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眼”落地重庆 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
7月9日,记者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获悉,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正加快建设。

“中国复眼”落地重庆 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7-09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来源: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赵鹏 首席记者 佘振芳)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地球的生命从何而来?这些“地球之谜”都与小行星有关。如今,对小行星的监测装置——“中国复眼”正在重庆加快建设。

7月9日,记者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获悉,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正加快建设。其中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预计将于9月完成雷达开机探测,二期项目已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来源: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
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供图

该项目预期作用距离达到1.5亿公里,将是世界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也将是世界首部具备三维成像/形变监测的深空雷达。

据了解,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由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将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高分辨率观测近地/主带小行星、航天器、月球、金星和火星等类地行星以及木星卫星等深空域目标,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并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科技创新研究。

“我国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叫‘中国天眼’,我们给这个雷达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中国复眼’。”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解释说,之所以叫“中国复眼”,是因为像昆虫的复眼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一样,它是用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同时也意为“中国复兴之眼”。与“中国天眼”不同,“中国复眼”对于电磁波是自发自收的,即自己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小行星对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因此能观测到小行星。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来源:两江协同创新区)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据介绍,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由4部16米孔径雷达组成,用于验证雷达体制和关键技术可行性,可实现月球三维成像,现已启动建设。

第二期“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研项目”,将建设25部至36部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每一部的天线有25米口径,可实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完成深空雷达探测与成像的演示验证,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12月,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正式动工。目前,试验场已具备设备进场安装条件,2部雷达设备已于2022年6月1日进场架设安装,目前已完成天线吊装,正在进行伺服分系统调试,预计将于9月完成雷达开机探测。

此外,一期雷达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已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已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今年年初,二期项目正式启动选址工作,经两江新区推荐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提交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申报材料。7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研项目”。

龙腾告诉记者,二期项目可以看到上千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把这个雷达建好之后,“我们相信,重庆会成为世界小行星研究之都。”项目落户云阳后,将融合地质、天文、航空航天、生态旅游、大数据应用与发展为一体进行建设发展,以国际合作交流、科技旅游配套为目标,力争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科学、科普和科创中心。

龙腾表示,未来还将在重庆选址建设第三期“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期作用距离达到1.5亿公里,将是世界观测距离最远的雷达,能够实现内太阳系天体高精度主动观测,也将是世界首部具备三维成像和形变监测的深空雷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中国复眼”落地重庆 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

2022-07-09 18:01:53 来源: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来源: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赵鹏 首席记者 佘振芳)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地球的生命从何而来?这些“地球之谜”都与小行星有关。如今,对小行星的监测装置——“中国复眼”正在重庆加快建设。

7月9日,记者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获悉,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正加快建设。其中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预计将于9月完成雷达开机探测,二期项目已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来源: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
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供图

该项目预期作用距离达到1.5亿公里,将是世界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也将是世界首部具备三维成像/形变监测的深空雷达。

据了解,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由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将构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高分辨率观测近地/主带小行星、航天器、月球、金星和火星等类地行星以及木星卫星等深空域目标,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并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科技创新研究。

“我国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叫‘中国天眼’,我们给这个雷达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中国复眼’。”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解释说,之所以叫“中国复眼”,是因为像昆虫的复眼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一样,它是用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同时也意为“中国复兴之眼”。与“中国天眼”不同,“中国复眼”对于电磁波是自发自收的,即自己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小行星对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因此能观测到小行星。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来源:两江协同创新区)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据介绍,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由4部16米孔径雷达组成,用于验证雷达体制和关键技术可行性,可实现月球三维成像,现已启动建设。

第二期“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研项目”,将建设25部至36部高分辨率分布式雷达,每一部的天线有25米口径,可实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完成深空雷达探测与成像的演示验证,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12月,位于两江龙兴新城的一期项目正式动工。目前,试验场已具备设备进场安装条件,2部雷达设备已于2022年6月1日进场架设安装,目前已完成天线吊装,正在进行伺服分系统调试,预计将于9月完成雷达开机探测。

此外,一期雷达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已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已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今年年初,二期项目正式启动选址工作,经两江新区推荐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提交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申报材料。7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研项目”。

龙腾告诉记者,二期项目可以看到上千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把这个雷达建好之后,“我们相信,重庆会成为世界小行星研究之都。”项目落户云阳后,将融合地质、天文、航空航天、生态旅游、大数据应用与发展为一体进行建设发展,以国际合作交流、科技旅游配套为目标,力争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科学、科普和科创中心。

龙腾表示,未来还将在重庆选址建设第三期“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期作用距离达到1.5亿公里,将是世界观测距离最远的雷达,能够实现内太阳系天体高精度主动观测,也将是世界首部具备三维成像和形变监测的深空雷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郭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