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8天 听听背后的故事
2022年9月7日是第三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9月6日,重庆人民收获了一份关于空气质量的捷报:截至9月5日,今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0天,同比增加8天;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5微克,同比下降每立方米8微克。

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8天 听听背后的故事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2-09-07

2022年9月7日是第三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9月6日,重庆人民收获了一份关于空气质量的捷报:

截至9月5日,今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0天,同比增加8天;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5微克,同比下降每立方米8微克。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空气中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今年,重庆空气质量再次得到提升,其背后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重点工作,突出抓症结、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付出的艰苦努力。

岸电项目“油改电” 

累计减少发电用柴油645吨

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是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以前在朝天门,偶尔能闻到一些轮船的柴油味,现在居然没有了。”9月6日,朝天门江边,市民李俊看着往来的轮船有些诧异。

原来,2020年5月起,朝天门11号码头正式开始投运岸电项目,采用浮趸设置变压器,实现高压直供行船,可同时满足2艘满载650人的“三峡游”客船满负荷用电,使岸电使用更高效。

“游轮都是使用柴油发动机,不仅噪音大,还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在岸上都能闻到汽油味。”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李国云介绍,与传统的船舶油电技术相比,港口岸电技术在污染物控制、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使用岸电技术之后,闻不到柴油味道了,大大减少了船舶停靠时在市区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固体物排放。”

渝中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油改电”技术主要是在船舶进入港口后,停止使用自带的柴油发动机,连接岸上电源满足船上生产、生活需要,通过“油改电”实现船舶靠港期间的能源替代。

截至今年8月底,朝天门11号码头已使用岸电2891713.2度,累计减少发电用柴油645吨、含硫有害气体2064吨、粉尘颗粒物7.75吨,有效地减少了船舶停靠码头“油发电”带来的噪声和空气污染。

自动降尘喷淋

有效降低现场PM2.5和PM10浓度

走进位于渝中区解放西路的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2标十八梯站项目部,一股股水雾如同细雨般落到每个人脸上。

“我们在出入口处安装了钢结构大棚顶棚喷淋设施和车辆进出冲洗装置,不仅能有效减少扬尘,在高温天还能降温增湿,确保棚内环境处于适宜工作的状态。”项目部安全总监魏文斌介绍,每辆渣土车出场前都要在门口等待冲洗,工作人员通过便携式遥控器进行控制,对车辆底部和轮胎进行冲洗,确保不带泥出场。

魏文斌介绍,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该施工场区进行了全覆盖棚化,实施“全密闭”施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四道喷淋降尘设施抑制扬尘,确保在多种作业条件下进行有效降尘,作业区域总体控尘率达70%以上,施工噪音降低近30分贝。

此外,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还采用数字信息化设备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扬尘、噪音、气象监测,接入智慧工地环境监测系统。

“智慧系统会对包含PM2.5、PM10在内的扬尘数据进行超标报警,同时联动智能喷淋系统,实现自动降尘喷淋。”魏文斌说,喷淋系统开启后,能对现场PM2.5和PM10浓度分别降低每立方米100微克和每立方米300微克。

每台新能源重卡渣车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9吨

9月6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白市驿镇登山步道附近的全市首个渣土车移动换电站,一排绿色的重型卡车正在排队充电。

细细观察会发现,和普通渣土车不同的是,新能源渣土车的车头和车厢之间有一块黑色的物体。

“这是一块两吨重的电池,充满后行驶里程约150公里,可供新能源重卡渣车在科学城范围内从建筑工地到消纳场跑7趟。”西部(重庆)科学城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新能源重卡渣车试点运行4个月以来,平均每台车里程12900公里、耗电32250度,达到零排放、低噪音、全封闭。

市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工作人员谭川表示,经行业专家测算,一台新能源重卡替代一台柴油车,每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76.9吨。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开始逐步推进各项移动源污染防治和结构调整工作,第一批新能源渣土车已投放使用,配套建设的充换电站也将在今年9月投入运行。此外,在公务出行、交通执法、市政环卫等众多领域,西部(重庆)科学城也将逐步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

