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筹备5年画展背后的乡村振兴“接力”
看着中益乡客运站大厅里观展的人群,又望了望窗外的绿水青山,杨宇振不自觉地笑了。

一场筹备5年画展背后的乡村振兴“接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6-30
中益乡场镇建筑之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中益乡场镇建筑之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30日讯(记者 秦思思)看着中益乡客运站大厅里观展的人群,又望了望窗外的绿水青山,杨宇振不自觉地笑了。

6月29日,由“乡村四时令”团队策划和组织,石柱县中益乡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多部门联合协办的《描绘乡村“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正式开展。作为策展人的杨宇振、覃琳夫妇,这场画展,他们努力了五年。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一场努力5年的画展

《描绘乡村“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有来自中益乡小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艺术学院200余名学生创作的水彩、水粉、彩铅、蜡笔等乡村绘画作品,展出作品中既包含来自城市学子记录下的乡村人居环境与人文风情,也蕴含中益乡小学孩子们对自己家乡质朴的描绘与想象。

策展人杨宇振和覃琳夫妇,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教师,从2017年开始,二人便开始负责中益乡场镇的总体规划设计和主要公共建筑设计。

“2017年我们进入中益乡,通过规划和设计参与脱贫攻坚。”杨宇振回忆,从石柱县到中益乡的路不容易走。团队刚到中益场镇时是个阴天,围绕着场镇的几面都是耸立的大山,山顶上云雾缭绕,老场镇坐落在两河之交的一块坡地上,两条河不大但河水很清,村民说夏天大雨时会突然涨起来,有时还会漫过河岸......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乡村公共建筑规划,并不简单,规划设计既要发掘、理解、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又需要满足当下的现实需求。为此,杨宇振夫妇构想,中益乡场镇的规划,既要适应扶贫和发展的需要,也要完好地保留住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针对中益乡发展需求,重庆大学组建多学院跨专业的乡村实践服务“乡村四时令”公益团队,而杨宇振便是团队主要负责人。从2017年以来,该团队负责中益场镇的总体规划设计和主要公共建筑设计。通过创造性的规划与设计,2021年底,已打造出融全乡综合发展核心和旅游服务型乡镇中心为一体的特色中益场镇。

现如今,场镇上有多个公共服务设施与空间:两座以“感恩”主题和“蜂巢”造型建设的步行桥,把两村三处的人们连接起来,成为村民散步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贸市场按照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设计,曾有几十对新人一起在这个大屋顶下结婚,也是村民平时晾谷子、菜头的最佳场地;游客接待中心开放式大屋顶下,既可以接待游客用餐,也可坐在这里眺望青翠远山、听潺潺流水,开展文艺演出;充满奇思妙想的蜜蜂博物馆,成了场镇上的打卡点。

《描绘乡村“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也是中益乡场镇迎来的首场画展。

重庆大学学生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重庆大学学生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接下来,“建一座桥”

随着场镇建设的成熟,团队面临新时期的新问题:怎么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团队多次讨论的结果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融通城乡资源,就像“建一座桥”。团队一方面通过将城市“优质资源”连接到中益场镇,另一方面挖掘中益“乡村之美”展现给城市,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流通,助力中益乡实现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多措并举探索乡村振兴之路。重庆大学构建了“一二三六”精准扶贫模式,依靠“互联网+”和“大学+扶贫”两轮驱动,形成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校地共赢三位一体格局。

展览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展览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学斌表示,未来,重庆大学将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寒暑期“返乡”“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共创共建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上下功夫,助力巩固攻坚成果。

展览当天,重庆大学“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也在中益乡挂牌。杨宇振表示,下一步,作为系列公益活动的后续支持计划之一,重庆大学作为“教育部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师生们还将把川剧艺术送到中益乡,带领村民和当地师生共同传承这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此外,“乡村四时令”团队还将持续通过策划和组织“城乡连结”的文化事件,活化和赋能乡村空间,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与文化氛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一场筹备5年画展背后的乡村振兴“接力”

