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中秋? 看看这些古代著作中的国学和民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这是收获的时节,也是团圆的时节。

古人如何过中秋? 看看这些古代著作中的国学和民俗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9-1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这是收获的时节,也是团圆的时节。我国古代的不少著作里,也有不少关于中秋民俗的记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嘉宾、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黎嵩,请他来讲讲古典文学中的中秋习俗。

《红楼梦》里看团圆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读通了《红楼梦》。”所以,谈中国古代中秋民俗,首先就要谈《红楼梦》,武黎嵩这样告诉记者。

《红楼梦》中共出现了三次中秋:开篇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士隐对饮赏月;第二次则比较隐晦,与秦可卿有关;第三次最精彩,写到了贾母带全家老小中秋赏月的情形,曹雪芹细致刻画了贾府中人是如何庆祝这一团圆佳节的。

从原著内容来看,集中展现古人中秋民俗的正是第三次中秋描写。关于这个画面,书中是这样写的:“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武黎嵩表示,从贾府的角度可以看出古代大家族是如何过中秋的,除了看重热闹和团圆,在中秋夜团聚时,一家人还要在长辈带领下焚香祭月。

同时,这段中秋祭月的描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中秋活动以女性为主导。贾母作为大家长,带着大家祭祀,参与的虽有男眷,但对他们的描述仅寥寥几笔,显然比不得女眷们的雅致。从《红楼梦》来看,除了拜月祭月,家族成员还有分食月饼、水果,折桂、赏花、作诗等过节习俗。

《礼记》中记载民俗

作为最主要的中秋民俗,祭月的传统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有祭月习俗,所以中秋节也是祭月之节。”武黎嵩介绍。

关于祭月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武黎嵩说,“这里的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祭月民俗逐步传到民间。农历八月十五左右,许多作物已经成熟,中秋因此也成为收获的时节,收获之后,老百姓便要奉上丰收的果实以祭祀祖先、感谢神灵。与此同时,人们自己也要在中秋之夜庆祝享乐,节日由此成形。”

从东汉《吴越春秋》、西汉《淮南子》来看,中秋祭月还与月神和西王母相关。传说中,嫦娥奔月是偷吃了西王母灵药。而在明清时期,祭月在月亮崇拜之外又夹杂了百姓一些其它心愿,比如祈求多子多福等。

宋代百姓民间欢庆

严格来说,与祭月不同的文人中秋赏月民俗,目前最早见于魏晋时期。武黎嵩表示,《晋书》中记载:“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欧阳詹《玩月诗序》云:“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可见,当时已出现文人有组织的赏月活动,这种赏月活动是与民间信仰及官方的祭月仪式不同的自由的审美活动。

赏月与拜月真正成为中秋民俗则是在市民社会高度发达的宋代,作为团圆夜的中秋,也开始成为属于中国人的传统的浪漫。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里记载,中秋夜家家户户“安排家宴,团圆子女”。由此可见,中秋夜逐渐形成了富贵人家张灯结彩、民间百姓酒楼玩月的社会氛围。

更详尽的记录出现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书中写道:“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欢庆节日的愉悦气氛,为当时带来了广泛的文化消费,这与宋代的商品经济大发展显然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传统岁时节庆是民众对于过往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仍然在中秋之夜寄托情怀、思念亲人,年复一年的庆祝深植于民众的集体文化记忆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

开学古文推荐>>>

时下正值新学期开学,对于广大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武黎嵩也从历史学者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考虑到有的同学阅读古文有困难,不妨引导孩子从相对简单的文本入手,比如《论语》《红楼梦》就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可以尝试多接触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诗词韵文类的《楚辞》《唐诗别裁集》《昭明文选》等。另外,《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对古文的熟悉程度。”武黎嵩强调说,要在阅读古典著作的同时,找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点,“对唐朝感兴趣的同学多读唐诗,对宋代感兴趣可多读宋词,熟读成诵,脱口而出,博约相济,不单对于语文素养,对于整个人格培养都是极好的。”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古人如何过中秋? 看看这些古代著作中的国学和民俗

