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两群”奏响协调发展新乐章
——迎接市第六次党代会系列述评之七
我市区域交通互联互通驶入“快车道”。目前,重庆“轨道上的都市区”已具雏形,主城都市区内部各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可期可待。图为美不胜收的蔡家嘉陵江大桥、六号线轨道交通嘉陵江专用桥。(无人机航拍接片)钟桂林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记者 罗芸 程正龙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各地如何奏响“协奏曲”?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明了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方向。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20年1月,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深情似海,责任如山。
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和一盘棋思维,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推动我市区域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市委明确提出,主城都市区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探索生态优先新路子,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时机不可失,奋进正其时。
如今,重庆“一区”正在变大变强,“两群”正在变特变优。数据显示,去年“一区”与“两群”的人均GDP比值缩小至1.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1.48∶1。
一部大气恢宏、气势磅礴的区域协调发展优美乐章,正在巴山渝水奏响。
空间发展格局构建按下“快进键”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才能建立科学的空间发展格局。
今年3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区域设置中心城区规划处、主城新区规划处、渝东北渝东南区县规划处。这种设置便于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落实到工作行动上。
情系全局,成果越来越丰;心系一域,风景这边独好。
看!主城都市区勇担使命——
主城都市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对外提升竞争力,对内增强带动力,极核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璧山、江津等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涪陵、合川等4个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大足、铜梁等4个桥头堡城市统筹发展,“一区”正发挥联动成渝、联结城乡的重要纽带作用。
看!渝东北起而行之——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肩负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在保护一江碧水、着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同时,正在努力探索生态优先发展新路子、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渝东北开始形成“一心、一廊、五片”的带状网络化城镇体系。以万州为中心的万开云三峡库区城市核心区初具形态,成为渝东北片区最重要的增长极;以忠县和石柱沿江区域、万州武陵镇为实施主体,正在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协同示范区正探路先行……
看!渝东南奋楫而上——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位于武陵山腹地,正在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风情浓郁、气质独具的城镇化体系。
立足民族风情、特色风物,守好乡愁乡韵,唱响“田园牧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目前,“大武陵”文旅品牌进一步“擦亮”,新建A级景区18个,生态保护修护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60.2%。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区域交通互联互通驶入“快车道”
经济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区域协同,更要互联互通。
目前,重庆“轨道上的都市区”已具雏形,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710公里,主城都市区内部各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可期可待。
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江跳段进行不载客试运行,正式通车运营后,江津到重庆中心城区将缩短到半小时;
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二期贯通热滑已试验成功,开通运营后将强化东部槽谷与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快速联系;
市郊铁路璧铜线全面开展区间桥梁施工建设,未来将构建起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助推铜梁、璧山加快融入主城。
……
穿行巴渝大地,眼前的一切,令人振奋。“一区”与“两群”之间、各区域板块内部的交通连接,也更加紧密。
道路正通达,发展已提速。
今年4月,55301次复兴号列车搭载着463名兴奋的首批乘客,从湖北襄阳东站开往巴东,标志着郑万高铁载荷运行拉开序幕;
2021年10月,石柱到黔江的石黔高速正式通车,这既是重庆首条直连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高速通道,也是从武陵山区直达长江黄金水道的快速通道;
这段时间,盾构机在开州、云阳交界处的山腹中不停轰鸣,巫云开高速中的控制性工程长兴隧道正在顺利掘进,其通车后将进一步加快“万开云”同城化步伐;
今年5月上旬,城开高速双河口特大桥主桥实现双幅合龙,高山深谷架起高桥,打通了城开高速由开州通至城口县境内的关键一环;
忠县—石宝—武陵沿江旅游公路长塘溪大桥正抓紧施工,形成纵向连接“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核心区域的旅游交通主干道。
目前,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渝湘高铁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市高铁在建里程928公里,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城开高速开州段、石黔高速公路等片区间连接通道建成通车,“一区两群”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3条;全市“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已基本建成,通车里程达3474公里,在西部地区领先。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近年来,重庆将“四好农村路”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已建成“四好农村路”16万多公里,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达、通畅率分别达100%、92.4%,农村群众到达县城出行时间平均缩短约2小时、出行距离扩大3倍、出行频率提高5倍以上。
