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巴渝新篇章④|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谱写巴渝新篇章④|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6-20

记者 陈维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初夏,走上广阳岛,一幅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广阳岛四周,一江碧水浩浩荡荡向东流,下游不远处,果园港一片繁忙。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港等地考察,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生态画“红线”——“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随后,广阳岛所有开发项目被叫停。经过四年的自然恢复和两年多的生态修复,如今的广阳岛已变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不仅仅是广阳岛,6年来,重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同保护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既是重庆担起“上游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

嘉陵江畔的缙云山脉,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绿色屏障。

一段时间来,由于无序开发,缙云山生态遭到局部破坏。随后,重庆对缙云山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规建筑,实施生态搬迁,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升级,逐渐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底的45.4%提高到54.5%。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起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8个,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5.4%。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黑叶猴、林麝、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保护修复的同时,铁腕治污也从未停止。

群山之下的江津区德感街道长冲社区,这里的长冲渔场曾年产罗非鱼等苗种1亿尾、商品鱼197万余公斤,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黑臭养殖废水直排璧南河。

为改善璧南河水质,江津区决定关闭长冲渔场,并对长冲渔场开展清淤、种植莲藕修复生态等综合治理。如今,每天8万立方米温泉水经太平桥河沟补给璧南河,璧南河相关断面水质也已提升至Ⅲ类。

不仅如此,重庆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长”制,率先颁布河长制地方法规《重庆市河长制条例》,统筹推进责任河流治理保护。

同时,川渝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川渝交界处,曾经水质常年为劣Ⅴ类的铜钵河国控牛角滩断面水质,已稳定在Ⅲ类以上。

变化,源于2020年9月3日,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达州、梁平两地相关部门联合对跨界河流铜钵河进行巡查,并签订《铜钵河联防联治协议》,共同投入6.89亿元实施57个项目,推进铜钵河水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20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为优,122条河流218个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类、Ⅳ类和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4.5%、5.0%和0.5%,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占98.2%。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良好生态环境都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围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协同推动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以山水为骨架,绿色为基底,逐步构建起全域城乡一体化绿色空间格局,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巴山渝水间,一个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丽家园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绿意环绕让城市更宜居——

6月,云阳33公里环湖绿道草木葳蕤,碧绿的长江江水蜿蜒而过。这条沿云阳城区长江两岸修建的生态绿道贯通前,沿江区域曾有好几家养殖场,乱搭乱建的钢架棚随处可见,一些居民还在岸边圈地种菜。2018年,环湖绿道建设步入“快车道”,当地政府做好岸线腾退工作,打造出一条条景观绿带,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提升。

重庆依山傍水,以此为依托,重庆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和建成区的绿地布局,搭建起山水相依的绿地通廊,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花香”的城市生态。

田园“新画卷”,乡村让人更向往——

农村要美,必须加强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让美丽乡村成为重庆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重庆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扮靓了乡村村容村貌,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大美重庆留住了游客匆匆的脚步——

奔腾而来的长江、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形成重庆中心城区独特的“两江四岸”城市空间格局。

3000年建城史,造就了一座山水底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水而居、因水而兴,“两江四岸”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

重庆以“两江四岸”作为城市发展主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江、岛、岸、城空间关系,修复生态水岸、营造亲水空间、提升滨江产业、传承历史文脉,朝着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阔步前行。

城市“颜值”的提升,让重庆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城市之一,也让旅游业成为重庆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旅游业收入占GDP的28%。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长江,是物流大通道,也是生态大动脉。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坐落长江之滨的重庆涪陵区如今换了模样。

以前,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在江边设厂,副产物磷石膏堆积如山,经济效益让企业和地方政府一度难以割舍。2019年10月,涪陵化工全面关停老厂区,生态修复废渣场。

昔日“灰漫天”,如今“花满园”——涪陵化工老厂区变成了深受市民喜爱的滨江公园,小桥流水,满目青翠。

不仅是涪陵,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曾因硫铁矿开采导致土壤和水质侵蚀,方圆10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经过多年修复治理,如今这片区域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0%,还变成了AAAA级景区。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赏心悦目的绿水青山就能转化为助农增收的经济财富。

截至目前,重庆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1728万亩、竹林500万亩;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县6个、国家森林乡村156个、绿色示范村1570个、森林人家3700多家、森林康养基地31个。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662亿元,递增到2020年的1505亿元,年平均增长17.9%,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现双赢。

保护生态与发展产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要打通两者间的转化路径,关键在于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指引,实现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不断激活绿水青山的富民效应。

城口的“森林人家”农家乐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钻进当地大山,住在“森林人家”,避暑、休闲,体验绿色原生态之美;酉阳两罾乡依托金丝楠木,建成了金丝楠木乡村旅游景区,并与重庆巴渝民宿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18栋独具巴渝风貌的民宿,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南川山王坪镇立足特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了以中药材、高山中蜂蜜、乡村旅游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以黑叶猴文化为核心,深耕一苦、一甜、一游三大特色产业……重庆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同时,正不断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正在建设花园式港口。”6年前总书记在果园港考察时的情形,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船舶停靠果园港,可使用岸电,减少因发电产生的噪声和废气;港口负责接收处理船上污染物,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建成封闭式运货廊道,扬尘明显减少……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重庆必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巴渝大地,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谱写巴渝新篇章④|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22-06-20 05:55:57 来源:

