抢占西南地区量子技术领域高地,大力促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燠: 让国产天文望远镜看得更远更清楚

2022-05-19 09:12:41 来源: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追光者”——他解决了光刻机镜头精密检测、暗弱天体高精跟踪、空间碎片快速搜索等国际难题,将天文望远镜尽可能地向远、向精、向微观延伸,揭开宇宙更多的秘密。这位“追光者”,就是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连芯科技)总经理马晓燠。

一个建议

让他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今年39岁的马晓燠学习起点并不高。他出生在四川达州一个小镇上,在乡镇小学读书,后来又到达县中学(现四川省达州中学)读中学。

马晓燠的父母都是教师,他记得自己3岁时就被父亲带到学校听课。上小学后,父亲买来《十万个为什么》《科幻世界》等书籍,马晓燠看了一遍又一遍,里面好多天文、农业、地理科普知识和故事,他现在都能背出来。

就这样,阅读打开了马晓燠的新世界。后来,他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中科院光电所硕博连读。

从乡镇学校到中科院博士,儿时的一场对话让马晓燠记忆犹新。

“大概是我六七岁时,父亲的一位学生在法国留学做博士后,放假期间来我家做客。”马晓燠回忆,当时镇上大学生很少,更别说博士后了,这个大哥哥告诉他:“我在国外学习哲学,到了国内却发现,中国最缺的是搞技术的人才,所以我建议你能从现在开始多关注科学,学习先进的理工科知识,今后为国效力。”

憋一口气

誓要攻克高端光子相机技术

在电子科技大学,马晓燠的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方向),虽然没有学到心仪的计算机专业,但他并没有灰心。

2003年,马晓燠开始自学量子物理,通过选拔进入大学实验室开展量子保密通讯研究,并在《实验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论文《光量子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他的毕业设计论文也获得国内知名科技光学期刊《光学学报》录用,并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8年,马晓燠在中科院转为博士研究生,并进入光刻机镜头研制课题组,开展光刻机镜头像差检测及自适应光学的研究工作。

马晓燠介绍,2010年前,我国天文望远镜采用的还是第一代自适应光学技术,但西方国家已经成功研发并使用第二代技术,实现了对天体更高精度和更高灵敏度的观测。

“第二代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光子相机是核心设备之一。但国外对高端光子相机技术实行严格封锁,不仅不卖给我们,连看都不让我们看一眼。”马晓燠说,这刺痛着自己的心,让他憋着一口气着手研究自适应光学技术,“我不信我们就搞不出来这个东西。”

艰苦攻关

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014年,中科院光电所向有关机构申请光子相机研发立项。立项获批后,资金很快到位,责任也压在肩头上。马晓燠带领团队立即开启了实验室、外场两点一线的科研模式:先在实验室研究光子相机的物理机理并准备试验样机,然后飞到外场做实验,采集到数据后再回到实验室迭代。

为躲避光污染,外场通常建在无人居住的高原。由于严重缺氧,每次最多只能工作15天,做实验必须争分夺秒。白天调设备、晚上采数据,实在累了就躺一会儿,马晓燠笑称这是“碎片化”睡眠。不仅如此,高原上的饭不容易煮熟,他们不得不经常吃泡面。

2016年,辛苦终得回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子相机研发成功。有了它,第二代自适应光学系统也很快实验成功,多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前看不到的、成像模糊的天体,现在都能清清楚楚展现在中国天文学家面前。”马晓燠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月球上点三根蜡烛,用基于光子相机的望远镜观看,能在地球上感知到这三根蜡烛是否亮着。

扎根重庆

将启动量子实验室建设

2018年,马晓燠拒绝了国外一流大学的工作邀请,选择把重庆作为创业之地,创办了连芯科技,对单光子探测技术从芯片研发到整机装调实施产业化,并入驻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江北育成基地。目前,连芯科技已经成为多个高校和研究所的实习基地。

四年多来,连芯科技始终瞄准光电和量子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基础性和原创性攻关,掌握了弱光探测技术、光束控制技术、高精度光学装调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并形成光电设备设计、加工、装调为一体的运营体系,目前已为天文观测、量子操控、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几十个重大项目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支持。

谈到未来规划,马晓燠表示,下一步的重点是连芯科技重庆量子实验室的建设。该实验室将集聚量子技术和光电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人才,在推动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起到典型示范效应,并加紧抢占西南地区量子技术领域高地,大力促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