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大“沙漠土壤化”技术迈入产业化 已签约2个项目,涉及13万亩沙漠和戈壁
7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交通大学获悉,经过5年大规模中试后,该校易志坚教授团队研发的原创性理论和成套技术——“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于今年初开始产业化推广,截至目前已签约2个产业化推广项目,涉及13万亩沙漠和戈壁。

重庆交大“沙漠土壤化”技术迈入产业化 已签约2个项目,涉及13万亩沙漠和戈壁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7-11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志峰)7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交通大学获悉,经过5年大规模中试后,该校易志坚教授团队研发的原创性理论和成套技术——“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于今年初开始产业化推广,截至目前已签约2个产业化推广项目,涉及13万亩沙漠和戈壁。

“传统治沙技术本质上是‘固沙’,‘沙漠土壤化’技术的本质是‘变土’。”易志坚说,“土壤化”后的沙子,具有与土壤类似的性质,是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它不仅能防沙固沙,而且能生长各种植物,节水保肥,可持续性强,具有防沙固沙与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

目前,“沙漠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在我国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若尔盖草原、西沙岛礁、厦门海岛等地进行了规模化试验,还在阿联酋和非洲撒哈拉沙漠等不同沙漠立地条件下进行了规模化试验,实施面积共达1.7万亩。

易志坚表示,广泛的试验显示,经“土壤化”改造的沙漠保水保肥,灌溉量比当地农地还低;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和产量普遍高于当地农地。

据介绍,在新疆和田进行的试验显示,御谷狼尾草牧草亩产6-10吨,亩产值超3000元;在内蒙古阿拉善的试验数据显示,高粱平均亩产达789公斤,萝卜亩产8000-13000公斤,辣椒亩产2500-3000公斤,番茄亩产6000-10000公斤,部分果蔬类产值超过6000元/亩。

易志坚透露,今年其团队拟将“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在3000亩沙漠进行应用,涉及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方,将通过与当地合作进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交大“沙漠土壤化”技术迈入产业化 已签约2个项目,涉及13万亩沙漠和戈壁

2022-07-11 09:39:35 来源: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志峰)7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交通大学获悉,经过5年大规模中试后,该校易志坚教授团队研发的原创性理论和成套技术——“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于今年初开始产业化推广,截至目前已签约2个产业化推广项目,涉及13万亩沙漠和戈壁。

“传统治沙技术本质上是‘固沙’,‘沙漠土壤化’技术的本质是‘变土’。”易志坚说,“土壤化”后的沙子,具有与土壤类似的性质,是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它不仅能防沙固沙,而且能生长各种植物,节水保肥,可持续性强,具有防沙固沙与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

目前,“沙漠土壤化”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在我国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若尔盖草原、西沙岛礁、厦门海岛等地进行了规模化试验,还在阿联酋和非洲撒哈拉沙漠等不同沙漠立地条件下进行了规模化试验,实施面积共达1.7万亩。

易志坚表示,广泛的试验显示,经“土壤化”改造的沙漠保水保肥,灌溉量比当地农地还低;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和产量普遍高于当地农地。

据介绍,在新疆和田进行的试验显示,御谷狼尾草牧草亩产6-10吨,亩产值超3000元;在内蒙古阿拉善的试验数据显示,高粱平均亩产达789公斤,萝卜亩产8000-13000公斤,辣椒亩产2500-3000公斤,番茄亩产6000-10000公斤,部分果蔬类产值超过6000元/亩。

易志坚透露,今年其团队拟将“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在3000亩沙漠进行应用,涉及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方,将通过与当地合作进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