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聚焦”为奋力书写新篇章贡献力量
市第六次党代会着眼重庆未来发展,描绘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的美好图景,同时对高等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坚持“四个聚焦”为奋力书写新篇章贡献力量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7-28

康骞

市第六次党代会着眼重庆未来发展,描绘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的美好图景,同时对高等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重庆理工大学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植根巴渝沃土,坚持与重庆发展同向同行,努力答好时代之问、发展之问。

聚焦产业链升级,拓展学科专业切合面。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产业链的完善要靠学科来支撑。学校将紧盯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契合产业布局的学科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重点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双碳”等学科专业,加快提升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质量,带动传统学科专业改造升级。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为抓手,推动校区学院架构调整,搭建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数据对接平台,增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适应性。建立招生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联动机制,开展学科专业与区域发展需求匹配度评估,推进新增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招生计划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的学科专业倾斜,着力构建契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聚焦教育链优化,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市第六次党代会把“科教实力显著提升”列入重庆未来发展的六大目标之一,明确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更多成果,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各领域人才竞相涌现”。重庆科教实力的提升与教育链的整体优化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密不可分。作为重庆市首批及第二批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学校将以“四新”建设为抓手,加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探索建立新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新型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协同育人优势,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与科研协同机制,建好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特色软件学院等新型二级学院,努力打造重庆市产业学院标杆。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等;建立产教对话制度,出台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与知名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先进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运营体系、技术体系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人才链支撑,提高队伍建设驱动力。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学校着眼重庆市人才发展需求,确立了“建设重庆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的目标,出台了“人才工作二十条”及配套制度,将以政策为驱动,深化教育考核评价改革,完善代表作和标志性成果评价体系,探索长周期评价和分类评价,调整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对于深度融入我市产业链的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通过高端人才引进及特色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扩容师资力量。深化人才评价改革,自主设置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等新的岗位类型,提高产教融合和建言献策在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奖中的权重。充分利用“中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对接平台”,加大教师交流、进修、访学、挂职力度,着力加快培养大批优秀师资。完善考核激励体系,严格人才聘期考核和岗位管理,建立人才流失补偿机制,完善绩效评价,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确保教师安身安心立业。

聚焦创新链引领,提高科技发展贡献度。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重庆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和智力的集聚地,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要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结题备案制等改革试点,积极布局基础研究项目,探索“长周期”管理评价模式和“揭榜挂帅”竞争性立项机制。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有关规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科技成果产权或长期使用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促使更多创新成果在重庆转化落地。要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特色,进一步整合优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创谷、文化产业园等创业孵化载体,加快建设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增强智库建设力度,着眼大局大势,对决策咨询研究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学校智库平台和专家学者开展长期性、跟踪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高咨政服务能力。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坚持“四个聚焦”为奋力书写新篇章贡献力量

2022-07-28 09:09:27 来源:

康骞

市第六次党代会着眼重庆未来发展,描绘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的美好图景,同时对高等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重庆理工大学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植根巴渝沃土,坚持与重庆发展同向同行,努力答好时代之问、发展之问。

聚焦产业链升级,拓展学科专业切合面。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产业链的完善要靠学科来支撑。学校将紧盯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契合产业布局的学科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重点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双碳”等学科专业,加快提升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质量,带动传统学科专业改造升级。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为抓手,推动校区学院架构调整,搭建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数据对接平台,增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适应性。建立招生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联动机制,开展学科专业与区域发展需求匹配度评估,推进新增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招生计划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成效显著的学科专业倾斜,着力构建契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聚焦教育链优化,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市第六次党代会把“科教实力显著提升”列入重庆未来发展的六大目标之一,明确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更多成果,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各领域人才竞相涌现”。重庆科教实力的提升与教育链的整体优化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密不可分。作为重庆市首批及第二批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学校将以“四新”建设为抓手,加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探索建立新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新型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协同育人优势,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与科研协同机制,建好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特色软件学院等新型二级学院,努力打造重庆市产业学院标杆。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等;建立产教对话制度,出台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与知名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先进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运营体系、技术体系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人才链支撑,提高队伍建设驱动力。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学校着眼重庆市人才发展需求,确立了“建设重庆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的目标,出台了“人才工作二十条”及配套制度,将以政策为驱动,深化教育考核评价改革,完善代表作和标志性成果评价体系,探索长周期评价和分类评价,调整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对于深度融入我市产业链的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通过高端人才引进及特色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扩容师资力量。深化人才评价改革,自主设置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等新的岗位类型,提高产教融合和建言献策在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奖中的权重。充分利用“中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对接平台”,加大教师交流、进修、访学、挂职力度,着力加快培养大批优秀师资。完善考核激励体系,严格人才聘期考核和岗位管理,建立人才流失补偿机制,完善绩效评价,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确保教师安身安心立业。

聚焦创新链引领,提高科技发展贡献度。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重庆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和智力的集聚地,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要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结题备案制等改革试点,积极布局基础研究项目,探索“长周期”管理评价模式和“揭榜挂帅”竞争性立项机制。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有关规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科技成果产权或长期使用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促使更多创新成果在重庆转化落地。要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特色,进一步整合优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创谷、文化产业园等创业孵化载体,加快建设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增强智库建设力度,着眼大局大势,对决策咨询研究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学校智库平台和专家学者开展长期性、跟踪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高咨政服务能力。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