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留住乡愁和记忆 重庆传统村落这样迎来新生
重庆通过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留住了乡愁,也让乡村绽放了新颜。

渝论场|留住乡愁和记忆 重庆传统村落这样迎来新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8-15
02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碉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碉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云层,静谧的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在晨光中苏醒。

大连村覃家大院村民杨秀才,沏上一壶新茶,悠然地坐在门前的藤椅上。远处青山隐隐,近处流水潺潺,微风徐徐间,还带来丝丝凉意。

他所在的覃家大院,是一座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的传统建筑,原本已破旧不已。但随着重庆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覃家大院“重焕新生”。

这样的故事,正在巴渝大地的传统村落中,不断上演……宜居、宜业、宜游,重庆通过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留住了乡愁,也让乡村绽放了新颜。

修缮后的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修缮后的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宜居

——搬走的村民们又回来了

秋月一翰铺满庭,长空玄鹤过无形。

覃家大院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三面环山,坐南向北,由院坝、天井、碉楼等建筑群体构建而成,全木质打造,榫卯结构,古朴雅致。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重庆市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然而在岁月的洗礼后,年久失修的覃家大院,不可避免地出现屋顶漏雨、木料腐烂等“病况”,加上期间也曾数次发生过火灾,居民们陆陆续续都搬走了。

“我今年70岁,在这住了快50年了。”覃家大院见证了村民吴泽淑人生大部分的时光,搬走时她心里十分不舍,难过了许久。

这座曾惊艳时光的传统村落,眼看着就要被人们遗忘了,却“绝处逢生”迎来了转机。

近年来,重庆制定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形成“政府、村支两委、设计师、建筑工匠和村民”共同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制,并建立起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库。

“2012年以来,重庆有110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市住房城乡建委村镇处处长林远征介绍,重庆开展了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建设,先后有三批次75个村落,被列入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实现了挂牌保护。

2021年9月,在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支持下,石龙镇对覃家大院启动了修复“手术”。

04航拍修缮后的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航拍修缮后的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重庆迪赛因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熊崇浩,每周都来到村里,与村民交流,了解他们“急难愁盼”问题。

修缮的青瓦屋顶,再也不担心漏雨了;每户增设的独立卫生间,再也不用打挤跑很远上公厕了;摆放的60多个灭火器,让居民不用提心吊胆防火灾了……

更让村民们欣喜的是,覃家大院变了,但又似乎“没变”。为了保证大院的原汁原味,维修用的材料都是老瓦和原木,百分之八十都是老物件。

“我们妥善处理不同时代的传统建筑,不乱拆任何建筑,不随意改变建筑,尽可能保持覃家大院原有建筑风貌。”石龙镇党委书记袁强介绍,覃家大院建筑修复采取“修”“补”“换”“清”四种模式。

其中,“修”是修缮现状建筑破损的屋面和结构;“补”是补充建筑缺损的墙体构件;“换”是对建筑中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更换;“清”是清理建筑立面。

吴泽淑每隔几天,便会回到覃家大院逛逛。“我就想看看,是不是快修缮好了,想赶紧搬回来。”吴泽淑说,她和老邻居们都约好了,到时候一起在院坝里晒太阳、喝茶、摆龙门阵,就如同许多年前一样。

渝北区珞碛镇杨家槽传统村落景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渝北区珞碛镇杨家槽传统村落景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宜业

——培训上万名合格农村建筑工匠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不仅仅是宜居,同时也宜业。

重庆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组,在37个区县建立了设计下乡工作室,点对点指导传统村落资源调查、规划编制等,并为项目建设提供陪伴式服务。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就带领着团队,进驻到渝北区大天池村杨家槽传统村落。这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因为设计师们的到来,重获新生。

杨家槽传统村落四面环山,良田广阔,农耕文化气息浓厚。村内房屋大多破旧,但却带有浓浓的明清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风格。

设计师们轮流驻扎在村里,测量、绘制了几百张图纸,前往每家每户了解具体情况,发放问卷调查。

“很多年轻设计师,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类似项目。”胡斌发现,通过设计下乡,设计师们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设计下乡,不仅仅是设计建筑,还是设计生活、理解生活。”

与此同时,重庆开展的传统建筑工匠调查,建立起重庆传统建筑工匠名录。举办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培训了合格农村建筑工匠13000余名,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乡村建设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建设大军。

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重庆还重点调查挖掘传统村落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等。

