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双试点”,抢占“旅行+养老”万亿市场
两个颇具消费潜力的开放市场,向重庆敞开大门。
近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发布。批复称,允许在上海、重庆设立外资投资的旅行社,可从事大多数地区的出境游;允许在天津、海南、重庆放宽外资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这是我国在重庆等地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落地之举。本次批复中,重庆是全国唯一获得“双试点”的省市。
这对重庆意味着什么?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认为,这两个政策利好可以“链接”起来看,即:吸引外资做大做优“旅游+养老”消费大市场。
机遇:外资新“窗口”
对正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而言,“双试点”重任首先意味着开放机遇,直接利好就是拉动外资。
罗兹柏认为,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和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就投资额度而言,不一定能占到多大比例,但试点的探索意义和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双试点”孕育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老年旅游市场已达万亿级,根据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旅游消费总额将达2.4万亿元以上。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旅游业、养老服务业的融合催生出“旅行+养老”的旅居模式。“双试点”的实施,不仅让居住在内地的老人有了到境外“候鸟式旅居养老”的新选择,也可以让更多境外老人来到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中国西部城市旅居养老。
总的来说,做好“双试点”,不仅将让重庆在抢占“旅行+养老”万亿市场时占据有利位置,也将为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带来新的行业机遇。
底气:有优势有经验
担起“双试点”的重任,重庆是有底气的。首先是区位,其二是资源,其三是生态。具体到“旅游+养老”,重庆也有不少经验:
有系列政策支持。重庆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措施,《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提出,要推动养老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重庆此前也提出,支持打造綦江横山、武隆仙女山等7个康养小镇,探索发展旅游养老等新业态。
对外合作有先例。重庆与新加坡曾联合主办中新(重庆)康养旅游合作推介会,提出拓展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空间,推出了重庆市在康养旅游领域的36个重点合作项目。
各区县有案例。例如,石柱聚焦“风情土家·康养石柱”形象定位,康养经济已撑起石柱GDP“半边天”;綦江在旅游业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建设集“农旅养生、医旅养老、文旅养心”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度假区;大足巴岳西湖康养小镇已构建起集居家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康养小镇,业主满意度达90%以上……
挑战:从带头到带动
当然,重庆承担“双试点”重任,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要看到差距,如服务质量不优、发展不平衡、热度有所下降、旅游和养老结合不紧密等。
如何应对挑战、体现重庆的“试点”担当,罗兹柏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打好政策牌。对外,重庆拥有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利好,要把这些利好转化为世界级的热度,扩大自身的吸引力、影响力;对内,要围绕“双试点”尽快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把试点落实到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做好服务支撑。不仅要吸引外资,也要让内资感受到良好的市场氛围,培育适合相关产业发展的土壤。
基础建设要跟上。不仅要做好基础设施等“硬”建设,还要调动起服务意识、市民素质等在内的一系列“软”要素,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等建设联系起来,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精品项目,做出高品质,彰显国际范。
川渝联手。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要充分利用巴蜀在文化、地域、习俗等方面的共性,与四川尤其是与川南、川东地区进行资源共享,共同打造相关产业。
引领西部。重庆要以四川盆地为依托,强化与西安、成都、昆明等旅游中心城市的联动,逐步串联拉萨、兰州、贵阳等地,做好西部地区的旅游枢纽和对外窗口,引领西部地区“旅游+养老”产业发展。
据重庆日报