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利用好自然保护地 讲好重庆“生态故事”
几只黑叶猴趴在峭壁上舔舐崖缝间流出的清水,全身金黄的猴宝宝躲在妈妈怀里晒太阳……这是近日在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由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活动画面。

保护利用好自然保护地 讲好重庆“生态故事”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9-06

记者 左黎韵 罗芸 陈维灯

几只黑叶猴趴在峭壁上舔舐崖缝间流出的清水,全身金黄的猴宝宝躲在妈妈怀里晒太阳……这是近日在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由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活动画面。

南川金佛山是重庆直辖后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黑叶猴数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50余只。

重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利用。近年来,我市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在保护与利用的同时,讲述好重庆“生态故事”?对此,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218个自然保护地系统性守护自然生态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自然保护地划建的初衷是保护生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公园三种类型。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逐渐建立起218个自然保护地,约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5.4%,其中,自然保护区58个、风景名胜区36个、地质公园10个、森林公园83个、湿地公园26个、生态公园2个、世界自然遗产地3个。

“这218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聚集了重庆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最富集的生物多样性,最精华的自然资源和自然遗迹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全市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然而,受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影响,我市自然保护地大多呈块状分布,存在一定的“碎片化”现象。譬如,除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在邻近的武隆芙蓉江一带也记录到黑叶猴的踪迹,但两地黑叶猴相互独立,没有“往来”。

“部分栖息地‘碎片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种群彼此间的生活区域可能成为‘孤岛’。长此以往,生活在‘孤岛’上的动物就会因缺乏基因交流或外来个体补充,种群发展受到影响。”重庆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王刚告诉记者。

因此,近年来,我市围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合并同类项的思路不断打破地域、行政壁垒,统筹协调跨省、跨地区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譬如,去年,五里坡自然保护区便以成功申遗为契机,与毗邻的神农架、巴东成立了自然保护地联盟,建立起联动、联保、联防的大保护机制,有效畅通了大巴山的物种走廊。

与国家公园、自然公园不同,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水源涵养等意义重大。因而,在设立自然保护区时,我市又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划分了森林生态系统、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地质遗迹、湿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比如开州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就主要保护了有着“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崖柏。

“崖柏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中,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保护区内的野生崖柏居群大多面临林龄结构失衡,自然结实繁殖能力低下等问题。”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泉告诉记者,自去年起,雪宝山便对保护区内的4000余株野生崖柏进行普查、挂牌。

针对像崖柏这样分布地域狭窄、种群退化、个体数量少的野生动植物,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了科研投入,进行重点保护。据了解,目前我市已连续9年对崖柏、银杉等8种林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就地保护、种苗繁殖试验、野外回归、种质资源保存等措施,同时,开展了黑叶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平衡程度、近交水平、生境保护等研究,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实施了人工繁育。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保护举措,我市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地

8月3日上午,城口县东安镇朝阳村,某企业的养蜂点再次失窃,有15个蜂箱不翼而飞。

该养蜂点地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为保护自然生态,最近十几年,通过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搬迁,周边一两公里范围内已成“无人区”。该养蜂点也无人看守,企业只派人定期巡查。

“应该是‘惯偷’作案!”企业负责人郑勇现场调查后判断。通过养蜂点的红外线监控,郑勇发现7月31日凌晨,一个体重至少150公斤的黑熊闯进养蜂点,慢吞吞地嗅遍每个蜂箱,挑出其中一只,沿羊肠小道抱上山,消失在夜色中。

说起这些“惯偷”,郑勇哭笑不得。黑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不能找它算账,更不能报复它。”郑勇说,为减少损失,他们已向县林业局和保险公司报警——每年,企业都会购买被野生动物破坏遭受损失的保险,并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确保企业和个人利益得到一定保障,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矛盾冲突。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级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今年5月18日,市高级人民法院又与市林业局签署了合作纪要,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与林业监管执法整体协作效能。市高级人民法院还专门制定《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助力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意见》,提出依法严惩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等13项措施,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实现“山林有人管,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担”,建立起市、区(县)、镇乡(街道、国有林场)、村(社区、林区管护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任十多年护林员的徐文斌,对“林长制”感受颇深:“从副市长到村民都是缙云山的守护人,山上每一棵树都有人管!”