彭水县鞍子镇木瓯水中国传统村落的“鞍子苗歌”等53项非遗,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60名传承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中国传统村落的“西南卡普”等707项非遗,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确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99名。

“巴渝乡土民居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传承着深沉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呈现出异彩缤纷、灿烂夺目的建筑特色和丰富深沉的多元文化积淀。”在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智亚看来,传统村落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演变留下的痕迹和文脉,是人们追寻乡愁记忆的根。

08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位于长江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位于长江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宜游

——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7月初的一个周末,王亮带着家人,从中心城区自驾到涪陵红酒小镇度假,却让他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在红酒小镇一旁的蔺市镇凤阳村,2014年就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凤阳村建于明末清初,盛于清代。整个村寨背靠南坪山,面朝长江,充分体现了山水筑城的理念。

村内随处可见各式川东民居风格的建筑:穿斗式木结构的院落,青瓦屋面民居,古老的亭台楼榭、庭院……展现出悠久灿烂的巴渝文化。王亮和家人们在漫步其间,静静享受着旧时光的洗礼。

“没想到,重庆还有这样有特色的古村落。”王亮一回重庆,便将凤阳村的地址和图片,分享给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据凤阳村支部书记李小东介绍,通过传统村落保护行动,凤阳村不仅完成村落污水管网整治、古镇街道节点位置绿化、新建滨江路口公园等改造,还打造了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古镇乡情展览馆,展示蔺市君子文化、农耕文化等历史文化。

“接下来,我们打算将网红旅游景点和古镇旅游结合起来。”李小东说,凤阳村计划通过修建绿道、开设小火车等方式,吸引红酒小镇客流,形成百年古村落与热门旅游景点之间的良性互动。预计明年上半年,修葺一新的凤阳村将正式亮相。

06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里的石板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里的石板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在重庆,类似凤阳村打造文旅融合的传统村落,还有很多。

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通过村落房屋与院落保护建设,实现了下庄村的党性教育基地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三村”规划目标,推动当地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

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老院子,是保存完好的整体村落,通过一系列设计优化提升,就地取材、修旧如旧,打造出一个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作品;

武隆区天池坝传统村落,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色,主推的天池苗寨精品民宿“三变”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2019年、2020年入股农户分红102万元……

一个个传统村落,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居环境优美、生活方式悠闲的传统村落,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水田园乡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董进/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论场|留住乡愁和记忆 重庆传统村落这样迎来新生

2022-08-15 15:13:18 来源:
02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碉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碉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云层,静谧的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在晨光中苏醒。

大连村覃家大院村民杨秀才,沏上一壶新茶,悠然地坐在门前的藤椅上。远处青山隐隐,近处流水潺潺,微风徐徐间,还带来丝丝凉意。

他所在的覃家大院,是一座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的传统建筑,原本已破旧不已。但随着重庆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覃家大院“重焕新生”。

这样的故事,正在巴渝大地的传统村落中,不断上演……宜居、宜业、宜游,重庆通过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留住了乡愁,也让乡村绽放了新颜。

修缮后的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修缮后的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宜居

——搬走的村民们又回来了

秋月一翰铺满庭,长空玄鹤过无形。

覃家大院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三面环山,坐南向北,由院坝、天井、碉楼等建筑群体构建而成,全木质打造,榫卯结构,古朴雅致。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重庆市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然而在岁月的洗礼后,年久失修的覃家大院,不可避免地出现屋顶漏雨、木料腐烂等“病况”,加上期间也曾数次发生过火灾,居民们陆陆续续都搬走了。

“我今年70岁,在这住了快50年了。”覃家大院见证了村民吴泽淑人生大部分的时光,搬走时她心里十分不舍,难过了许久。

这座曾惊艳时光的传统村落,眼看着就要被人们遗忘了,却“绝处逢生”迎来了转机。

近年来,重庆制定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形成“政府、村支两委、设计师、建筑工匠和村民”共同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制,并建立起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库。

“2012年以来,重庆有110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市住房城乡建委村镇处处长林远征介绍,重庆开展了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建设,先后有三批次75个村落,被列入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实现了挂牌保护。

2021年9月,在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支持下,石龙镇对覃家大院启动了修复“手术”。

04航拍修缮后的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航拍修缮后的覃家大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重庆迪赛因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熊崇浩,每周都来到村里,与村民交流,了解他们“急难愁盼”问题。

