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 农文旅融合 古村寨焕发新生机
得益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上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的河湾村不仅被誉为“最美土家山寨”,更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酉阳 农文旅融合 古村寨焕发新生机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2-10-07

靠山面水、绿树成荫、吊脚楼成群……

秋分时节,秋风带来一场秋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在秋雨里迷蒙成一幅山水画。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河湾村,分布在酉水河东西两岸,是酉阳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码头之一。贸易往来带动村落发展,土家子孙在此世代繁衍,河湾村也成为土家文化重要的汇聚地和传承区。

“鱼住滩,人住湾”,山坡耕种,河里捕鱼,河湾村村民祖祖辈辈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得益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上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的河湾村不仅被誉为“最美土家山寨”,更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在酉阳,河湾村的蝶变并非个案。

蕴含浓浓土家风情的千年古村落、国内罕见的金丝楠木古树群、悠扬欢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酉阳摆手舞……行走酉阳乡间,随处都能感受到生态、人文的印记,农文旅融合形成的生活美学,让古村寨焕发出无限新生机。

“4+1”抱团发展

何家岩村做大乡村旅游业

背篓、铧口……一件件传统生产、生活用具被画上居民房墙;《美好攀升》《荧光》《传来的都是好消息》等雕塑作品伫立在村里……

秋雨淅淅沥沥,走进花田乡何家岩村,淳朴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层层叠叠的稻田绵延不绝;远处青山起伏,吊脚楼高低错落;吊脚楼下,村民们正兴致勃勃地谈着入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农家乐里,游客们欢声笑语……

近年来,何家岩村充分利用梯田古寨、星空草原、土苗故事等优势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目前,何家岩村已开办农家乐21户,安装景观水车4个,修建观景台5个、玻璃栈道1个、悬崖风雨廊桥1座。

2021年,何家岩村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

今年7月,花田乡在何家岩村召开了“相聚花田,共话发展”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群众大会,花田乡将以“4+1”即“村集体经济+国企+经营主体+农户+产业”的模式抱团发展乡村旅游业。

“以前我们农家乐都是自己招揽游客,以自主经营为主,经营理念和餐饮理念落后。”何家岩村民何洪东说,现在,通过乡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整合现有农家乐资源,与村民一起开院坝会、座谈会,大家思想上有了转变,也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目前,已经有21户农户向村集体递交了入股申请书,愿意至少投入10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并将自己闲置的房屋出租给村集体经营。

花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入股后,既可享受6%的利润分红,同时解决一户一人的就业和基本五险,自家的房屋出租给村集体经营还能收到租金。“未来,农家乐提档升级后,将会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村民收入也会持续增加。”

生态、人文资源成“宝贝”

内口村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

在酉阳,越来越多的生态、人文资源成为招徕游客的“宝贝”。两罾乡内口村楠木湾方圆一公里之地,分布着1000多株金丝楠木,内口村因此被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千年金丝楠第一村”的称号。

不仅如此,内口村还有着“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楹联文化村寨”等称号。

酉阳在加强金丝楠木群落和村民楹联文化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组建民宿联营合作社,带动15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最多一天可以接待20桌客人,这样的日子有奔头!”50多岁的村民冉华龙告诉记者,自己曾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如今他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还腾出了5个标间接待游客,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走进内口村,青石块砌墙、木质花格窗,屋舍错落有致,院落修葺一新,千年金丝楠木群静诉岁月沧桑,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在内口村楠木湾的半山腰上,一栋栋以当地特色民居为基础打造的酉阳楠木湾巴渝民宿,格外引人注目。

“在外打拼几年后,我们看到家乡建民宿,想到可以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家人,就在2017年回乡搞乡村旅游。”肖艳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返乡后的她在巴渝民宿担任管理工作,负责统筹安排游客食宿。

截至目前,内口村累计接待游客17万余人次(其中2021年2.7万人次),带动当地实现旅游增收5100余万元。通过开办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景区务工等方式,还带动96户村民实现脱贫增收致富。

