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
川渝如何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围绕这一主题,重庆日报约请了川渝两地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6-09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 朱涛

●对话嘉宾: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副院长、教授 郭凌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 刘德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引领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我国文化和旅游新发展空间、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增长极的重大举措。川渝如何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围绕这一主题,重庆日报约请了川渝两地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编者

建设具有国际范和巴蜀味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主持人:重庆、成都该怎样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郭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具有很强的消费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区。重庆、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要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又要重点突出特色培育优势。首先要突出重庆、成都的城市特色,培育城市建设的差异化优势。如重庆有“魔幻之都”“美食之都”“温泉之都”美名,成都有“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美誉,这些都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良好基础。要抓住两地差异性、发挥成渝特色、进行优势互补,夯实建设基础。其次要加快推进成渝共建,打造巴蜀整体特色,培育区域文化优势。成渝地区一衣带水,地缘相亲;文化血脉同根同源,互相借鉴。要通过成渝文化发展合作,夯实成渝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底蕴,凝聚建设的精神力量。再次要依托已有城市基础,夯实消费市场优势。瞄准国际化消费需求,通过消费载体建设和消费场景营造,打造文旅地标、引爆消费新触点,构建国际化的消费市场优势。

刘德奉: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抓住文化这个根本。重庆和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把巴蜀文化消费作为核心。重庆要打好“巴文化牌”,成都要打好“蜀文化牌”,着力把文化传统、文化遗产、文化环境、民俗风情转化为文化消费产品,让人们在消费中体验文化、感知文化、享受文化。其次要着力于产品的国际化、时尚化。必须树立消费者意识,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高雅的有品质的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巴蜀文化特质的国际性消费空间,就要有国际性的产品观念、国际性的文化内涵、国际性的服务意识。要推进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符合当代人审美思维和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再次要把“双核”变成“一核”。《规划》在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了“双核驱动”的理念,即发挥“重庆都市核”“成都都市核”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我们要落实这一要求,着力把“双核”变成“一核”,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力量,采取系统化的宣传、服务、保障措施,尊重和发展各自的文化消费核质。

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

主持人:在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多元业态方面,川渝该从哪些方面协同推进?

郭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文旅产业是川渝两地共有的优势领域,体现着两地地理连接的自然属性,营造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丰富了消费多元化业态,是川渝协同推进文旅产业、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的重要抓手。一是深度挖掘巴蜀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资源。基于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消费场景,贴近川渝居民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激发双城文旅消费内需。二是通过“文旅+X+新场景”引领消费业态。川渝两地要通过通道口岸合作,提高区域内联外通水平,创新“文旅+X+新场景”形式,丰富业态层次、建设消费载体,引领业态多元化。三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除了传统商贸、旅游、餐饮、文化、会展、康养等优势产业外,还要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消费场景展示,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动文旅消费融合发展。

刘德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一要大力推动消费新场景的不断涌现。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是文化和旅游消费不断创新发展的产物。川渝两地各级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发展消费新场景,鼓励打造一批彰显巴蜀生活美学的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和业态。二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消费新场景的主体在市场,活力在企业。要协同推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和新型消费发展壮大,出台鼓励政策,从资金帮扶、审批优化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浓厚发展环境。三要着力培养和吸纳专业人才。消费新场景的核心在创意,创意的根本在人才。川渝两地各级政府应当把培养和吸纳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组织专业人才培训,对有新创意、新贡献、新成就的人才给予充分关照,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川渝创新创业。

实施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主持人:川渝两地该如何实施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协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郭凌:在实施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的核心在于深化消费市场的共治体系建设。一是强化跨川渝消费市场共治的区域联动。探索建立川渝城市旅游消费市场治理联盟,筹划和实施在市场管理、监督协调、消费引导、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区域协同。二是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强化川渝“智慧315”消费维权政府协同平台制度化建设,形成市场治理的沟通常态、监管有力的联动维权体系。通过对旅游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协同建设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消费市场共治格局。

刘德奉: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是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的重要抓手。一要认真落实好《规划》中关于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任务。《规划》从“实施消费促进计划”“提高消费便利化水平”“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任务、目标、要求,这是川渝两地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南和依据,要逐一细化,落实到位。二要充分认识服务质量提升是综合环境的系统性质量提升。从文化实体建设、旅游载体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人文素质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提升,既要达到服务有质量,还要做到服务讲文明。三要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搭建川渝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监测平台,推动巴蜀文化旅游业服务质量提升。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

