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重庆人的孝心——下班后,接爸妈"放学"
父母就在家附近养老,有饭吃、有朋友一起下棋聊天;身体健康随时有专业护理人员监测;下班回来可以接他们“放学”。有一种重庆人的孝心,叫“下了班去接爸妈”。

有一种重庆人的孝心——下班后,接爸妈"放学"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2-05-27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温暖而动情的告白,愿时光能缓,愿笑靥如花……

父母就在家附近养老,有饭吃、有朋友一起下棋聊天;身体健康随时有专业护理人员监测;下班回来可以接他们“放学”。有一种重庆人的孝心,叫“下了班去接爸妈”。

2021年,重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70.21万人,全市人口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7.8%,比全国平均高3.6%。

近年来,重庆按照“一镇街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规划布局,全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覆盖率达100%,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覆盖率达100%。在“家门口养老”成为现实。

暖心、暖胃又暖身

5月18日中午,江津区几江街道西关社区“幸福食堂”内,明亮宽敞的餐厅、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清爽可口的菜肴,温馨的食堂处处体现着家的氛围。

“这里的饭菜既便宜又实惠,解决了我们就餐的大问题!暖心又暖胃。”自“幸福食堂”开始营业以来,彭阿姨和老伴儿就成了常客。

“为让老人们吃得放心,食堂采取统一配菜、统一制作,每天两顿热乎饭提供一荤两素一汤,一周七天菜谱不重样。”西关社区党委书记罗敏介绍,“幸福食堂”主要是为了解决社区部分高龄留守和孤寡独居的老人每日吃饭的难题,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可口的就餐服务。

家住九龙坡惠蓝御锦小区的张婆婆几年前患了眼疾,做饭、洗澡成了难事。“冬天衣服穿得多,洗澡动作又慢,以前害怕洗感冒了。现在,专业的护理团队上门,为我提供了助餐、助浴服务,暖心暖胃又暖身。”张婆婆感叹。

目前,全市已设置助餐点1091个、助浴点497个。

养老,不过“一碗汤的距离”

想要丰富业余生活,可到社区学习特色课程;不想买菜做饭,随时去社区食堂享受卫生、可口、平价的饭菜,需要上门服务,还可按需定制……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重庆首批建成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装修之初,特地以渝中区的老街巷作为门牌,让老人们有种回家的亲切感。

“人老了,总会恋旧,我以前就住在学田湾附近,再回到这里,很亲切。”周爷爷说,如今住在家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随时上门送饭、助浴、检查身体,打扫卫生。要是住在服务中心,用餐和体检同样有人安排。如今,出门逛街,都是熟悉的巷子,熟悉的人,偶尔还会串串门,会会亲朋。养老,远不过“一碗汤的距离”。

“父母在社区被照顾得很好,我下班了就来接他们一起回家,很省心,也很放心。”周爷爷的儿子周先生说。

近年来,渝中区致力于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每个街道1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每个社区350平方米以上的养老服务站点,这些中心或站点设置了食堂、浴室等设施,使生活、出行不便的老人在区内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及时、就近的养老服务。

同时,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渝中区还整合了区内的文化、教育、体育等资源,让老年人在社区就能体验多种娱乐、学习和锻炼活动。

将养老床位“搬”进家

将养老床位“搬”进家,老人养老不离家。

去年10月,九龙坡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家住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西郊三村91岁的邱奶奶尝了“鲜”。

“老人家属申请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后,工作人员为邱奶奶做了综合评估,现场制定了照护管理方案,并在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九龙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设施支持方面,民政部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每户提供3000元标准的床位改造补贴,配备一张家庭护理床、一张防褥疮床垫和一套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供老年人免费使用,直至服务终止时收回;同时,为每户老年人家庭提供1000元标准的适老化改造补贴,超出的部分由家庭自行承担。

这种“家庭养老床位”模式,将养老机构的“床位”概念搬到老年人家中。居家养老环境更宜居、更安全,养老服务更透明、更专业、更智能。同时,养老机构床位资源有限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按重庆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重庆将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0张。

延伸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重庆市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作为着力点、主阵地高位推动。

居家养老,既方便家人照看,又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就近就地养老是众老所盼。为此,市政府2019年出台《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按照“一镇街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规划布局,全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持续深化设施建设方面,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新建小区规划配套服务设施、在老旧小区结合拆迁改造补齐固化服务设施。在持续完善服务功能方面,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普惠功能,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功能区域,在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置助餐、康复、阅览、娱乐等功能区域,实现“老有所乐”。

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托养护理区设置20张以上养老服务床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集中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养”。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统领、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为支撑,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