修缮的青瓦屋顶,再也不担心漏雨了;每户增设的独立卫生间,再也不用打挤跑很远上公厕了;摆放的60多个灭火器,让居民不用提心吊胆防火灾了……

更让村民们欣喜的是,覃家大院变了,但又似乎“没变”。为了保证大院的原汁原味,维修用的材料都是老瓦和原木,百分之八十都是老物件。

“我们妥善处理不同时代的传统建筑,不乱拆任何建筑,不随意改变建筑,尽可能保持覃家大院原有建筑风貌。”石龙镇党委书记袁强介绍,覃家大院建筑修复采取“修”“补”“换”“清”四种模式。

其中,“修”是修缮现状建筑破损的屋面和结构;“补”是补充建筑缺损的墙体构件;“换”是对建筑中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更换;“清”是清理建筑立面。

吴泽淑每隔几天,便会回到覃家大院逛逛。“我就想看看,是不是快修缮好了,想赶紧搬回来。”吴泽淑说,她和老邻居们都约好了,到时候一起在院坝里晒太阳、喝茶、摆龙门阵,就如同许多年前一样。

渝北区珞碛镇杨家槽传统村落景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渝北区珞碛镇杨家槽传统村落景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宜业

——培训上万名合格农村建筑工匠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不仅仅是宜居,同时也宜业。

重庆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组,在37个区县建立了设计下乡工作室,点对点指导传统村落资源调查、规划编制等,并为项目建设提供陪伴式服务。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就带领着团队,进驻到渝北区大天池村杨家槽传统村落。这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因为设计师们的到来,重获新生。

杨家槽传统村落四面环山,良田广阔,农耕文化气息浓厚。村内房屋大多破旧,但却带有浓浓的明清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风格。

设计师们轮流驻扎在村里,测量、绘制了几百张图纸,前往每家每户了解具体情况,发放问卷调查。

“很多年轻设计师,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类似项目。”胡斌发现,通过设计下乡,设计师们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设计下乡,不仅仅是设计建筑,还是设计生活、理解生活。”

与此同时,重庆开展的传统建筑工匠调查,建立起重庆传统建筑工匠名录。举办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培训了合格农村建筑工匠13000余名,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乡村建设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建设大军。

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重庆还重点调查挖掘传统村落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等。

彭水县鞍子镇木瓯水中国传统村落的“鞍子苗歌”等53项非遗,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60名传承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中国传统村落的“西南卡普”等707项非遗,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确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99名。

“巴渝乡土民居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传承着深沉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呈现出异彩缤纷、灿烂夺目的建筑特色和丰富深沉的多元文化积淀。”在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智亚看来,传统村落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演变留下的痕迹和文脉,是人们追寻乡愁记忆的根。

08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位于长江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位于长江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宜游

——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7月初的一个周末,王亮带着家人,从中心城区自驾到涪陵红酒小镇度假,却让他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在红酒小镇一旁的蔺市镇凤阳村,2014年就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凤阳村建于明末清初,盛于清代。整个村寨背靠南坪山,面朝长江,充分体现了山水筑城的理念。

村内随处可见各式川东民居风格的建筑:穿斗式木结构的院落,青瓦屋面民居,古老的亭台楼榭、庭院……展现出悠久灿烂的巴渝文化。王亮和家人们在漫步其间,静静享受着旧时光的洗礼。

“没想到,重庆还有这样有特色的古村落。”王亮一回重庆,便将凤阳村的地址和图片,分享给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据凤阳村支部书记李小东介绍,通过传统村落保护行动,凤阳村不仅完成村落污水管网整治、古镇街道节点位置绿化、新建滨江路口公园等改造,还打造了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古镇乡情展览馆,展示蔺市君子文化、农耕文化等历史文化。

“接下来,我们打算将网红旅游景点和古镇旅游结合起来。”李小东说,凤阳村计划通过修建绿道、开设小火车等方式,吸引红酒小镇客流,形成百年古村落与热门旅游景点之间的良性互动。预计明年上半年,修葺一新的凤阳村将正式亮相。

06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里的石板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涪陵区蔺市镇凤阳村里的石板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在重庆,类似凤阳村打造文旅融合的传统村落,还有很多。

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通过村落房屋与院落保护建设,实现了下庄村的党性教育基地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三村”规划目标,推动当地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

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老院子,是保存完好的整体村落,通过一系列设计优化提升,就地取材、修旧如旧,打造出一个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作品;

武隆区天池坝传统村落,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色,主推的天池苗寨精品民宿“三变”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2019年、2020年入股农户分红102万元……

一个个传统村落,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居环境优美、生活方式悠闲的传统村落,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水田园乡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董进/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