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机制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紧扣“两中心两地”定位,扎实抓好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强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更加注重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落实,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

健全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机制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8-11

胡江东 唐樵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紧扣“两中心两地”定位,扎实抓好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强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更加注重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落实,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建设“两中心两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川渝两地高等教育战线自觉担负起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重大政治责任,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共绘蓝图、共谋政策、共搭平台、共建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深入、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激发增强、引导聚合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动力。

健全激励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助于破解长期存在的高等教育行政区域分割、管理体制障碍等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瓶颈。健全激励机制是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从激励的主体看,依靠川渝两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还不够,要争取教育部等省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切实有效参与,才能调用更多的激励资源,以更大的激励力度鼓励支持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从激励的方式看,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政策供给,以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为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营造更加友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川渝两省市应共同补齐政策短板,出台指引高等教育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鼓励成渝高教资源跨行政区共建共享,支持打造统一的高等教育市场。共同谋划完善纵向的激励奖励和限制处罚等制度,明确物质、精神激励的力度和短期、长期激励的时效,全方位激发、增强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推动力。

健全导向机制。健全的导向机制有助于引导、维持和聚合各方面发展动力,共同推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不断在破壁攻坚期取得新成就。健全导向机制是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从问题导向层面看,要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及过度的同质化竞争、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等老问题的认识,也要注重厘清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部分政策或标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等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更好地发挥问题导向的作用。从目标导向层面看,应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一家亲”理念,从整体上系统谋划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目标体系。对照建设“两中心两地”定位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围绕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新老问题,共同制定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领域、分阶段目标。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开展目标精细化管理,制定实施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水平监测及目标任务落实考核方案,引导聚合各方面发展动力,推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攻坚克难。

健全约束机制。健全的约束机制有助于确保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和方向,实现有序稳妥发展。健全约束机制是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柔性约束层面看,目前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柔性约束体系,主要由川渝两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等参与主体,基于平等、友好、协商原则,签署互相认可的合作协议、联盟宣言、集团章程等构成,具有灵活、松散和约束力较弱等特征。该体系落地生根需要相关方树牢契约意识,增强内在责任感,通过制定辅助性的实施计划或时间表等举措,切实推动柔性约束落地见效。从刚性约束层面看,一方面应加强法律法规约束。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跨区域之间协作行为的引导规范,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发展提供法治层面的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制度约束。川渝两省市应共同争取或联合教育部出台鼓励良性竞争、正当合作和负面清单等规章制度,更加稳妥、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促进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市教委发展规划处,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2021-GX-311成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健全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机制

2022-08-11 09:03:30 来源:

胡江东 唐樵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紧扣“两中心两地”定位,扎实抓好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强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更加注重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落实,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建设“两中心两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川渝两地高等教育战线自觉担负起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重大政治责任,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共绘蓝图、共谋政策、共搭平台、共建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深入、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激发增强、引导聚合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动力。

健全激励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助于破解长期存在的高等教育行政区域分割、管理体制障碍等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瓶颈。健全激励机制是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从激励的主体看,依靠川渝两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还不够,要争取教育部等省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切实有效参与,才能调用更多的激励资源,以更大的激励力度鼓励支持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从激励的方式看,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政策供给,以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为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营造更加友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川渝两省市应共同补齐政策短板,出台指引高等教育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鼓励成渝高教资源跨行政区共建共享,支持打造统一的高等教育市场。共同谋划完善纵向的激励奖励和限制处罚等制度,明确物质、精神激励的力度和短期、长期激励的时效,全方位激发、增强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推动力。

健全导向机制。健全的导向机制有助于引导、维持和聚合各方面发展动力,共同推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不断在破壁攻坚期取得新成就。健全导向机制是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从问题导向层面看,要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及过度的同质化竞争、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等老问题的认识,也要注重厘清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部分政策或标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等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更好地发挥问题导向的作用。从目标导向层面看,应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一家亲”理念,从整体上系统谋划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目标体系。对照建设“两中心两地”定位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围绕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新老问题,共同制定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领域、分阶段目标。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开展目标精细化管理,制定实施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水平监测及目标任务落实考核方案,引导聚合各方面发展动力,推动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攻坚克难。

健全约束机制。健全的约束机制有助于确保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和方向,实现有序稳妥发展。健全约束机制是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柔性约束层面看,目前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柔性约束体系,主要由川渝两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等参与主体,基于平等、友好、协商原则,签署互相认可的合作协议、联盟宣言、集团章程等构成,具有灵活、松散和约束力较弱等特征。该体系落地生根需要相关方树牢契约意识,增强内在责任感,通过制定辅助性的实施计划或时间表等举措,切实推动柔性约束落地见效。从刚性约束层面看,一方面应加强法律法规约束。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跨区域之间协作行为的引导规范,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发展提供法治层面的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制度约束。川渝两省市应共同争取或联合教育部出台鼓励良性竞争、正当合作和负面清单等规章制度,更加稳妥、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促进成渝高教协同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市教委发展规划处,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2021-GX-311成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