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重庆声音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建设区域性国际传播中心,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于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符合地方文化走向世界的诉求。重庆要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

传播好重庆声音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6-09

余波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建设区域性国际传播中心,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于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符合地方文化走向世界的诉求。重庆要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

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播理念。重庆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发展机遇,推进守正创新,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一是细致梳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重庆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文化遗存璀璨夺目、文化样态丰富多彩、文化习俗多元交融。要细致梳理,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特色、资源和优势,谱写讲好中国故事的重庆篇章。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样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重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文化遗产,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为重点、地域人文为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大力促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三是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重庆文化历史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打造一批影视、文学、艺术精品,不断提升重庆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以数字文化业态为支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以重庆特色文化为传播内容。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形成了重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历史文化,使重庆文化拥有了鲜活内容。一要抢抓传播机遇。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契机,积极参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中华文化海外推广工程等国家级项目,大力推介重庆特色文化,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二要坚持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实施文化赋能,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着力打造一批旅游文化品牌。三要打造外宣精品。实施外宣精品创作工程,提升重庆城市形象推广能力。探索推动大足石刻、铜梁龙文化、綦江版画、木洞山歌等本土文化精品海外巡展,提升重庆国际传播聚合、融合、辐射能力。

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传播平台。语言不仅是文化符号,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高效载体。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度、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工具。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抓住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变革新趋势,结合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内涵建设,深化重庆教育对外开放,助推重庆教育“引进来,走出去”,持续推进我市国际中文教育健康、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扩大重庆教育海外影响力。二是强化人才培养。积极培育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渝留学。从聚焦育人、学以致用、融入本土、多元参与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培养真懂中国、胸怀世界、融通中外的新一代国际化人才。三是发挥联盟功能。积极推动海外孔子学院建设,搭建好中外语言交流桥梁,持续发挥重庆市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功能,构建师资建设、学术交流的区域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汉语桥”“亲情中华”等品牌语言文化项目为抓手,助力巴渝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和水平。

以新媒体平台为传播载体。主动适应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对内整合外宣资源,对外联动国际传播各领域,积极构建境内外传播融媒体生态。一要推动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围绕建设海外网络矩阵、拓展国际合作传播、加强国际媒体联络、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推广重庆国际形象等目标任务,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向海外用户讲好重庆故事。二要拓展传播渠道。坚持效果导向、受众至上,进一步创新传播手段,加强对不同受众习惯和特点的研究,以融通中外的表述和图片、短视频、专题片等多种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传播重庆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人文风物等。三要建立合作机制。媒体平台与海外友好城市积极建立国际传播长效合作机制,更好利用中外交流活动,拓展对外传播内容,共同推动国际传播工作。传播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报道形式新颖多样,紧紧围绕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四要利用外事资源。在国际合作、会议赛事等涉外项目上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渠道互联互通,不断扩大重庆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站在广角维度,全面传播重庆声音,向世界呈现一个多彩的重庆。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9SKGH032成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传播好重庆声音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022-06-09 09:30:34 来源:

余波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建设区域性国际传播中心,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于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符合地方文化走向世界的诉求。重庆要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

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播理念。重庆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发展机遇,推进守正创新,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一是细致梳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重庆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文化遗存璀璨夺目、文化样态丰富多彩、文化习俗多元交融。要细致梳理,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特色、资源和优势,谱写讲好中国故事的重庆篇章。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样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重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文化遗产,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为重点、地域人文为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大力促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三是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重庆文化历史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打造一批影视、文学、艺术精品,不断提升重庆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以数字文化业态为支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以重庆特色文化为传播内容。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形成了重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历史文化,使重庆文化拥有了鲜活内容。一要抢抓传播机遇。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契机,积极参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中华文化海外推广工程等国家级项目,大力推介重庆特色文化,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二要坚持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实施文化赋能,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着力打造一批旅游文化品牌。三要打造外宣精品。实施外宣精品创作工程,提升重庆城市形象推广能力。探索推动大足石刻、铜梁龙文化、綦江版画、木洞山歌等本土文化精品海外巡展,提升重庆国际传播聚合、融合、辐射能力。

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传播平台。语言不仅是文化符号,也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高效载体。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度、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工具。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抓住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变革新趋势,结合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内涵建设,深化重庆教育对外开放,助推重庆教育“引进来,走出去”,持续推进我市国际中文教育健康、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扩大重庆教育海外影响力。二是强化人才培养。积极培育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渝留学。从聚焦育人、学以致用、融入本土、多元参与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培养真懂中国、胸怀世界、融通中外的新一代国际化人才。三是发挥联盟功能。积极推动海外孔子学院建设,搭建好中外语言交流桥梁,持续发挥重庆市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功能,构建师资建设、学术交流的区域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汉语桥”“亲情中华”等品牌语言文化项目为抓手,助力巴渝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和水平。

以新媒体平台为传播载体。主动适应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对内整合外宣资源,对外联动国际传播各领域,积极构建境内外传播融媒体生态。一要推动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围绕建设海外网络矩阵、拓展国际合作传播、加强国际媒体联络、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推广重庆国际形象等目标任务,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向海外用户讲好重庆故事。二要拓展传播渠道。坚持效果导向、受众至上,进一步创新传播手段,加强对不同受众习惯和特点的研究,以融通中外的表述和图片、短视频、专题片等多种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传播重庆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人文风物等。三要建立合作机制。媒体平台与海外友好城市积极建立国际传播长效合作机制,更好利用中外交流活动,拓展对外传播内容,共同推动国际传播工作。传播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报道形式新颖多样,紧紧围绕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四要利用外事资源。在国际合作、会议赛事等涉外项目上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渠道互联互通,不断扩大重庆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站在广角维度,全面传播重庆声音,向世界呈现一个多彩的重庆。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9SKGH032成果)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龙兴公司:目前正在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待审批完成后纳入开工计划。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