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丨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十年年均增长9.2% 近5年增长近1万亿元
2012年以来,重庆经济规模不断攀升,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9万亿元,是2012年的2.4倍。

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丨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十年年均增长9.2% 近5年增长近1万亿元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9-06
2日打卡地点:江北嘴
重庆江北嘴。资料图片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颖竹)近日,重庆市统计局公布了十八大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记者从中获悉,2012年以来,重庆经济规模不断攀升。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2017年突破2万亿元,2020年迈上2.5万亿元台阶,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9万亿元,是2012年的2.4倍。2012-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万元、5万元、6万元、7万元大关,到2021年达86879元。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2年以来,重庆三次产业结构比值由7.6:45.8:46.6,转变为6.9:40.1:53。主要发展特点包括,服务业蓬勃发展,2012-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由2012年的33.1:26.3:40.6,转变为2021年的21.9:25.6:52.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相对稳定,第一产业逐年降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累计提高11.9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3212.43万人,比2012年增加237.55万人,2012-2021年,年均增加26.39万人,年均增速0.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全市外来人口数量222.77万人,比2012年增加83.23万人,增长59.6%;全市15周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88年,比2012年提高0.93年。

内需潜能持续释放 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2012-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6.1%,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6%,分别高于整体投资增速4.2、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4.6%,高于整体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5141.0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967.67亿元,年均增长12.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7371元提高到43504元。

近5年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9.1%、28.9%;“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加快建设,2021年全市建成5G基站7.3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在西部排第一;2018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9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5.8个百分点。

2020年,重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526.79亿元,从2012-2020年,全市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7%,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1.38%,提高至2020年的2.11%。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个,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8家、高新技术企业5108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80.7家。

2021年全市企业单位机构共有专利授权7.6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4.23万件,分别是2012年的3.7、6.2倍,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由2012年的73个增加至2021年的220个。

开放型经济稳中提质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力推进

2012-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从2012年的532.04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238.33亿美元,年均增长15.5%。

2021年,重庆进出口规模在西部地区居第2位,与2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207亿元,增长26%。

2021年,从重庆发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运输量11.24万箱,同比增长54.2%,总运输货值187.16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外贸货值115.60亿元,同比增长38.1%;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4800班,总运输41.86万箱,开行量和货值货量均居全国首位;外贸货物吞吐量578万吨,同比增长9.4%,开行沪渝直达快线1192艘次,同比增长32.6%,运输集装箱22.65万标箱,同比增长40.3%,江海联运可通达环太平洋、大西洋200个国家和地区600个港口;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航线增至106条,国际货邮年吞吐量突破20万吨。

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启动建设以来,川渝两地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建立4级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已召开5次党政联席会议,成渝中线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滚动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推出川渝通办事项311项。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比重为30.8%,经济增速继续领跑西部。

2021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超千万,主城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76.9%;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形成绿色建材、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形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特色主导产业。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3%,比2012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2020年底,全市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动态识别的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21年,全市“三变”改革试点扩大到2234个村,“三社”融合发展提速,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兜底保障更加坚实

2021年,全市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有360人,较2012年增长80%;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市文盲率为1.63%,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降2.58%。

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4.07万张,较2012年增加10.99万张;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5.8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598.30万人,工伤保险765.73万人,生育保险536.55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60.3%、84.9%、102.9%和111.6%。

2021年,全市共有博物馆111个,较2012年增加72个;共有体育场地13.66万个,体育场地面积667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

近5年来,全市建成“四好农村路”6.8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超过10万户,目前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23公里、45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

南滨路
南滨路夜景。资料图片

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幸福底色更加绚丽

2012-2021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年均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02元,年均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年均增长10.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98元,年均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850元,年均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96元,年均增长11.5%。

全市90平方米以上改善型住宅销售面积占当年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由2012年的56.5%提高到2021年的78.4%,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2年32.2平方米,增至2021年的40.3平方米。

9a4c9edae6ed4dd88adfdf561a63bf67
嘉陵江美景。资料图片

生态保护持续发力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十四五”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5.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库区一级支流水质呈富营养的断面比例为34.8%。

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5%,较2012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

近5年来,全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清水绿岸”“四山”治理提升等,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92平方公里,累计创建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居西南地区首位。

