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迎来阅读“热” 书香伴成长
手捧书本,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铅字……8月4日上午10点多,解放碑重庆书城六层少儿专区早已迎来一批“小读者”,他们或坐或站,沉浸在阅读中。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图书馆、书店发现,暑假以来,前来看书、购书的孩子和家长约是平日的两倍。来自重庆图书馆最新数据显示,该馆7月到馆人数超过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到馆较往常明显增多;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掀起阅读“热”,7月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次。
文学类、童话故事类书籍受“热捧”
“放假一个月,我已经看了20多本书了。”即将进入四年级的张星宇几乎每天都会到书店“报到”,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学习“充电”。
“阅读是最好的积累方式,让我长了很多见识。”张星宇说,特别是好词好句的积累,让他对人物的心理及外貌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
书店内,孩子们看得入神,有的干脆席地而坐,也有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挑选书籍。
记者了解到,伴随中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我市部分图书馆和书店开辟了暑期阅读专区或举办相关阅读活动,比如解放碑重庆书城在一层显著位置设置了暑期阅读推荐区,摆放有《苏菲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朝花夕拾》《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等青少年热门书籍;六层少儿专区开展暑期主题展销活动,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阅读、选购。
青少年最爱看哪些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布的7月借阅排行榜显示,排名靠前的书目有《贪玩老爸》《草房子》《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等儿童文学、童话故事类书籍;在当当网的图书畅销榜上,颇受青少年喜爱的《少年读史记》《活着》《红星照耀中国》等也占据7月热销榜单。
部分孩子阅读主动性还需加强 阅读范围还需拓宽
虽然暑期迎来阅读“热”,但也有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阅读犯愁。“一放假,我就结合老师的书单给孩子挑选了30多本书,但他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家住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的周永海说,孩子不会主动看书,需要父母提醒,“有时还以看电视、打游戏等作为交换跟我谈条件。”
和周永海不同的是,于秋就很担心孩子的阅读面不够广,读经典兴趣不足,只看自己有兴趣的书。“比起老师推荐的经典书目,孩子更爱读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或是图画多、装帧精美的书,比如《米小圈上学记》《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等。”于女士的女儿即将上小学二年级,她坦言,自己很担心女儿知识积累不够,从而影响写作水平。
此外,一些受访家长还表示,拿着老师开的必读经典书单,给孩子挑选读物也“犯难”,在网络平台搜索一本“必读书”,会出现几十乃至上百个不同的出版社的版本,一些出版社还标注少年版、彩图注音版、学生版等字样,让人挑花了眼。
家长和教师都应参与孩子的阅读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重庆市人民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何霞建议,可以先让孩子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或者先听有声书,吸引阅读兴趣。
她举例说,自己班上的一些女生最开始对四大名著里的《水浒传》不感兴趣,后来她就先让她们观看影视片段,再带着对照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孩子们渐渐就产生了阅读兴趣。
“阅读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教师都应该参与进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陈家尧表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这也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建议,语文老师可以把阅读纳入到课程中,详尽地指导孩子怎样规划阅读一本书,指导阅读方法;家长可以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读后和孩子一起交流,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建立亲子阅读关系,带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购买‘必读书’时,可多找几个版本比较一下。”陈家尧不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浓缩版或者改编过的少儿版,他说,如果觉得阅读有困难,可以买带批注和导读的版本,但一定要保证是“原汁原味”的完整版,“只有在完整的作品中,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提高文学的审美趣味”。
重庆日报客户端 张凌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