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重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综述
“这是我们大足黑山羊做成的火锅,味道鲜美还操作方便,喜欢的网友赶紧点下方的小黄车,囤起来吧。”7月29日17时30分,“重庆味道·佰红仟品”数字乡村直播节大足专场正式开始,大足黑山羊系列自嗨锅等特色农产品在主播的推荐下,轮番“上新”,让屏幕前的网友轻松“捡[~公式~]活”。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重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综述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8-03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重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综述1

4月8日,万州区甘宁镇同鑫农业园番茄数字工厂,工作人员正在对数字工厂进行日常维护。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重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综述2

6月9日,黔江区“互联网”社会扶贫基地,“农掌柜”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正在将本地农产品装袋,准备发往全国各地。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记者 栗园园 实习生 张永霖

“这是我们大足黑山羊做成的火锅,味道鲜美还操作方便,喜欢的网友赶紧点下方的小黄车,囤起来吧。”7月29日17时30分,“重庆味道·佰红仟品”数字乡村直播节大足专场正式开始,大足黑山羊系列自嗨锅等特色农产品在主播的推荐下,轮番“上新”,让屏幕前的网友轻松“捡[~公式~]活”。

近年来,大足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了大足黑山羊智慧养殖平台,在黑山羊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出了黑山羊系列产品。

大足黑山羊智慧养殖平台是重庆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数字引擎”激发了乡村活力。近年来,重庆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点,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清水秀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装上“数字大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

试点示范引领

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土地分散且不规整,不具备耕作优势,一度是个“空心村”。2017年前,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一部分土地处于撂荒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村干部带领村民整治土地,全面改善耕作条件。2021年,青龙村开始实施柑橘基地智慧农业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

该项目的实施,得益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开展。

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0年,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我市渝北、巴南、荣昌、垫江、大足5区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试点工作中,各区县从基础性、标志性、代表性、引领性的项目着手,以点带面,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全面推开积累经验。

在渝北区,无人果园项目实现节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10公斤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亩均增收8000元,闯出了一条丘陵山地数字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都市近郊区发展数字乡村的范例。

巴南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利用网络数字电视将智慧农业、村务公开等功能集合到一起,着力破解乡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难题,探寻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力潜力。

荣昌区则突出数字转型,着力打造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实现生猪养殖、贩运、屠宰“一网式”实时监管,成功开创了中国生猪活体网市,为建立便捷高效、公开透明、质量可溯的超大规模禽畜活体市场提供了样板。

……

这些项目的开展,为全市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案例。在2021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阶段性评估中,渝北区排名位列全国第二,巴南区排名位列全国第七,垫江、大足、荣昌排名靠前。

提升数字基础

在试点地区示范引领下,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首要任务就是数字基础的提升。

聚焦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我市将“信息乡村”建设工程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年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电信普遍服务补助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扎实推进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应用推广试点,引导涉农信息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综合利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让农民充分享受数字发展红利。

“各位村民,请注意!下面播报一则防疫通知……”近日,走进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前峰村,村委会正在播报防疫通知,但广播声源并非来自大喇叭,而是一块小小的摄像头。

通过与重庆移动合作,像这样的摄像头,已覆盖前锋村路口、村民家中、农场等各个场景。

“自从安装摄像头后,不管我走到哪里,都能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这样就更放心了。”村民冉茂芳说,农村的瓦房,最怕刮风下暴雨,但自从院子里安装了多个摄像头后,出远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随时都能在手机上看到家中的情况。

在冉茂芳家中,如今还用上了运动手环、电子血压计等智慧产品,她笑着说:“孙子放假了过来玩,还能通过网络远程学习。”

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镇村光纤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水平,基本实现全市人口聚居自然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全市行政村通光纤率100%、4G网络覆盖率100%,农村地区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处于西部地区前列。

激发乡村活力

有了基础设施支撑,试点项目引领,近两年数字乡村项目在巴渝大地全面推进。

炎炎夏日,经过层层消毒,走进大足区石马镇的国家大足黑山羊保种场,只见每只山羊耳朵上都被装上了黄色的电子耳标。

“这就是它们的‘身份证’,记录着各自的血缘关系以及各生长阶段的指标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大足黑山羊的保种选育。”保种场负责人黄德利介绍,大足黑山羊保种选育必须防止无序杂交,近年来通过建立智慧养殖系统,配备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等设备,如今保种场种羊配种分娩率从以前的60%上升到91%,羔羊成活率由当初的80%上升为92%,存栏大足黑山羊种羊达到2000只,保种工作效率稳步提升。

在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打开“一点到户”基层治理平台,村民户情信息、政务公开情况、村民反映的问题等等一目了然。

