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鞋大镇到生态果园 璧山区七塘镇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9月17日,璧山区七塘镇莲花穴自然村花香四溢,田园风光正好。走进村子,小型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小剧场、咖啡馆等休闲文化场所不时映入眼帘。此情此景,很难让人将它与往昔那个遍地都是皮鞋小作坊的场景联系起来。

从皮鞋大镇到生态果园 璧山区七塘镇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09-20

9月17日,璧山区七塘镇莲花穴自然村花香四溢,田园风光正好。走进村子,小型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小剧场、咖啡馆等休闲文化场所不时映入眼帘。此情此景,很难让人将它与往昔那个遍地都是皮鞋小作坊的场景联系起来。

砸掉“金饭碗” 为生态让路

七塘镇距离璧山城区近30公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皮鞋生产、加工与销售闻名遐迩。全镇有小作坊200多家,上万村民中有一半从事跟皮鞋相关的工作,皮鞋产业被视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金饭碗”。

将军村九组村民廖勇16岁就跟着长辈学做皮鞋。后来有了积蓄,他也开起了皮鞋作坊,一年收入好几万,日子过得滋润。

七塘镇皮鞋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吸引了周边八塘、九塘、大路镇以及北碚、铜梁等地的村民前来拜师学艺。

然而,皮鞋产业却引起了环境问题。七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皮鞋加工会产生一定的工业废水以及有害气体,长此以往,污染了10万人饮用的璧北河。是继续生产还是关停?七塘引以为傲的皮鞋产业,让当地政府进退两难。

“关停皮鞋加工厂,势必会影响全镇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收入;继续生产,环境破坏严重,长远来讲,不利于孙后代的发展。”七塘镇的镇村干部展开了大讨论。

“关!必须关!”当时担任镇农服中心主任的袁长国坦言:“等不得了,必须换个活法,为生态让路。”

皮鞋老板转型当新农人

经过一番讨论,老袁的想法成为了大多数人都共识,但也有些村民不理解:“我们做了大半辈子皮鞋,除了这手艺还能做啥,全家老小可怎么办?”“厂子说关就关,我们没了工作,怎么养家?”……

见大家不理解,老袁一方面为村民摆道理,算明细账:“七塘虽离璧山城区较远,但渝遂高速从境内穿过,区位优势突出。土壤、气候都适宜水果和蔬菜种植,亩产值能达到2000元以上。”另一方面,他和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企业转型,为其无偿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很快,当地最大的鞋企老板陈登文被说服了,答应在2012年底关掉皮鞋厂和皮革厂,转型种蔬果当新农人。鞋厂工人也大部分跟着转型到基地务工,虽然干的活不一样,但每月有2500元保底工资。

见陈登文关停了皮鞋厂,廖勇也在将军村流转100亩土地,种起了蔬菜。

打造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57岁的韩世民是七塘镇四合村人,也曾在鞋厂打工、开办小作坊。2015年,韩世民在村里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搞种植业。

韩世民告诉记者,基地一共有580亩,除30多亩蔬菜外,其余500多亩种的是柑橘、李子、桃子及樱桃等水果,有10多种。“通过举办休闲采摘游,我们的绿色水果和蔬菜不仅不愁销路,价钱也卖得更高。”韩世民说,依靠这些绿色产业,如今的年产值有400多万元。

发展绿色产业,受益的不仅是种植大户,当地的村民也跟着沾光。在附近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陈斌说,过去做皮鞋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现在一个月能挣3500元。

为发展蔬菜产业,七塘还依托重庆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发展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直播农业,建设百万只蚯蚓工厂、百万只天敌工厂,杜绝使用化肥农药,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品牌。同时,依托品种、技术的更新,建成一座四季可采摘的生态果园。

