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就业发展报告》发布
2021年全市就业人员1668.27万人,比2012年增加62.38万人,增长3.9%,年均增加6.93万人。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就业发展报告》发布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9-1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颖竹)就业是民生之本,近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就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十八大以来,全市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全市就业人员1668.27万人,比2012年增加62.38万人,增长3.9%,年均增加6.93万人。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全市积极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伴随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多点发展,就业结构同步呈现出第一产业持续降低、 第二产业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的变化趋势。2021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66.16万人,较2012年减少165.02万人,较2012年下降31.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426.83万人,较2012年增加4.10万人,增长1.0%;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875.28万人,较2012年增加223.30万人,增长34.2%。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3.1%、26.3%、40.6%调整为2021年的21.9%、25.6%、52.5%。

新动能积聚壮大,新产业快速成长。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汽车电子为引领、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全面开花的经济格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由2012年的10.5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8.86万人,年均增长6.7%。

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良好。伴随“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24.37万人,较2012年增加12.03万人,年均增长7.9%。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零售发展迅猛,商圈层次日益丰富,特色商业街迅速崛起,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达到260.39万人,较2012年增加77.66万人,年均增长4.0%。

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积极扩大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供给。2021年,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分别达到55.98万人、32.76万人和9.85万人,较2012年年均分别增长3.3%、6.3%、7.3%。

城镇就业集聚能力增强,非公有制就业迅猛发展

城镇化持续推进为城镇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城镇就业人口比重持续提高。2021年,全市城镇就业人员为1108.23万人,比2012年增加272.53万人,增长32.6%,城镇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6.4%,较2012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激活非公经济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达到1148.51万人,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68.8%,较2012年增加313.77万人,提高16.9个百分点,其中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908.78万人,增加288.24万人,占比54.5%,提高15.9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就业人员239.73万人,增加25.53万人,占比14.3%,提高1.0个百分点。

促进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为保障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重庆市相继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助推重点群体就业。

支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重庆市通过扶贫车间就地吸纳、组织劳务输出等举措,优先帮扶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出台《关于做好失业人员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困难失业人员一次性临时生活补助有关问题的通知》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底线。

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在2.6%-4.5%的较低水平持续运行,始终低于目标控制线。

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0%以上,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好于预期。

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接近99%的建档贫困户享受到各类就业扶贫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了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效应。

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工资水平显著提高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出台系列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工资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2021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06966元,比2012年提高61574元,增长135.6%,年均增加6842元。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9307元,比2012年提高28272元,增长91.1%,年均增加3141元。

重庆把保就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千方百计稳居民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同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21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36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15元/月,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307元/月和327元/月,年均增长7.6%和11.8%。

2021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4.2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9.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5.8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8.30万人。各类参保人数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650.68万人、8.98万人、299.37万人和274.77万人,年均分别增长7.5%、0.1%、5.4%、7.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就业发展报告》发布

2022-09-14 21:50:07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颖竹)就业是民生之本,近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就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十八大以来,全市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全市就业人员1668.27万人,比2012年增加62.38万人,增长3.9%,年均增加6.93万人。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全市积极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伴随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多点发展,就业结构同步呈现出第一产业持续降低、 第二产业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的变化趋势。2021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66.16万人,较2012年减少165.02万人,较2012年下降31.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426.83万人,较2012年增加4.10万人,增长1.0%;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875.28万人,较2012年增加223.30万人,增长34.2%。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3.1%、26.3%、40.6%调整为2021年的21.9%、25.6%、52.5%。

新动能积聚壮大,新产业快速成长。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汽车电子为引领、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全面开花的经济格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由2012年的10.5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8.86万人,年均增长6.7%。

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良好。伴随“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24.37万人,较2012年增加12.03万人,年均增长7.9%。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零售发展迅猛,商圈层次日益丰富,特色商业街迅速崛起,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达到260.39万人,较2012年增加77.66万人,年均增长4.0%。

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加快补齐,积极扩大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供给。2021年,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分别达到55.98万人、32.76万人和9.85万人,较2012年年均分别增长3.3%、6.3%、7.3%。

城镇就业集聚能力增强,非公有制就业迅猛发展

城镇化持续推进为城镇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城镇就业人口比重持续提高。2021年,全市城镇就业人员为1108.23万人,比2012年增加272.53万人,增长32.6%,城镇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6.4%,较2012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激活非公经济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达到1148.51万人,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68.8%,较2012年增加313.77万人,提高16.9个百分点,其中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908.78万人,增加288.24万人,占比54.5%,提高15.9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就业人员239.73万人,增加25.53万人,占比14.3%,提高1.0个百分点。

促进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为保障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重庆市相继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助推重点群体就业。

支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重庆市通过扶贫车间就地吸纳、组织劳务输出等举措,优先帮扶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出台《关于做好失业人员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困难失业人员一次性临时生活补助有关问题的通知》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底线。

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在2.6%-4.5%的较低水平持续运行,始终低于目标控制线。

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0%以上,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好于预期。

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接近99%的建档贫困户享受到各类就业扶贫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了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效应。

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工资水平显著提高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出台系列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工资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2021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06966元,比2012年提高61574元,增长135.6%,年均增加6842元。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9307元,比2012年提高28272元,增长91.1%,年均增加3141元。

重庆把保就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千方百计稳居民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同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21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36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15元/月,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307元/月和327元/月,年均增长7.6%和11.8%。

2021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4.2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9.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5.8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8.30万人。各类参保人数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650.68万人、8.98万人、299.37万人和274.77万人,年均分别增长7.5%、0.1%、5.4%、7.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田韵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