记者 陈维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初夏,走上广阳岛,一幅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广阳岛四周,一江碧水浩浩荡荡向东流,下游不远处,果园港一片繁忙。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港等地考察,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生态画“红线”——“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随后,广阳岛所有开发项目被叫停。经过四年的自然恢复和两年多的生态修复,如今的广阳岛已变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不仅仅是广阳岛,6年来,重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同保护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既是重庆担起“上游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

嘉陵江畔的缙云山脉,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绿色屏障。

一段时间来,由于无序开发,缙云山生态遭到局部破坏。随后,重庆对缙云山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规建筑,实施生态搬迁,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升级,逐渐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底的45.4%提高到54.5%。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起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8个,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5.4%。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黑叶猴、林麝、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保护修复的同时,铁腕治污也从未停止。

群山之下的江津区德感街道长冲社区,这里的长冲渔场曾年产罗非鱼等苗种1亿尾、商品鱼197万余公斤,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黑臭养殖废水直排璧南河。

为改善璧南河水质,江津区决定关闭长冲渔场,并对长冲渔场开展清淤、种植莲藕修复生态等综合治理。如今,每天8万立方米温泉水经太平桥河沟补给璧南河,璧南河相关断面水质也已提升至Ⅲ类。

不仅如此,重庆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长”制,率先颁布河长制地方法规《重庆市河长制条例》,统筹推进责任河流治理保护。

同时,川渝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川渝交界处,曾经水质常年为劣Ⅴ类的铜钵河国控牛角滩断面水质,已稳定在Ⅲ类以上。

变化,源于2020年9月3日,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达州、梁平两地相关部门联合对跨界河流铜钵河进行巡查,并签订《铜钵河联防联治协议》,共同投入6.89亿元实施57个项目,推进铜钵河水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20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为优,122条河流218个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类、Ⅳ类和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4.5%、5.0%和0.5%,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占98.2%。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良好生态环境都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围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协同推动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以山水为骨架,绿色为基底,逐步构建起全域城乡一体化绿色空间格局,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巴山渝水间,一个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丽家园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绿意环绕让城市更宜居——

6月,云阳33公里环湖绿道草木葳蕤,碧绿的长江江水蜿蜒而过。这条沿云阳城区长江两岸修建的生态绿道贯通前,沿江区域曾有好几家养殖场,乱搭乱建的钢架棚随处可见,一些居民还在岸边圈地种菜。2018年,环湖绿道建设步入“快车道”,当地政府做好岸线腾退工作,打造出一条条景观绿带,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提升。

重庆依山傍水,以此为依托,重庆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和建成区的绿地布局,搭建起山水相依的绿地通廊,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花香”的城市生态。

田园“新画卷”,乡村让人更向往——

农村要美,必须加强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让美丽乡村成为重庆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厕改水、修路通渠、植绿增景,重庆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扮靓了乡村村容村貌,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大美重庆留住了游客匆匆的脚步——

奔腾而来的长江、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形成重庆中心城区独特的“两江四岸”城市空间格局。

3000年建城史,造就了一座山水底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水而居、因水而兴,“两江四岸”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

重庆以“两江四岸”作为城市发展主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江、岛、岸、城空间关系,修复生态水岸、营造亲水空间、提升滨江产业、传承历史文脉,朝着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阔步前行。

城市“颜值”的提升,让重庆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城市之一,也让旅游业成为重庆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旅游业收入占GDP的28%。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长江,是物流大通道,也是生态大动脉。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坐落长江之滨的重庆涪陵区如今换了模样。

以前,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在江边设厂,副产物磷石膏堆积如山,经济效益让企业和地方政府一度难以割舍。2019年10月,涪陵化工全面关停老厂区,生态修复废渣场。

昔日“灰漫天”,如今“花满园”——涪陵化工老厂区变成了深受市民喜爱的滨江公园,小桥流水,满目青翠。

不仅是涪陵,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曾因硫铁矿开采导致土壤和水质侵蚀,方圆10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经过多年修复治理,如今这片区域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0%,还变成了AAAA级景区。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赏心悦目的绿水青山就能转化为助农增收的经济财富。

截至目前,重庆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1728万亩、竹林500万亩;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县6个、国家森林乡村156个、绿色示范村1570个、森林人家3700多家、森林康养基地31个。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662亿元,递增到2020年的1505亿元,年平均增长17.9%,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现双赢。

保护生态与发展产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要打通两者间的转化路径,关键在于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指引,实现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不断激活绿水青山的富民效应。

城口的“森林人家”农家乐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钻进当地大山,住在“森林人家”,避暑、休闲,体验绿色原生态之美;酉阳两罾乡依托金丝楠木,建成了金丝楠木乡村旅游景区,并与重庆巴渝民宿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18栋独具巴渝风貌的民宿,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南川山王坪镇立足特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了以中药材、高山中蜂蜜、乡村旅游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以黑叶猴文化为核心,深耕一苦、一甜、一游三大特色产业……重庆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同时,正不断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正在建设花园式港口。”6年前总书记在果园港考察时的情形,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船舶停靠果园港,可使用岸电,减少因发电产生的噪声和废气;港口负责接收处理船上污染物,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建成封闭式运货廊道,扬尘明显减少……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重庆必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巴渝大地,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责任编辑: 李辉]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