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万人次观展 作品尽显时代之新与青春之锐
“开放的六月”艺动山城
6月1日,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2022毕业生作品展现场,观众正在观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记者 韩毅
20多万人次走进美术馆,感受艺术的魅力;上千名青年学子的近万件作品,尽展时代之“新”与青春之“锐”……6月25日,“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2022毕业生作品展线下展圆满闭幕。这场尽显视觉之美、空间之美、生活之美的盛会,已成为重庆的一张响亮的文化艺术名片。
全城共享
20万人次“打卡”美术馆
6月25日,“开放的六月”展览最后一天,重庆日报记者在虎溪公社展场看到,仍有大量市民排队预约观展。展厅内,观展者三五成群,围着画作品头论足。
“我是‘开放的六月’的忠实粉丝,每年都会抽空来看。”家住渝北区冉家坝新城丽都小区的涂小欣称,以前她是一个人看展览,今年还多了一个小跟班——3岁的女儿,她希望女儿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
“除了本地市民,还有不少外地人专程过来看展览,他们中既有普通艺术爱好者,也不乏收藏界、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展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数据显示,本次展览的线下展,共计展出四川美术学院4个一级学科和24个本科专业,上千人毕业生的近万件作品。展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虎溪公社、重庆当代美术馆三个展馆同时进行,共计吸引20余万人次观展。
青春之锐
努力探寻艺术的前沿方向
一场艺术作品展为何有如此吸引力?
“相比其他艺术展览,‘开放的六月’是毕业生作品展,在这些作品中,有的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尽显时代之新与青春之锐,展现了年轻人活跃的艺术思维、多元的形式语言和大胆的创造想象,可以发现和挖掘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重庆锦瑟画廊主理人张琪说。
今年油画系的学生主要以具象写实油画、综合绘画、观念与媒介实验为创作方向。在全球化与大数据的背景下,新技术和新媒介无所不尽其能,扮演了极具可视性和可读性的“他者”。
雕塑系学生的作品重点从跨媒介、具象、景观、器物四个方向进行了呈现。作品从具体的“物”出发,让闪光的“想法”生成于创作的过程中,在依托于材料载体的同时,兼具后疫情时代的特点,探索了当代雕塑“重新写实”“重返公共空间”“跨媒界创作”“传统再造”四个发展方向。
设计学院则以“腹地智慧”核心理念,围绕乡村设计、智能时代、西南民族民间文化演绎、绿色可持续等选题,用作品为乡村振兴赋能。
公共艺术学院关注“城市更新·文化复兴”,围绕“艺术营城”,用艺术助力城市发展,作品聚焦“重庆美术半岛”“非遗与美好生活”“光艺术融合”“绘就中国故事”等主题,将更多的美术元素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
打造文化IP
为文化繁荣注入鲜活动力
“开放的六月”自2005年开始开展,已经成为重庆一个重要的艺术节日和文化事件。从2018年开始,“开放的六月”开启了重庆艺术大市场,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艺术品交易的资源平台,助推了重庆文化产业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唐青阳称,接下来,川美将继续秉承“面向大众的学术、面向社会的研究、面向生活的艺术”教学和创作理念,推出更多满足公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艺术普及活动,拓展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的空间,把“开放的六月”这个重庆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品牌,进一步融入重庆的城市血脉,植入重庆元素;进一步发挥艺术院校的引领优势和艺术辐射力,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庆形象的传播、城市规划和品质提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艺术产品提供、社会美育实践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以文艺引领风尚,助推重庆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