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2-09-07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1

收割稻子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2

体验手摇风车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3

孩子们体验挞谷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金色九月,既是开学季又是丰收季。昨日,重庆市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师生们一起来到校园的稻田里,收稻子、挞谷子,以一堂特别的劳动课,开启了新学年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秋天的阳光下,稻香随风飘散,金灿灿的水稻成为童心小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天下午2点过,学校新学期开学第一堂劳动课——水稻收割开始啦!同学们围在稻田边,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收割稻谷的技巧:“孩子们,我们一手握住水稻根部,另一只手拿着镰刀,刀口倾斜着向下用力割。”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孩子们争先恐后卷起裤脚跳进稻田,一边收割水稻,一边体验田间劳动“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并把割好的水稻扎成一捆捆,由负责搬运的同学送到旁边的挞谷场。

挞谷场上,学校事先准备好了两张长长的木墩,还有传统的风车、簸箕等挞谷子的工具。孩子们按照老师传授的技巧,双手握紧稻谷,高高举过头顶,重复往木墩上摔打,金色的稻谷便欢快地“跳落”在地上的编织布上。“加油、加油……”站在场外的孩子们发出一片欢呼,为挞谷子的同学鼓劲。

挞谷场边的风车,也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收割后的稻子,要经过筛杂、脱粒、碾米,烹饪等一系列加工,才能变成米饭端上餐桌。”在老师现场指导下,同学们了解到传统风车的用途,并现场体验了风车的使用。“风车的作用就是把稻谷里的空壳、杂物吹出去。使用风车大有讲究,不能太快、也不能慢……”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课,稻子不好割,挞谷子也很累,但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5年级2班的黎谨萱同学很感慨,“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以后我肯定不会再剩饭菜了。”

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校长秦波介绍,学校在建校之初就保留了这片荒地,并改造成劳动课的“田间课堂”。同时,学校还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与劳动课相融合,打造了“跟着24节气去劳动”的系列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学习劳动技能、感悟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让学生们通过劳动,体验每个环节的辛勤付出,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重庆晚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

深度

新学期,这些学校课表里有了劳动课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新学期到来,重庆的学校如何开展好劳动课?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

今年秋季开学,渝中区中华路小学6年级的小唐同学发现,课程表里每周三第四节课,有一节名为“劳动美食”的课程,“看起来就很有意思。”

“我们把学校特色美食课程融合传统文化,构成了新的一门‘劳动美食’课程。”中华路小学副校长胡文谦介绍,学校一二年级劳动课程以手工为主,从三年级开始把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劳动美食”不仅是做一道菜那么简单,而是在动手的同时要兼顾传统文化的学习。

课堂上,除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还要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传统习俗的搜集和考察、传统饮食的制作、简单食材的创意制作、美食研究报告和小论文的撰写等。

“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胡文谦表示,学校希望传达给学生一个理念:美食即美好的食物,除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还要体现食物背后浓浓的情意。

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劳动技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母校——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隆平小学校,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结合龙小24项劳动技能清单,并充分利用2000多平方米的特色劳动场馆——隆平种植基地、雅厨堂、茶研社等资源,确保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常态课,落实每月一次项目式劳动实践体验,坚持每学期一次劳动技能大赛。

比如:一年级学整理书包课桌、摆放碗筷,认识5种校园绿植,学会垃圾分类;二年级学会清洗红领巾,整理书架,清洗蔬菜,设计校园绿植名牌,跟着家长去购物等。

新学期,学校还将联合家长、社区,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讲师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让“好种子”劳动课程越来越成为铸魂育人的必修课程。

中学生学习桥梁设计与制作

秋季开学,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初中生们的劳动课主题,是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汤昕倩是教龄10年的综合实践活动专职老师,在学校支持下,开发了适合初中生劳技教育的多个主题课程内容。她说,“劳动教育的内容,除了根据国家课程安排,我们也会从学生兴趣、社会热点等多维度出发进行综合设计。”

汤昕倩说,除了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课程外,她还开发了“木制房屋的设计与制作”“防毒面具的制作”等课程,“劳动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学校建“屋顶生态坊”

在彭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学校两万多平方米的屋顶生态坊是同学们的劳动实践基地。

学校校长蔡照攀介绍,学校从2016年起就将劳动实践课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在各年级开设。学校依托生态课程创新基地建成“生态坊”,即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生态坊”覆盖整个校园、屋顶及阳台,学生可种植蔬菜瓜果、花草苗木,也可制作小盆景等。

“这学期,在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把劳动的成果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劳动实践课程,把劳动的产品变成工艺品,提升孩子们的劳动技能。”蔡校长说。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林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