两罾乡党委书记吴斌告诉记者,目前两罾乡正在进行楠木景区提升改造,筹备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拟带动全村所有农户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挖掘利用传统文化

石泉苗寨吃上“旅游饭”

9月25日,在秋日的细雨中,我们沿着苍岭镇蜿蜒的盘山公路驱车前行。

阿蓬江畔,群山环绕的石泉苗寨映入眼帘。远远望去,藏在大山深处的座座民居,像极了一群戴着斗笠的汉子,一个挨着一个相依相伴,寨在林中,林在寨上。

这座明末清初时期形成的村寨,青石板路干净整洁。苗家吊脚楼里,村民和游客欢聚一堂闲话家常,颇有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我们寨子依山而建,分上中下三寨,寨里有8孔山泉,泉水不仅清冽甘甜、四季不干,而且冬暖夏凉。”83岁的石邦惠娓娓道来,因寨子里全是石姓村民,故被称为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

近年来,苍岭镇充分挖掘和利用石泉苗寨传统文化,在石泉苗寨发展农家乐15家,新建和修复苗族特色建筑20余栋,让山中的苗寨人走上了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了提高古寨“颜值”和“素质”,石泉苗寨创建了“洁美人家”,为留守儿童辅导书法、诗词、礼仪,并通过执行村规民约、加强传统孝道教育、传承农耕文化和苗族文化等,营造信仁、信善、重信的乡风氛围,让文明乡风发扬光大。

“过去,寨子基础设施落后,又处在大山深处,我们出去难,别人进来也难。”回忆过往,村民石邦玉不无感慨,“这几年,路修到了寨门口,用水用电也方便。不少人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河湾村、何家岩村、内口村、石泉苗寨……如今,在酉阳的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1个市级传统村落、50个县级传统村落、3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里,传统风貌得到修复,山水田园风光得到良好保护,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为酉阳发展生态产业、乡村旅游,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域桃花源”注入新的活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酉阳 农文旅融合 古村寨焕发新生机

2022-10-07 06:59:03 来源:

靠山面水、绿树成荫、吊脚楼成群……

秋分时节,秋风带来一场秋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在秋雨里迷蒙成一幅山水画。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河湾村,分布在酉水河东西两岸,是酉阳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码头之一。贸易往来带动村落发展,土家子孙在此世代繁衍,河湾村也成为土家文化重要的汇聚地和传承区。

“鱼住滩,人住湾”,山坡耕种,河里捕鱼,河湾村村民祖祖辈辈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得益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上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的河湾村不仅被誉为“最美土家山寨”,更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在酉阳,河湾村的蝶变并非个案。

蕴含浓浓土家风情的千年古村落、国内罕见的金丝楠木古树群、悠扬欢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酉阳摆手舞……行走酉阳乡间,随处都能感受到生态、人文的印记,农文旅融合形成的生活美学,让古村寨焕发出无限新生机。

“4+1”抱团发展

何家岩村做大乡村旅游业

背篓、铧口……一件件传统生产、生活用具被画上居民房墙;《美好攀升》《荧光》《传来的都是好消息》等雕塑作品伫立在村里……

秋雨淅淅沥沥,走进花田乡何家岩村,淳朴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层层叠叠的稻田绵延不绝;远处青山起伏,吊脚楼高低错落;吊脚楼下,村民们正兴致勃勃地谈着入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农家乐里,游客们欢声笑语……

近年来,何家岩村充分利用梯田古寨、星空草原、土苗故事等优势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目前,何家岩村已开办农家乐21户,安装景观水车4个,修建观景台5个、玻璃栈道1个、悬崖风雨廊桥1座。

2021年,何家岩村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

今年7月,花田乡在何家岩村召开了“相聚花田,共话发展”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群众大会,花田乡将以“4+1”即“村集体经济+国企+经营主体+农户+产业”的模式抱团发展乡村旅游业。