按照农旅文商融合的发展思路,七塘镇将充分利用“开心农场”、蔬菜基地、血橙基地、热带水果基地以及昆虫主题公园、特色文化院落等资源优势,联合建成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公园,并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对古院落、古遗址进行艺术再造,将七塘打造成重庆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实习生 吴金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从皮鞋大镇到生态果园 璧山区七塘镇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2022-09-20 06:57:37 来源:

9月17日,璧山区七塘镇莲花穴自然村花香四溢,田园风光正好。走进村子,小型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小剧场、咖啡馆等休闲文化场所不时映入眼帘。此情此景,很难让人将它与往昔那个遍地都是皮鞋小作坊的场景联系起来。

砸掉“金饭碗” 为生态让路

七塘镇距离璧山城区近30公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皮鞋生产、加工与销售闻名遐迩。全镇有小作坊200多家,上万村民中有一半从事跟皮鞋相关的工作,皮鞋产业被视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金饭碗”。

将军村九组村民廖勇16岁就跟着长辈学做皮鞋。后来有了积蓄,他也开起了皮鞋作坊,一年收入好几万,日子过得滋润。

七塘镇皮鞋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吸引了周边八塘、九塘、大路镇以及北碚、铜梁等地的村民前来拜师学艺。

然而,皮鞋产业却引起了环境问题。七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皮鞋加工会产生一定的工业废水以及有害气体,长此以往,污染了10万人饮用的璧北河。是继续生产还是关停?七塘引以为傲的皮鞋产业,让当地政府进退两难。

“关停皮鞋加工厂,势必会影响全镇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收入;继续生产,环境破坏严重,长远来讲,不利于孙后代的发展。”七塘镇的镇村干部展开了大讨论。

“关!必须关!”当时担任镇农服中心主任的袁长国坦言:“等不得了,必须换个活法,为生态让路。”

皮鞋老板转型当新农人

经过一番讨论,老袁的想法成为了大多数人都共识,但也有些村民不理解:“我们做了大半辈子皮鞋,除了这手艺还能做啥,全家老小可怎么办?”“厂子说关就关,我们没了工作,怎么养家?”……

见大家不理解,老袁一方面为村民摆道理,算明细账:“七塘虽离璧山城区较远,但渝遂高速从境内穿过,区位优势突出。土壤、气候都适宜水果和蔬菜种植,亩产值能达到2000元以上。”另一方面,他和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企业转型,为其无偿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很快,当地最大的鞋企老板陈登文被说服了,答应在2012年底关掉皮鞋厂和皮革厂,转型种蔬果当新农人。鞋厂工人也大部分跟着转型到基地务工,虽然干的活不一样,但每月有2500元保底工资。

见陈登文关停了皮鞋厂,廖勇也在将军村流转100亩土地,种起了蔬菜。

打造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57岁的韩世民是七塘镇四合村人,也曾在鞋厂打工、开办小作坊。2015年,韩世民在村里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搞种植业。

韩世民告诉记者,基地一共有580亩,除30多亩蔬菜外,其余500多亩种的是柑橘、李子、桃子及樱桃等水果,有10多种。“通过举办休闲采摘游,我们的绿色水果和蔬菜不仅不愁销路,价钱也卖得更高。”韩世民说,依靠这些绿色产业,如今的年产值有400多万元。

发展绿色产业,受益的不仅是种植大户,当地的村民也跟着沾光。在附近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陈斌说,过去做皮鞋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现在一个月能挣3500元。

为发展蔬菜产业,七塘还依托重庆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发展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直播农业,建设百万只蚯蚓工厂、百万只天敌工厂,杜绝使用化肥农药,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品牌。同时,依托品种、技术的更新,建成一座四季可采摘的生态果园。

按照农旅文商融合的发展思路,七塘镇将充分利用“开心农场”、蔬菜基地、血橙基地、热带水果基地以及昆虫主题公园、特色文化院落等资源优势,联合建成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公园,并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对古院落、古遗址进行艺术再造,将七塘打造成重庆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实习生 吴金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