2021年,全市整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122个,累计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19个,认定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幅比全国快0.8%,超额完成能耗双控年度和进度任务目标。2012-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7.9%。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丨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十年年均增长9.2% 近5年增长近1万亿元

2022-09-06 10:50:25 来源:
2日打卡地点:江北嘴
重庆江北嘴。资料图片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颖竹)近日,重庆市统计局公布了十八大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记者从中获悉,2012年以来,重庆经济规模不断攀升。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2017年突破2万亿元,2020年迈上2.5万亿元台阶,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9万亿元,是2012年的2.4倍。2012-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万元、5万元、6万元、7万元大关,到2021年达86879元。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2年以来,重庆三次产业结构比值由7.6:45.8:46.6,转变为6.9:40.1:53。主要发展特点包括,服务业蓬勃发展,2012-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由2012年的33.1:26.3:40.6,转变为2021年的21.9:25.6:52.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相对稳定,第一产业逐年降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累计提高11.9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3212.43万人,比2012年增加237.55万人,2012-2021年,年均增加26.39万人,年均增速0.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全市外来人口数量222.77万人,比2012年增加83.23万人,增长59.6%;全市15周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88年,比2012年提高0.93年。

内需潜能持续释放 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2012-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6.1%,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6%,分别高于整体投资增速4.2、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4.6%,高于整体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5141.0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967.67亿元,年均增长12.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7371元提高到43504元。

近5年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9.1%、28.9%;“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加快建设,2021年全市建成5G基站7.3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在西部排第一;2018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9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5.8个百分点。

2020年,重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526.79亿元,从2012-2020年,全市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7%,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1.38%,提高至2020年的2.11%。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个,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8家、高新技术企业5108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80.7家。

2021年全市企业单位机构共有专利授权7.6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4.23万件,分别是2012年的3.7、6.2倍,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由2012年的73个增加至2021年的220个。

开放型经济稳中提质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力推进

2012-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从2012年的532.04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238.33亿美元,年均增长15.5%。

2021年,重庆进出口规模在西部地区居第2位,与2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207亿元,增长26%。

2021年,从重庆发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运输量11.24万箱,同比增长54.2%,总运输货值187.16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外贸货值115.60亿元,同比增长38.1%;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4800班,总运输41.86万箱,开行量和货值货量均居全国首位;外贸货物吞吐量578万吨,同比增长9.4%,开行沪渝直达快线1192艘次,同比增长32.6%,运输集装箱22.65万标箱,同比增长40.3%,江海联运可通达环太平洋、大西洋200个国家和地区600个港口;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航线增至106条,国际货邮年吞吐量突破20万吨。

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启动建设以来,川渝两地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建立4级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已召开5次党政联席会议,成渝中线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滚动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推出川渝通办事项311项。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比重为30.8%,经济增速继续领跑西部。

2021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超千万,主城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76.9%;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形成绿色建材、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形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特色主导产业。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3%,比2012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2020年底,全市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动态识别的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21年,全市“三变”改革试点扩大到2234个村,“三社”融合发展提速,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兜底保障更加坚实

2021年,全市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有360人,较2012年增长80%;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市文盲率为1.63%,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降2.58%。

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4.07万张,较2012年增加10.99万张;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5.8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598.30万人,工伤保险765.73万人,生育保险536.55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60.3%、84.9%、102.9%和111.6%。

2021年,全市共有博物馆111个,较2012年增加72个;共有体育场地13.66万个,体育场地面积667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

近5年来,全市建成“四好农村路”6.8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超过10万户,目前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23公里、45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

南滨路
南滨路夜景。资料图片

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幸福底色更加绚丽

2012-2021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年均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02元,年均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年均增长10.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98元,年均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850元,年均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96元,年均增长11.5%。

全市90平方米以上改善型住宅销售面积占当年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由2012年的56.5%提高到2021年的78.4%,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2年32.2平方米,增至2021年的40.3平方米。

9a4c9edae6ed4dd88adfdf561a63bf67
嘉陵江美景。资料图片

生态保护持续发力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十四五”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5.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库区一级支流水质呈富营养的断面比例为34.8%。

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5%,较2012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

近5年来,全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清水绿岸”“四山”治理提升等,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92平方公里,累计创建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居西南地区首位。

2021年,全市整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122个,累计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19个,认定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幅比全国快0.8%,超额完成能耗双控年度和进度任务目标。2012-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7.9%。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一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