据重庆日报客户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8天 听听背后的故事

2022-09-07 07:00:25 来源:

2022年9月7日是第三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9月6日,重庆人民收获了一份关于空气质量的捷报:

截至9月5日,今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0天,同比增加8天;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5微克,同比下降每立方米8微克。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空气中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今年,重庆空气质量再次得到提升,其背后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重点工作,突出抓症结、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付出的艰苦努力。

岸电项目“油改电” 

累计减少发电用柴油645吨

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是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以前在朝天门,偶尔能闻到一些轮船的柴油味,现在居然没有了。”9月6日,朝天门江边,市民李俊看着往来的轮船有些诧异。

原来,2020年5月起,朝天门11号码头正式开始投运岸电项目,采用浮趸设置变压器,实现高压直供行船,可同时满足2艘满载650人的“三峡游”客船满负荷用电,使岸电使用更高效。

“游轮都是使用柴油发动机,不仅噪音大,还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在岸上都能闻到汽油味。”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李国云介绍,与传统的船舶油电技术相比,港口岸电技术在污染物控制、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使用岸电技术之后,闻不到柴油味道了,大大减少了船舶停靠时在市区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固体物排放。”

渝中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油改电”技术主要是在船舶进入港口后,停止使用自带的柴油发动机,连接岸上电源满足船上生产、生活需要,通过“油改电”实现船舶靠港期间的能源替代。

截至今年8月底,朝天门11号码头已使用岸电2891713.2度,累计减少发电用柴油645吨、含硫有害气体2064吨、粉尘颗粒物7.75吨,有效地减少了船舶停靠码头“油发电”带来的噪声和空气污染。

自动降尘喷淋

有效降低现场PM2.5和PM10浓度

走进位于渝中区解放西路的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2标十八梯站项目部,一股股水雾如同细雨般落到每个人脸上。

“我们在出入口处安装了钢结构大棚顶棚喷淋设施和车辆进出冲洗装置,不仅能有效减少扬尘,在高温天还能降温增湿,确保棚内环境处于适宜工作的状态。”项目部安全总监魏文斌介绍,每辆渣土车出场前都要在门口等待冲洗,工作人员通过便携式遥控器进行控制,对车辆底部和轮胎进行冲洗,确保不带泥出场。

魏文斌介绍,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该施工场区进行了全覆盖棚化,实施“全密闭”施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四道喷淋降尘设施抑制扬尘,确保在多种作业条件下进行有效降尘,作业区域总体控尘率达70%以上,施工噪音降低近30分贝。

此外,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还采用数字信息化设备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扬尘、噪音、气象监测,接入智慧工地环境监测系统。

“智慧系统会对包含PM2.5、PM10在内的扬尘数据进行超标报警,同时联动智能喷淋系统,实现自动降尘喷淋。”魏文斌说,喷淋系统开启后,能对现场PM2.5和PM10浓度分别降低每立方米100微克和每立方米300微克。

每台新能源重卡渣车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9吨

9月6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白市驿镇登山步道附近的全市首个渣土车移动换电站,一排绿色的重型卡车正在排队充电。

细细观察会发现,和普通渣土车不同的是,新能源渣土车的车头和车厢之间有一块黑色的物体。

“这是一块两吨重的电池,充满后行驶里程约150公里,可供新能源重卡渣车在科学城范围内从建筑工地到消纳场跑7趟。”西部(重庆)科学城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新能源重卡渣车试点运行4个月以来,平均每台车里程12900公里、耗电32250度,达到零排放、低噪音、全封闭。

市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工作人员谭川表示,经行业专家测算,一台新能源重卡替代一台柴油车,每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76.9吨。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开始逐步推进各项移动源污染防治和结构调整工作,第一批新能源渣土车已投放使用,配套建设的充换电站也将在今年9月投入运行。此外,在公务出行、交通执法、市政环卫等众多领域,西部(重庆)科学城也将逐步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

据重庆日报客户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