2022-06-30 23:18:21 来源:
中益乡场镇建筑之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中益乡场镇建筑之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30日讯(记者 秦思思)看着中益乡客运站大厅里观展的人群,又望了望窗外的绿水青山,杨宇振不自觉地笑了。

6月29日,由“乡村四时令”团队策划和组织,石柱县中益乡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多部门联合协办的《描绘乡村“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正式开展。作为策展人的杨宇振、覃琳夫妇,这场画展,他们努力了五年。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一场努力5年的画展

《描绘乡村“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有来自中益乡小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艺术学院200余名学生创作的水彩、水粉、彩铅、蜡笔等乡村绘画作品,展出作品中既包含来自城市学子记录下的乡村人居环境与人文风情,也蕴含中益乡小学孩子们对自己家乡质朴的描绘与想象。

策展人杨宇振和覃琳夫妇,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教师,从2017年开始,二人便开始负责中益乡场镇的总体规划设计和主要公共建筑设计。

“2017年我们进入中益乡,通过规划和设计参与脱贫攻坚。”杨宇振回忆,从石柱县到中益乡的路不容易走。团队刚到中益场镇时是个阴天,围绕着场镇的几面都是耸立的大山,山顶上云雾缭绕,老场镇坐落在两河之交的一块坡地上,两条河不大但河水很清,村民说夏天大雨时会突然涨起来,有时还会漫过河岸......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画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乡村公共建筑规划,并不简单,规划设计既要发掘、理解、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又需要满足当下的现实需求。为此,杨宇振夫妇构想,中益乡场镇的规划,既要适应扶贫和发展的需要,也要完好地保留住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针对中益乡发展需求,重庆大学组建多学院跨专业的乡村实践服务“乡村四时令”公益团队,而杨宇振便是团队主要负责人。从2017年以来,该团队负责中益场镇的总体规划设计和主要公共建筑设计。通过创造性的规划与设计,2021年底,已打造出融全乡综合发展核心和旅游服务型乡镇中心为一体的特色中益场镇。

现如今,场镇上有多个公共服务设施与空间:两座以“感恩”主题和“蜂巢”造型建设的步行桥,把两村三处的人们连接起来,成为村民散步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贸市场按照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设计,曾有几十对新人一起在这个大屋顶下结婚,也是村民平时晾谷子、菜头的最佳场地;游客接待中心开放式大屋顶下,既可以接待游客用餐,也可坐在这里眺望青翠远山、听潺潺流水,开展文艺演出;充满奇思妙想的蜜蜂博物馆,成了场镇上的打卡点。

《描绘乡村“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也是中益乡场镇迎来的首场画展。

重庆大学学生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重庆大学学生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接下来,“建一座桥”

随着场镇建设的成熟,团队面临新时期的新问题:怎么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团队多次讨论的结果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融通城乡资源,就像“建一座桥”。团队一方面通过将城市“优质资源”连接到中益场镇,另一方面挖掘中益“乡村之美”展现给城市,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流通,助力中益乡实现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多措并举探索乡村振兴之路。重庆大学构建了“一二三六”精准扶贫模式,依靠“互联网+”和“大学+扶贫”两轮驱动,形成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校地共赢三位一体格局。

展览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展览作品。华龙网- 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学斌表示,未来,重庆大学将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寒暑期“返乡”“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共创共建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上下功夫,助力巩固攻坚成果。

展览当天,重庆大学“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也在中益乡挂牌。杨宇振表示,下一步,作为系列公益活动的后续支持计划之一,重庆大学作为“教育部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师生们还将把川剧艺术送到中益乡,带领村民和当地师生共同传承这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此外,“乡村四时令”团队还将持续通过策划和组织“城乡连结”的文化事件,活化和赋能乡村空间,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与文化氛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一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