村支书黄明感慨:“我们村村民居住分散,村干部根本顾不过来,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矛盾。但有了这个平台,村民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在系统上反映,我们就挨个解决销号,群众满意度一下就上来了,工作配合度也高了。”

市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村村旺”,通过与区县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打造“云稻米”项目,积极发展订单数字农业新模式,拓宽贡米销路;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依托农文旅融合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涵盖了乡村五大振兴所有内容,不仅方便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游客也能自助玩转“吃住行游购娱”……

一大批数字乡村项目的实施,让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乡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市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瞄准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提档升级、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化应用、乡村治理等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在推动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与应用、提升农民群众数字素养与技能、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加速推进全市数字乡村建设。

评论

数字乡村呼唤更多新农人

臧博

两小时直播,3万网友围观,最高1.8万人同时在线,放出的农产品萝卜干被抢购一空……这是重庆数字乡村直播节“风味重庆”直播间巴南专场的部分数据。直播间的两位主播,一位是被称为“花椒妹”的戴巧红,一位是巴南区首位入选“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的熊晓梅。两位新型职业农民,既扎根农村、深耕产业,身上一股乡土味儿,又大方出镜、妙语连珠,深谙数字直播“套路”。

一手扛锄头搞生产,一手拿手机搞推广。在刚结束的重庆数字乡村直播节中,这样的新农人还有不少。田间地头的好东西,过去常常受制于缺少“吆喝”、不会“吆喝”而深藏闺中人不识。如今,越来越多的巴渝新农人,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拿出乡亲们种出来的特色农产品,“种草”给天南海北的消费者们。新农人也在连续的出镜中,站上了乡村振兴的“C位”。

更多新农人,让乡村生意变得更好做。新农人之新,在于他们热爱农业,思维活跃、深谙技术,善于经营。很多时令农产品,销售窗口期就那么十天半个月,甚至只有短短几天,一旦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轻则影响售价,重则烂在地头、仓库。从生产者的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怎样让时间缩短缩短再缩短,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现代物流产业”“数字直播技术”“市场大数据分析”,此类看起来离乡村很远的“高级词”,新农人心里有数得很。开花时预热,挂果时预售,生产全过程监督,采摘、筛选、装箱、发货一条龙,消费者尝一口鲜、给出好评,乡亲们舒一口气、多挣些钱——如此场景,在巴渝大地越来越常见。

更多新农人,将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让村民变得更富,产业变得更强,乡村变得更美,离不开新农人发挥作用。新农人懂技术、有情怀、思维广、重实践,他们深耕产业要收益,紧扣时间要效益,是村民与市场间的润滑剂,是乡村产业起飞的助燃剂。新农人要成就的事业,也是村民们可以倚仗的产业,而更多的乡村产业,将创造更多家门口工作的机会,让更多村民不用远离家乡就能赚到钱。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将带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和就业岗位,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有了产业,有了就业,农民增收有了盼头,乡村振兴之路就能走得越来越顺畅。

数字乡村直播节,展示了重庆新农人的部分特长,也反映出他们身上的巨大潜力。对新农人,还需要再多一些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再多一些精神上的加油鼓劲,让更多新农人奔赴乡村,真正释放重庆乡村的数字活力,早日实现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现场特写

两农场主“打配合”卖土货

“我们巴南新农人,不仅能下地,也能拿起手机来直播。”7月30日下午,重庆数字乡村节《风味重庆》直播间人气爆棚,两个小时的巴南专场直播,围观网民近3万人,一度有1.8万人同时在线。两位来自巴南的“农场主”主播,不仅推荐了当地土特产,也分享了当农场主的故事。专场直播放出的福利农产品萝卜干,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直接将气氛推向高潮。

主播戴巧红,因为2016年起在巴南流转50余亩土地种植花椒,创建公司带动周边花椒基地及农户增产增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花椒妹”。另一位主播熊晓梅,自2005年开始从事红柠檬的种植,她创办的重庆上田生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规模已近400亩。2021年,熊晓梅还入选“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成为巴南区首个入选的新型职业农民。

“我们买食品一定要看它的配料表,你看这个配料表上面有什么?只有三种东西。”熊晓梅将“新会陈皮柠檬膏”拿到镜头前,更好地展示产品。

“让我来猜一猜,是不是有陈皮,还有我们的红柠檬,还有一个是什么?我猜不到。”花椒妹接过话茬。

“还有就是我们的冰糖,都是生态的。”熊晓梅笑着回答,继续向直播间的网民们仔细介绍原材料。

熊晓梅、花椒妹两位主播“一唱一和”,默契地打着配合,给大家“科普”筛选农产品的相关经验知识,与网友频频互动。

熊晓梅还向观众推荐了巴南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前农民对于土地是分毫必争,现在巴南推广智慧化小型农机具的应用,已初具现代农业的规模,还有数字化生猪养殖场,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现代职业农民可以在办公室通过电脑进行管理。