自然保护地往往幅员面积较大、交通不便。为提升保护效率,我市点亮“科技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利用野外红外线抓拍相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卡口等前沿科技,进一步摸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本底,对人类活动进行动态监管。

“以前对于自然保护地的监管保护,主要靠人力‘双腿’巡山。现在科学监测体系,可以及时通过卫星图像对比发现违规现象,避免了‘事后监管’,让监管更及时、有效。”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优化整合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提出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相衔接。预计到2035年,我市自然保护地管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自然保护地占全市辖区面积18%以上。

科学管理适度利用,促进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

盛夏时节,天气酷热。

最高海拔1709米、森林覆盖率达96%的四面山景区,却是另一副模样。这里凉风习习,成为市民避暑胜地。四面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也是市级自然保护区。依托自然保护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生态产业让四面山的村民增收致富。

2021年8月,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可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科学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康养休闲等活动,为全民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

市第六次党代会也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利用。

近年来,重庆在大力保护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以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禀赋及其优良生态环境为依托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促进森林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镇区阳村,地处七跃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8月的区阳村,满目青翠、山水相依,龙泉溪蜿蜒流淌。

“经过检测,我们发现龙泉溪的水质特别适合发展冷水鱼养殖。”太原镇党委书记支海介绍,几年前,村里引进了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了集冷水鱼养殖、繁育、科研、加工和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科普学习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位于南川的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沟壑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是中国珍贵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天然植物园。金佛山更被誉为“中华药库”,现已查明有中药材资源4967种。

结合区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及中药材种植、研发的雄厚实力,南川将中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第一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提出到2025年,全区中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300亿元,真正达成“风过南川闻药香”的愿景。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依托生态保护地良好的资源禀赋,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着力推进“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城里人更愿意走进山林探索自然、了解自然,自然保护地内物种多样性丰富,许多自然保护地成为以自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胜地。

微型实验室、种子银行、森林读书馆、自然教室……8月10日,缙云山自然教育中心依托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物种,以自然作老师、山林为课堂,向前来游玩的一群孩子讲述着生态故事,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各类自然保护地积极发挥社会功能,利用保护地的独特资源,积极探索自然教育工作,开展了类型丰富、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自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保护利用好自然保护地 讲好重庆“生态故事”

2022-09-06 06:47:29 来源:

记者 左黎韵 罗芸 陈维灯

几只黑叶猴趴在峭壁上舔舐崖缝间流出的清水,全身金黄的猴宝宝躲在妈妈怀里晒太阳……这是近日在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由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活动画面。

南川金佛山是重庆直辖后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黑叶猴数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50余只。

重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利用。近年来,我市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在保护与利用的同时,讲述好重庆“生态故事”?对此,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218个自然保护地系统性守护自然生态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自然保护地划建的初衷是保护生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公园三种类型。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逐渐建立起218个自然保护地,约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5.4%,其中,自然保护区58个、风景名胜区36个、地质公园10个、森林公园83个、湿地公园26个、生态公园2个、世界自然遗产地3个。

“这218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聚集了重庆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最富集的生物多样性,最精华的自然资源和自然遗迹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全市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然而,受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影响,我市自然保护地大多呈块状分布,存在一定的“碎片化”现象。譬如,除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在邻近的武隆芙蓉江一带也记录到黑叶猴的踪迹,但两地黑叶猴相互独立,没有“往来”。

“部分栖息地‘碎片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种群彼此间的生活区域可能成为‘孤岛’。长此以往,生活在‘孤岛’上的动物就会因缺乏基因交流或外来个体补充,种群发展受到影响。”重庆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王刚告诉记者。

因此,近年来,我市围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合并同类项的思路不断打破地域、行政壁垒,统筹协调跨省、跨地区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譬如,去年,五里坡自然保护区便以成功申遗为契机,与毗邻的神农架、巴东成立了自然保护地联盟,建立起联动、联保、联防的大保护机制,有效畅通了大巴山的物种走廊。

与国家公园、自然公园不同,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水源涵养等意义重大。因而,在设立自然保护区时,我市又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划分了森林生态系统、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地质遗迹、湿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比如开州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就主要保护了有着“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崖柏。