2022-09-12 08:15:26 来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这是收获的时节,也是团圆的时节。我国古代的不少著作里,也有不少关于中秋民俗的记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嘉宾、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黎嵩,请他来讲讲古典文学中的中秋习俗。

《红楼梦》里看团圆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读通了《红楼梦》。”所以,谈中国古代中秋民俗,首先就要谈《红楼梦》,武黎嵩这样告诉记者。

《红楼梦》中共出现了三次中秋:开篇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士隐对饮赏月;第二次则比较隐晦,与秦可卿有关;第三次最精彩,写到了贾母带全家老小中秋赏月的情形,曹雪芹细致刻画了贾府中人是如何庆祝这一团圆佳节的。

从原著内容来看,集中展现古人中秋民俗的正是第三次中秋描写。关于这个画面,书中是这样写的:“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武黎嵩表示,从贾府的角度可以看出古代大家族是如何过中秋的,除了看重热闹和团圆,在中秋夜团聚时,一家人还要在长辈带领下焚香祭月。

同时,这段中秋祭月的描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中秋活动以女性为主导。贾母作为大家长,带着大家祭祀,参与的虽有男眷,但对他们的描述仅寥寥几笔,显然比不得女眷们的雅致。从《红楼梦》来看,除了拜月祭月,家族成员还有分食月饼、水果,折桂、赏花、作诗等过节习俗。

《礼记》中记载民俗

作为最主要的中秋民俗,祭月的传统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有祭月习俗,所以中秋节也是祭月之节。”武黎嵩介绍。

关于祭月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武黎嵩说,“这里的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祭月民俗逐步传到民间。农历八月十五左右,许多作物已经成熟,中秋因此也成为收获的时节,收获之后,老百姓便要奉上丰收的果实以祭祀祖先、感谢神灵。与此同时,人们自己也要在中秋之夜庆祝享乐,节日由此成形。”

从东汉《吴越春秋》、西汉《淮南子》来看,中秋祭月还与月神和西王母相关。传说中,嫦娥奔月是偷吃了西王母灵药。而在明清时期,祭月在月亮崇拜之外又夹杂了百姓一些其它心愿,比如祈求多子多福等。

宋代百姓民间欢庆

严格来说,与祭月不同的文人中秋赏月民俗,目前最早见于魏晋时期。武黎嵩表示,《晋书》中记载:“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欧阳詹《玩月诗序》云:“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可见,当时已出现文人有组织的赏月活动,这种赏月活动是与民间信仰及官方的祭月仪式不同的自由的审美活动。

赏月与拜月真正成为中秋民俗则是在市民社会高度发达的宋代,作为团圆夜的中秋,也开始成为属于中国人的传统的浪漫。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里记载,中秋夜家家户户“安排家宴,团圆子女”。由此可见,中秋夜逐渐形成了富贵人家张灯结彩、民间百姓酒楼玩月的社会氛围。

更详尽的记录出现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书中写道:“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欢庆节日的愉悦气氛,为当时带来了广泛的文化消费,这与宋代的商品经济大发展显然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传统岁时节庆是民众对于过往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仍然在中秋之夜寄托情怀、思念亲人,年复一年的庆祝深植于民众的集体文化记忆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

开学古文推荐>>>

时下正值新学期开学,对于广大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武黎嵩也从历史学者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考虑到有的同学阅读古文有困难,不妨引导孩子从相对简单的文本入手,比如《论语》《红楼梦》就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可以尝试多接触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诗词韵文类的《楚辞》《唐诗别裁集》《昭明文选》等。另外,《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对古文的熟悉程度。”武黎嵩强调说,要在阅读古典著作的同时,找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点,“对唐朝感兴趣的同学多读唐诗,对宋代感兴趣可多读宋词,熟读成诵,脱口而出,博约相济,不单对于语文素养,对于整个人格培养都是极好的。”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