路路通达,产业兴旺。
秀山县大溪乡丰胡村土地肥沃,盛产蔬菜。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卖蔬菜要绕道湖南,需要4个小时车程。去年国庆节,通往山下的6公里产业路打通后,预计全村蔬菜年销售收入可达100万元。
除了内畅外联的区域交通网更密更牢,“一区两群”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利网、能源网、信息网等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也持续完善,各板块之间、各板块内部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产业体系分工协作攀上“新高峰”
协调,并非要求“齐头并进”;协调,重点要看“比较优势”。
在分工协作中促进相对平衡,“一区两群”各板块结合本地比较优势,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021年底,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正式量产,其产品可运用于柔性智能手机等,是全球电子产业中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这标志着我市成为全国柔性显示产业集群之一,全市电子产业向科技含量更高、利润率更高的产业端升级。
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一区”集中了我市80%以上的创新资源,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占全市78%。其中,中心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区域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已超过50%,主城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43%。
地处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同时,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已培育形成绿色建材、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集群。
在城口县三排山下,坐落着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清洗药材,加工制成的中药饮片行销全国。近年来,城口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大巴山药谷”,种植中药材36万余亩,生态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占比达到60%左右,对群众脱贫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6%。
公路两旁是舒缓的草甸,远处是苍翠森林和连绵群山,悠然的马匹点缀其间……初夏时节,被称为“最美公路”的武隆区仙女山波浪公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去年武隆接待游客4070万人次,带动10万群众吃上“旅游饭”,近3万名群众靠旅游摆脱贫困,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立足生态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构建了“文旅+”的产业体系,奏响了富有民族风情的“文旅融合”曲调,“大武陵”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旅品牌已具雏形。
产业协作“一条链”,联动发展“一根绳”。
今年5月5日,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1341台轻型商用整车从万州出发,运往南美洲。长安跨越能实现高性价比,得益于市内外产业链上企业的协作:车架、货箱等产自60公里外的开州,汽车电池组等产自160公里外的达州,灯具等来自260公里外的两江新区。
发挥比较优势,区域内各板块之间依据分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联动,攀上高质量发展“新高峰”。
区县对口协同帮扶跑出“加速度”
城乡“结对子”,发展补短板。
去年9月16日,“两江新区万州企业研发中心”在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正式挂牌。
为何要将研发中心放到260公里外的两江新区?这得益于“同饮一江水”的万州区和两江新区,在我市“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中结成对子。
重庆建立“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围绕产业协同、城乡互动、科技协作、市场互通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大“一区”对“两群”的帮扶协作力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是当前“两群”很多区县的重要任务。
重庆建立市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强化帮扶与协同并举、“输血”与“造血”并举,实现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春日,在海拔1000多米的武隆区白云乡,200余亩的前胡种植基地郁郁葱葱。以前这里坡度较大,土地贫瘠,不少农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后来,涪陵龙头企业太极集团在此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起了与工业企业联动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动60余户农户每年户均增收2000余元。
崭新的教学楼、标准的运动场、整洁的食堂……去年9月重新开学的巫溪先锋小学,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生活。2020年,与巫溪结成帮扶对子的渝中区,不仅资助巫溪建成先锋小学,还派来优秀师资支教、送教,提升该县教育水平。
为提升“两群”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一区”已有15个区为结对区县落实帮扶了21所学校、11家医院;开展科技协作项目41个,帮助“两群”协同区县培养干部1484人。
天生云阳重庆配送中心位于云阳对口协同发展的渝北区回兴街道。12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不仅展示云阳的黑木耳、云阳菊花等土特产,还将该县所产米面油、生鲜蔬菜等100余类产品等配送到主城。
“两群”有优质农特产品,“一区”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截至2021年11月底,主城协同区已支持“两群”协同区县购销农特产品、文旅产品,金额约4.39亿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据统计,目前全市落实对口帮扶资金已达到28.5亿元,合力引进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对口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有13个主城协同区联合10个“两群”区县开展招商引资,计划建设产业协作园区16个;19个主城协同区联合16个“两群”区县合作开展旅游营销。
区域协同,重庆脚步正铿锵。
树立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断走深走实,推进各区域彰显特色、协同发展——重庆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的效应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