2022-09-07 06:52:15 来源: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1

收割稻子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2

体验手摇风车

这所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堂劳动课 在校园里的稻田挞谷子3

孩子们体验挞谷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金色九月,既是开学季又是丰收季。昨日,重庆市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师生们一起来到校园的稻田里,收稻子、挞谷子,以一堂特别的劳动课,开启了新学年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秋天的阳光下,稻香随风飘散,金灿灿的水稻成为童心小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天下午2点过,学校新学期开学第一堂劳动课——水稻收割开始啦!同学们围在稻田边,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收割稻谷的技巧:“孩子们,我们一手握住水稻根部,另一只手拿着镰刀,刀口倾斜着向下用力割。”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孩子们争先恐后卷起裤脚跳进稻田,一边收割水稻,一边体验田间劳动“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并把割好的水稻扎成一捆捆,由负责搬运的同学送到旁边的挞谷场。

挞谷场上,学校事先准备好了两张长长的木墩,还有传统的风车、簸箕等挞谷子的工具。孩子们按照老师传授的技巧,双手握紧稻谷,高高举过头顶,重复往木墩上摔打,金色的稻谷便欢快地“跳落”在地上的编织布上。“加油、加油……”站在场外的孩子们发出一片欢呼,为挞谷子的同学鼓劲。

挞谷场边的风车,也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收割后的稻子,要经过筛杂、脱粒、碾米,烹饪等一系列加工,才能变成米饭端上餐桌。”在老师现场指导下,同学们了解到传统风车的用途,并现场体验了风车的使用。“风车的作用就是把稻谷里的空壳、杂物吹出去。使用风车大有讲究,不能太快、也不能慢……”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课,稻子不好割,挞谷子也很累,但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5年级2班的黎谨萱同学很感慨,“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以后我肯定不会再剩饭菜了。”

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校长秦波介绍,学校在建校之初就保留了这片荒地,并改造成劳动课的“田间课堂”。同时,学校还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节气与劳动课相融合,打造了“跟着24节气去劳动”的系列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学习劳动技能、感悟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让学生们通过劳动,体验每个环节的辛勤付出,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重庆晚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

深度

新学期,这些学校课表里有了劳动课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新学期到来,重庆的学校如何开展好劳动课?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

今年秋季开学,渝中区中华路小学6年级的小唐同学发现,课程表里每周三第四节课,有一节名为“劳动美食”的课程,“看起来就很有意思。”

“我们把学校特色美食课程融合传统文化,构成了新的一门‘劳动美食’课程。”中华路小学副校长胡文谦介绍,学校一二年级劳动课程以手工为主,从三年级开始把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劳动美食”不仅是做一道菜那么简单,而是在动手的同时要兼顾传统文化的学习。

课堂上,除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还要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传统习俗的搜集和考察、传统饮食的制作、简单食材的创意制作、美食研究报告和小论文的撰写等。

“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胡文谦表示,学校希望传达给学生一个理念:美食即美好的食物,除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还要体现食物背后浓浓的情意。

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劳动技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母校——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隆平小学校,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结合龙小24项劳动技能清单,并充分利用2000多平方米的特色劳动场馆——隆平种植基地、雅厨堂、茶研社等资源,确保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常态课,落实每月一次项目式劳动实践体验,坚持每学期一次劳动技能大赛。

比如:一年级学整理书包课桌、摆放碗筷,认识5种校园绿植,学会垃圾分类;二年级学会清洗红领巾,整理书架,清洗蔬菜,设计校园绿植名牌,跟着家长去购物等。

新学期,学校还将联合家长、社区,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讲师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让“好种子”劳动课程越来越成为铸魂育人的必修课程。

中学生学习桥梁设计与制作

秋季开学,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初中生们的劳动课主题,是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汤昕倩是教龄10年的综合实践活动专职老师,在学校支持下,开发了适合初中生劳技教育的多个主题课程内容。她说,“劳动教育的内容,除了根据国家课程安排,我们也会从学生兴趣、社会热点等多维度出发进行综合设计。”

汤昕倩说,除了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课程外,她还开发了“木制房屋的设计与制作”“防毒面具的制作”等课程,“劳动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学校建“屋顶生态坊”

在彭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学校两万多平方米的屋顶生态坊是同学们的劳动实践基地。

学校校长蔡照攀介绍,学校从2016年起就将劳动实践课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在各年级开设。学校依托生态课程创新基地建成“生态坊”,即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生态坊”覆盖整个校园、屋顶及阳台,学生可种植蔬菜瓜果、花草苗木,也可制作小盆景等。

“这学期,在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把劳动的成果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劳动实践课程,把劳动的产品变成工艺品,提升孩子们的劳动技能。”蔡校长说。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林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