原定两个小时的直播,主播和网友的热情互动,不知不觉两个半小时才结束。

记者 何春阳 实习生 唐靖岚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重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综述

2022-08-03 05:49:25 来源: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重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综述1

4月8日,万州区甘宁镇同鑫农业园番茄数字工厂,工作人员正在对数字工厂进行日常维护。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重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综述2

6月9日,黔江区“互联网”社会扶贫基地,“农掌柜”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正在将本地农产品装袋,准备发往全国各地。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记者 栗园园 实习生 张永霖

“这是我们大足黑山羊做成的火锅,味道鲜美还操作方便,喜欢的网友赶紧点下方的小黄车,囤起来吧。”7月29日17时30分,“重庆味道·佰红仟品”数字乡村直播节大足专场正式开始,大足黑山羊系列自嗨锅等特色农产品在主播的推荐下,轮番“上新”,让屏幕前的网友轻松“捡[~公式~]活”。

近年来,大足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了大足黑山羊智慧养殖平台,在黑山羊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出了黑山羊系列产品。

大足黑山羊智慧养殖平台是重庆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数字引擎”激发了乡村活力。近年来,重庆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点,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清水秀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装上“数字大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

试点示范引领

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土地分散且不规整,不具备耕作优势,一度是个“空心村”。2017年前,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一部分土地处于撂荒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村干部带领村民整治土地,全面改善耕作条件。2021年,青龙村开始实施柑橘基地智慧农业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

该项目的实施,得益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开展。

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0年,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我市渝北、巴南、荣昌、垫江、大足5区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试点工作中,各区县从基础性、标志性、代表性、引领性的项目着手,以点带面,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全面推开积累经验。

在渝北区,无人果园项目实现节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10公斤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亩均增收8000元,闯出了一条丘陵山地数字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都市近郊区发展数字乡村的范例。

巴南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利用网络数字电视将智慧农业、村务公开等功能集合到一起,着力破解乡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难题,探寻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力潜力。

荣昌区则突出数字转型,着力打造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实现生猪养殖、贩运、屠宰“一网式”实时监管,成功开创了中国生猪活体网市,为建立便捷高效、公开透明、质量可溯的超大规模禽畜活体市场提供了样板。

……

这些项目的开展,为全市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案例。在2021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阶段性评估中,渝北区排名位列全国第二,巴南区排名位列全国第七,垫江、大足、荣昌排名靠前。

提升数字基础

在试点地区示范引领下,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首要任务就是数字基础的提升。

聚焦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我市将“信息乡村”建设工程纳入全市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年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电信普遍服务补助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扎实推进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应用推广试点,引导涉农信息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综合利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让农民充分享受数字发展红利。

“各位村民,请注意!下面播报一则防疫通知……”近日,走进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前峰村,村委会正在播报防疫通知,但广播声源并非来自大喇叭,而是一块小小的摄像头。

通过与重庆移动合作,像这样的摄像头,已覆盖前锋村路口、村民家中、农场等各个场景。

“自从安装摄像头后,不管我走到哪里,都能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这样就更放心了。”村民冉茂芳说,农村的瓦房,最怕刮风下暴雨,但自从院子里安装了多个摄像头后,出远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随时都能在手机上看到家中的情况。

在冉茂芳家中,如今还用上了运动手环、电子血压计等智慧产品,她笑着说:“孙子放假了过来玩,还能通过网络远程学习。”

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镇村光纤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水平,基本实现全市人口聚居自然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全市行政村通光纤率100%、4G网络覆盖率100%,农村地区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处于西部地区前列。

激发乡村活力

有了基础设施支撑,试点项目引领,近两年数字乡村项目在巴渝大地全面推进。

炎炎夏日,经过层层消毒,走进大足区石马镇的国家大足黑山羊保种场,只见每只山羊耳朵上都被装上了黄色的电子耳标。

“这就是它们的‘身份证’,记录着各自的血缘关系以及各生长阶段的指标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大足黑山羊的保种选育。”保种场负责人黄德利介绍,大足黑山羊保种选育必须防止无序杂交,近年来通过建立智慧养殖系统,配备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等设备,如今保种场种羊配种分娩率从以前的60%上升到91%,羔羊成活率由当初的80%上升为92%,存栏大足黑山羊种羊达到2000只,保种工作效率稳步提升。

在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打开“一点到户”基层治理平台,村民户情信息、政务公开情况、村民反映的问题等等一目了然。

村支书黄明感慨:“我们村村民居住分散,村干部根本顾不过来,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矛盾。但有了这个平台,村民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在系统上反映,我们就挨个解决销号,群众满意度一下就上来了,工作配合度也高了。”