2022-06-09 09:31:32 来源: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 朱涛

●对话嘉宾: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副院长、教授 郭凌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 刘德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引领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我国文化和旅游新发展空间、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增长极的重大举措。川渝如何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围绕这一主题,重庆日报约请了川渝两地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编者

建设具有国际范和巴蜀味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主持人:重庆、成都该怎样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郭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具有很强的消费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区。重庆、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要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又要重点突出特色培育优势。首先要突出重庆、成都的城市特色,培育城市建设的差异化优势。如重庆有“魔幻之都”“美食之都”“温泉之都”美名,成都有“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美誉,这些都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良好基础。要抓住两地差异性、发挥成渝特色、进行优势互补,夯实建设基础。其次要加快推进成渝共建,打造巴蜀整体特色,培育区域文化优势。成渝地区一衣带水,地缘相亲;文化血脉同根同源,互相借鉴。要通过成渝文化发展合作,夯实成渝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底蕴,凝聚建设的精神力量。再次要依托已有城市基础,夯实消费市场优势。瞄准国际化消费需求,通过消费载体建设和消费场景营造,打造文旅地标、引爆消费新触点,构建国际化的消费市场优势。

刘德奉: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抓住文化这个根本。重庆和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把巴蜀文化消费作为核心。重庆要打好“巴文化牌”,成都要打好“蜀文化牌”,着力把文化传统、文化遗产、文化环境、民俗风情转化为文化消费产品,让人们在消费中体验文化、感知文化、享受文化。其次要着力于产品的国际化、时尚化。必须树立消费者意识,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高雅的有品质的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巴蜀文化特质的国际性消费空间,就要有国际性的产品观念、国际性的文化内涵、国际性的服务意识。要推进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符合当代人审美思维和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再次要把“双核”变成“一核”。《规划》在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了“双核驱动”的理念,即发挥“重庆都市核”“成都都市核”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我们要落实这一要求,着力把“双核”变成“一核”,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力量,采取系统化的宣传、服务、保障措施,尊重和发展各自的文化消费核质。

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

主持人:在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多元业态方面,川渝该从哪些方面协同推进?

郭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文旅产业是川渝两地共有的优势领域,体现着两地地理连接的自然属性,营造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丰富了消费多元化业态,是川渝协同推进文旅产业、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的重要抓手。一是深度挖掘巴蜀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资源。基于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消费场景,贴近川渝居民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激发双城文旅消费内需。二是通过“文旅+X+新场景”引领消费业态。川渝两地要通过通道口岸合作,提高区域内联外通水平,创新“文旅+X+新场景”形式,丰富业态层次、建设消费载体,引领业态多元化。三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除了传统商贸、旅游、餐饮、文化、会展、康养等优势产业外,还要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消费场景展示,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动文旅消费融合发展。

刘德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一要大力推动消费新场景的不断涌现。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是文化和旅游消费不断创新发展的产物。川渝两地各级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发展消费新场景,鼓励打造一批彰显巴蜀生活美学的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和业态。二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消费新场景的主体在市场,活力在企业。要协同推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和新型消费发展壮大,出台鼓励政策,从资金帮扶、审批优化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浓厚发展环境。三要着力培养和吸纳专业人才。消费新场景的核心在创意,创意的根本在人才。川渝两地各级政府应当把培养和吸纳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组织专业人才培训,对有新创意、新贡献、新成就的人才给予充分关照,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川渝创新创业。

实施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主持人:川渝两地该如何实施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协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郭凌:在实施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的核心在于深化消费市场的共治体系建设。一是强化跨川渝消费市场共治的区域联动。探索建立川渝城市旅游消费市场治理联盟,筹划和实施在市场管理、监督协调、消费引导、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区域协同。二是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强化川渝“智慧315”消费维权政府协同平台制度化建设,形成市场治理的沟通常态、监管有力的联动维权体系。通过对旅游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协同建设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消费市场共治格局。

刘德奉: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是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的重要抓手。一要认真落实好《规划》中关于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任务。《规划》从“实施消费促进计划”“提高消费便利化水平”“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并提出了一系列任务、目标、要求,这是川渝两地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南和依据,要逐一细化,落实到位。二要充分认识服务质量提升是综合环境的系统性质量提升。从文化实体建设、旅游载体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人文素质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提升,既要达到服务有质量,还要做到服务讲文明。三要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搭建川渝地区文化和旅游服务监测平台,推动巴蜀文化旅游业服务质量提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