“以前我们农家乐都是自己招揽游客,以自主经营为主,经营理念和餐饮理念落后。”何家岩村民何洪东说,现在,通过乡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整合现有农家乐资源,与村民一起开院坝会、座谈会,大家思想上有了转变,也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目前,已经有21户农户向村集体递交了入股申请书,愿意至少投入10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并将自己闲置的房屋出租给村集体经营。

花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入股后,既可享受6%的利润分红,同时解决一户一人的就业和基本五险,自家的房屋出租给村集体经营还能收到租金。“未来,农家乐提档升级后,将会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村民收入也会持续增加。”

生态、人文资源成“宝贝”

内口村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

在酉阳,越来越多的生态、人文资源成为招徕游客的“宝贝”。两罾乡内口村楠木湾方圆一公里之地,分布着1000多株金丝楠木,内口村因此被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千年金丝楠第一村”的称号。

不仅如此,内口村还有着“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楹联文化村寨”等称号。

酉阳在加强金丝楠木群落和村民楹联文化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组建民宿联营合作社,带动15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最多一天可以接待20桌客人,这样的日子有奔头!”50多岁的村民冉华龙告诉记者,自己曾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如今他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还腾出了5个标间接待游客,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走进内口村,青石块砌墙、木质花格窗,屋舍错落有致,院落修葺一新,千年金丝楠木群静诉岁月沧桑,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在内口村楠木湾的半山腰上,一栋栋以当地特色民居为基础打造的酉阳楠木湾巴渝民宿,格外引人注目。

“在外打拼几年后,我们看到家乡建民宿,想到可以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家人,就在2017年回乡搞乡村旅游。”肖艳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返乡后的她在巴渝民宿担任管理工作,负责统筹安排游客食宿。

截至目前,内口村累计接待游客17万余人次(其中2021年2.7万人次),带动当地实现旅游增收5100余万元。通过开办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景区务工等方式,还带动96户村民实现脱贫增收致富。

两罾乡党委书记吴斌告诉记者,目前两罾乡正在进行楠木景区提升改造,筹备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拟带动全村所有农户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挖掘利用传统文化

石泉苗寨吃上“旅游饭”

9月25日,在秋日的细雨中,我们沿着苍岭镇蜿蜒的盘山公路驱车前行。

阿蓬江畔,群山环绕的石泉苗寨映入眼帘。远远望去,藏在大山深处的座座民居,像极了一群戴着斗笠的汉子,一个挨着一个相依相伴,寨在林中,林在寨上。

这座明末清初时期形成的村寨,青石板路干净整洁。苗家吊脚楼里,村民和游客欢聚一堂闲话家常,颇有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我们寨子依山而建,分上中下三寨,寨里有8孔山泉,泉水不仅清冽甘甜、四季不干,而且冬暖夏凉。”83岁的石邦惠娓娓道来,因寨子里全是石姓村民,故被称为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

近年来,苍岭镇充分挖掘和利用石泉苗寨传统文化,在石泉苗寨发展农家乐15家,新建和修复苗族特色建筑20余栋,让山中的苗寨人走上了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了提高古寨“颜值”和“素质”,石泉苗寨创建了“洁美人家”,为留守儿童辅导书法、诗词、礼仪,并通过执行村规民约、加强传统孝道教育、传承农耕文化和苗族文化等,营造信仁、信善、重信的乡风氛围,让文明乡风发扬光大。

“过去,寨子基础设施落后,又处在大山深处,我们出去难,别人进来也难。”回忆过往,村民石邦玉不无感慨,“这几年,路修到了寨门口,用水用电也方便。不少人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河湾村、何家岩村、内口村、石泉苗寨……如今,在酉阳的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1个市级传统村落、50个县级传统村落、3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里,传统风貌得到修复,山水田园风光得到良好保护,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为酉阳发展生态产业、乡村旅游,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域桃花源”注入新的活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