市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村村旺”,通过与区县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打造“云稻米”项目,积极发展订单数字农业新模式,拓宽贡米销路;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依托农文旅融合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涵盖了乡村五大振兴所有内容,不仅方便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游客也能自助玩转“吃住行游购娱”……

一大批数字乡村项目的实施,让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乡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市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瞄准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提档升级、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化应用、乡村治理等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在推动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与应用、提升农民群众数字素养与技能、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加速推进全市数字乡村建设。

评论

数字乡村呼唤更多新农人

臧博

两小时直播,3万网友围观,最高1.8万人同时在线,放出的农产品萝卜干被抢购一空……这是重庆数字乡村直播节“风味重庆”直播间巴南专场的部分数据。直播间的两位主播,一位是被称为“花椒妹”的戴巧红,一位是巴南区首位入选“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的熊晓梅。两位新型职业农民,既扎根农村、深耕产业,身上一股乡土味儿,又大方出镜、妙语连珠,深谙数字直播“套路”。

一手扛锄头搞生产,一手拿手机搞推广。在刚结束的重庆数字乡村直播节中,这样的新农人还有不少。田间地头的好东西,过去常常受制于缺少“吆喝”、不会“吆喝”而深藏闺中人不识。如今,越来越多的巴渝新农人,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拿出乡亲们种出来的特色农产品,“种草”给天南海北的消费者们。新农人也在连续的出镜中,站上了乡村振兴的“C位”。

更多新农人,让乡村生意变得更好做。新农人之新,在于他们热爱农业,思维活跃、深谙技术,善于经营。很多时令农产品,销售窗口期就那么十天半个月,甚至只有短短几天,一旦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轻则影响售价,重则烂在地头、仓库。从生产者的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怎样让时间缩短缩短再缩短,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现代物流产业”“数字直播技术”“市场大数据分析”,此类看起来离乡村很远的“高级词”,新农人心里有数得很。开花时预热,挂果时预售,生产全过程监督,采摘、筛选、装箱、发货一条龙,消费者尝一口鲜、给出好评,乡亲们舒一口气、多挣些钱——如此场景,在巴渝大地越来越常见。

更多新农人,将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让村民变得更富,产业变得更强,乡村变得更美,离不开新农人发挥作用。新农人懂技术、有情怀、思维广、重实践,他们深耕产业要收益,紧扣时间要效益,是村民与市场间的润滑剂,是乡村产业起飞的助燃剂。新农人要成就的事业,也是村民们可以倚仗的产业,而更多的乡村产业,将创造更多家门口工作的机会,让更多村民不用远离家乡就能赚到钱。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将带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和就业岗位,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有了产业,有了就业,农民增收有了盼头,乡村振兴之路就能走得越来越顺畅。

数字乡村直播节,展示了重庆新农人的部分特长,也反映出他们身上的巨大潜力。对新农人,还需要再多一些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再多一些精神上的加油鼓劲,让更多新农人奔赴乡村,真正释放重庆乡村的数字活力,早日实现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现场特写

两农场主“打配合”卖土货

“我们巴南新农人,不仅能下地,也能拿起手机来直播。”7月30日下午,重庆数字乡村节《风味重庆》直播间人气爆棚,两个小时的巴南专场直播,围观网民近3万人,一度有1.8万人同时在线。两位来自巴南的“农场主”主播,不仅推荐了当地土特产,也分享了当农场主的故事。专场直播放出的福利农产品萝卜干,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直接将气氛推向高潮。

主播戴巧红,因为2016年起在巴南流转50余亩土地种植花椒,创建公司带动周边花椒基地及农户增产增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花椒妹”。另一位主播熊晓梅,自2005年开始从事红柠檬的种植,她创办的重庆上田生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规模已近400亩。2021年,熊晓梅还入选“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成为巴南区首个入选的新型职业农民。

“我们买食品一定要看它的配料表,你看这个配料表上面有什么?只有三种东西。”熊晓梅将“新会陈皮柠檬膏”拿到镜头前,更好地展示产品。

“让我来猜一猜,是不是有陈皮,还有我们的红柠檬,还有一个是什么?我猜不到。”花椒妹接过话茬。

“还有就是我们的冰糖,都是生态的。”熊晓梅笑着回答,继续向直播间的网民们仔细介绍原材料。

熊晓梅、花椒妹两位主播“一唱一和”,默契地打着配合,给大家“科普”筛选农产品的相关经验知识,与网友频频互动。

熊晓梅还向观众推荐了巴南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前农民对于土地是分毫必争,现在巴南推广智慧化小型农机具的应用,已初具现代农业的规模,还有数字化生猪养殖场,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现代职业农民可以在办公室通过电脑进行管理。

原定两个小时的直播,主播和网友的热情互动,不知不觉两个半小时才结束。

记者 何春阳 实习生 唐靖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