“崖柏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中,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保护区内的野生崖柏居群大多面临林龄结构失衡,自然结实繁殖能力低下等问题。”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泉告诉记者,自去年起,雪宝山便对保护区内的4000余株野生崖柏进行普查、挂牌。

针对像崖柏这样分布地域狭窄、种群退化、个体数量少的野生动植物,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了科研投入,进行重点保护。据了解,目前我市已连续9年对崖柏、银杉等8种林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就地保护、种苗繁殖试验、野外回归、种质资源保存等措施,同时,开展了黑叶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平衡程度、近交水平、生境保护等研究,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实施了人工繁育。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保护举措,我市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地

8月3日上午,城口县东安镇朝阳村,某企业的养蜂点再次失窃,有15个蜂箱不翼而飞。

该养蜂点地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为保护自然生态,最近十几年,通过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搬迁,周边一两公里范围内已成“无人区”。该养蜂点也无人看守,企业只派人定期巡查。

“应该是‘惯偷’作案!”企业负责人郑勇现场调查后判断。通过养蜂点的红外线监控,郑勇发现7月31日凌晨,一个体重至少150公斤的黑熊闯进养蜂点,慢吞吞地嗅遍每个蜂箱,挑出其中一只,沿羊肠小道抱上山,消失在夜色中。

说起这些“惯偷”,郑勇哭笑不得。黑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不能找它算账,更不能报复它。”郑勇说,为减少损失,他们已向县林业局和保险公司报警——每年,企业都会购买被野生动物破坏遭受损失的保险,并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确保企业和个人利益得到一定保障,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矛盾冲突。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级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今年5月18日,市高级人民法院又与市林业局签署了合作纪要,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与林业监管执法整体协作效能。市高级人民法院还专门制定《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助力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意见》,提出依法严惩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等13项措施,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实现“山林有人管,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担”,建立起市、区(县)、镇乡(街道、国有林场)、村(社区、林区管护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任十多年护林员的徐文斌,对“林长制”感受颇深:“从副市长到村民都是缙云山的守护人,山上每一棵树都有人管!”

自然保护地往往幅员面积较大、交通不便。为提升保护效率,我市点亮“科技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利用野外红外线抓拍相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卡口等前沿科技,进一步摸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本底,对人类活动进行动态监管。

“以前对于自然保护地的监管保护,主要靠人力‘双腿’巡山。现在科学监测体系,可以及时通过卫星图像对比发现违规现象,避免了‘事后监管’,让监管更及时、有效。”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优化整合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提出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相衔接。预计到2035年,我市自然保护地管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自然保护地占全市辖区面积18%以上。

科学管理适度利用,促进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

盛夏时节,天气酷热。

最高海拔1709米、森林覆盖率达96%的四面山景区,却是另一副模样。这里凉风习习,成为市民避暑胜地。四面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也是市级自然保护区。依托自然保护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生态产业让四面山的村民增收致富。

2021年8月,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可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科学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康养休闲等活动,为全民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

市第六次党代会也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利用。

近年来,重庆在大力保护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以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禀赋及其优良生态环境为依托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促进森林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镇区阳村,地处七跃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8月的区阳村,满目青翠、山水相依,龙泉溪蜿蜒流淌。

“经过检测,我们发现龙泉溪的水质特别适合发展冷水鱼养殖。”太原镇党委书记支海介绍,几年前,村里引进了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了集冷水鱼养殖、繁育、科研、加工和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科普学习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位于南川的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沟壑纵横,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是中国珍贵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天然植物园。金佛山更被誉为“中华药库”,现已查明有中药材资源4967种。

结合区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及中药材种植、研发的雄厚实力,南川将中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第一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提出到2025年,全区中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300亿元,真正达成“风过南川闻药香”的愿景。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依托生态保护地良好的资源禀赋,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着力推进“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城里人更愿意走进山林探索自然、了解自然,自然保护地内物种多样性丰富,许多自然保护地成为以自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胜地。

微型实验室、种子银行、森林读书馆、自然教室……8月10日,缙云山自然教育中心依托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物种,以自然作老师、山林为课堂,向前来游玩的一群孩子讲述着生态故事,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各类自然保护地积极发挥社会功能,利用保护地的独特资源,积极探索自然教育工作,开展了类型丰富、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自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