同时,市民政局探索实施“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可持续社会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街道社区“一网覆盖、一体服务”联网运营模式。新增居家上门服务站点1366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据上游新闻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有一种重庆人的孝心——下班后,接爸妈"放学"

2022-05-27 07:48:23 来源: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温暖而动情的告白,愿时光能缓,愿笑靥如花……

父母就在家附近养老,有饭吃、有朋友一起下棋聊天;身体健康随时有专业护理人员监测;下班回来可以接他们“放学”。有一种重庆人的孝心,叫“下了班去接爸妈”。

2021年,重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70.21万人,全市人口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7.8%,比全国平均高3.6%。

近年来,重庆按照“一镇街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规划布局,全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覆盖率达100%,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覆盖率达100%。在“家门口养老”成为现实。

暖心、暖胃又暖身

5月18日中午,江津区几江街道西关社区“幸福食堂”内,明亮宽敞的餐厅、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清爽可口的菜肴,温馨的食堂处处体现着家的氛围。

“这里的饭菜既便宜又实惠,解决了我们就餐的大问题!暖心又暖胃。”自“幸福食堂”开始营业以来,彭阿姨和老伴儿就成了常客。

“为让老人们吃得放心,食堂采取统一配菜、统一制作,每天两顿热乎饭提供一荤两素一汤,一周七天菜谱不重样。”西关社区党委书记罗敏介绍,“幸福食堂”主要是为了解决社区部分高龄留守和孤寡独居的老人每日吃饭的难题,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可口的就餐服务。

家住九龙坡惠蓝御锦小区的张婆婆几年前患了眼疾,做饭、洗澡成了难事。“冬天衣服穿得多,洗澡动作又慢,以前害怕洗感冒了。现在,专业的护理团队上门,为我提供了助餐、助浴服务,暖心暖胃又暖身。”张婆婆感叹。

目前,全市已设置助餐点1091个、助浴点497个。

养老,不过“一碗汤的距离”

想要丰富业余生活,可到社区学习特色课程;不想买菜做饭,随时去社区食堂享受卫生、可口、平价的饭菜,需要上门服务,还可按需定制……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重庆首批建成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装修之初,特地以渝中区的老街巷作为门牌,让老人们有种回家的亲切感。

“人老了,总会恋旧,我以前就住在学田湾附近,再回到这里,很亲切。”周爷爷说,如今住在家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随时上门送饭、助浴、检查身体,打扫卫生。要是住在服务中心,用餐和体检同样有人安排。如今,出门逛街,都是熟悉的巷子,熟悉的人,偶尔还会串串门,会会亲朋。养老,远不过“一碗汤的距离”。

“父母在社区被照顾得很好,我下班了就来接他们一起回家,很省心,也很放心。”周爷爷的儿子周先生说。

近年来,渝中区致力于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每个街道1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每个社区350平方米以上的养老服务站点,这些中心或站点设置了食堂、浴室等设施,使生活、出行不便的老人在区内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及时、就近的养老服务。

同时,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渝中区还整合了区内的文化、教育、体育等资源,让老年人在社区就能体验多种娱乐、学习和锻炼活动。

将养老床位“搬”进家

将养老床位“搬”进家,老人养老不离家。

去年10月,九龙坡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家住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西郊三村91岁的邱奶奶尝了“鲜”。

“老人家属申请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后,工作人员为邱奶奶做了综合评估,现场制定了照护管理方案,并在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九龙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设施支持方面,民政部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每户提供3000元标准的床位改造补贴,配备一张家庭护理床、一张防褥疮床垫和一套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供老年人免费使用,直至服务终止时收回;同时,为每户老年人家庭提供1000元标准的适老化改造补贴,超出的部分由家庭自行承担。

这种“家庭养老床位”模式,将养老机构的“床位”概念搬到老年人家中。居家养老环境更宜居、更安全,养老服务更透明、更专业、更智能。同时,养老机构床位资源有限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按重庆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重庆将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0张。

延伸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重庆市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作为着力点、主阵地高位推动。

居家养老,既方便家人照看,又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就近就地养老是众老所盼。为此,市政府2019年出台《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按照“一镇街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规划布局,全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持续深化设施建设方面,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新建小区规划配套服务设施、在老旧小区结合拆迁改造补齐固化服务设施。在持续完善服务功能方面,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普惠功能,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功能区域,在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置助餐、康复、阅览、娱乐等功能区域,实现“老有所乐”。

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托养护理区设置20张以上养老服务床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集中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养”。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统领、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为支撑,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

同时,市民政局探索实施“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可持续社会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街道社区“一网覆盖、一体服务”联网运营模式。新增居家上门服务站点1366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据上游新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